? 变“线”检修为“点”检修的状态检修模式是科学的、先进的管理方法。结合荆州供电公司输电线路运行和检修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初期输电线路状态检修模式的设想,按状态段划分单元的方法。 状态检修目前在我国还处于探索、试验阶段,并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供借鉴和套用。自1998 年以来,在220 kV 枝纪、纪周及110 kV 潜周线进行了一些状态检修尝试。结合荆州供电公司输电线路运行、检修的实际情况,谈一些个人浅见。 1 状态检修的必要性 传统的输电线路检修执行的是单纯以时间为基础的周期性检修制度。这种在设备较少,科技水平较低,对供电可靠率要求不是特别高的时代背景下出现的产物,不仅缺乏科学性,且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已与供电企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计划检修日与实际工作量的矛盾突出。由于线路长,分布区域广,任务重,生产领导安排工作顾此失彼,检修人员疲于应付,工作质量不高,违章现象不断,安全局面不稳。且计划检修日的执行以至供电可靠率长期在低水平下徘徊。设备不能及时检修,硬拼设备,故障率居高不下,设备健康水平下降。线路一般一年安排一次停电检修,而缺陷或异常运行状态的出现时间,不是人的意识所能左右的。分析所有的线路故障,除极少数因天灾人祸不可避免外,大多数只要措施到位,都是可以避免的。即使天灾人祸,如果预见能力较强,采取一定的措施后也并非一定会发生。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导致维护费用不断攀高。维护单位无力顾及技术创新与管理进步,无力加大科技产品的研究与应用的投入。要解决线路运行维护高支出、低效能的问题,打破传统检修模式,实现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加大运行维护的科技含量,提高对设备状态的预测、预见能力,积极探索和开展变“线”检修为“点”检修的状态检修模式。 2 线路运行情况分析 3 初期输电线路状态检修模式 状态检修对输电线路的在线和离线监测技术、设备、维护检修手段、管理方法要求较高,运行资料的掌握要求很细。早期资金投入较大,且有关规程还要作相应的修订。这些都不可能一步到位,即线路状态检修在荆州供电公司尚未具备全面开展的条件。虽要积极,也要稳妥,不能以牺牲设备故障率为代价,来赚取经验的积累。建议初期2~3 年以围绕收集运行资料,开展系统研究,积累经验,人员培训、设备、技术准备为主。各单位暂且先选3~4 条线路,根据所具备和短期能创造的条件,作部分项目试点。待取得经验,各方面条件较成熟后,再逐步推开。初期输电线路状态检修,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选线原则 必须是完好设备。三类设备及投运不到1 年的新线路不宜选取;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便于取得经验后推广的线路。尽可能选交通便利,便于就近监测的线路; 选择故障跳闸后,对系统运行方式影响不大的线路; 选择绝缘爬距满足该区域污秽等级要求,且绝缘子年劣化率 3‰的线路。 (2) 盐密观测点的布置及检测 盐密观测点的布置首先考虑可能出现最大盐密的点,即线路附近有较大污染源的点优先考虑。曾发生污闪的点酌情考虑,一般地区据运行经验按5~15 km 布置。盐密观测点为连续3 基直路杆塔上的三相XP-70 (或X-4. 5) 型绝缘子。为摸清积污速率,盐密检测全年分为3次,每次选取一串绝缘子。即一年检测 1 基直路杆塔上的三相绝缘子,如当年未清扫,第2 年再在第2 基直路杆塔上检测,依次类推。时间在9 月至来年3 月之间,达到及接近盐密控制值时即清扫。 (3) 绝缘子检测 方法包括在线和离线检测。内容包括分布电压和绝缘电阻(零值) 检测。 检测周期根据绝缘子劣化率确定。连续4 年为2 ‰~3 ‰的每2 年一次,连续4 年在2 ‰以内的每4年一次,最多不超过5 年。 积极探索在线遥测新方法和合成绝缘子的监测方法。 (4) 雷电监测 依据雷电定位系统,认真分析所提供的数据。掌握地区落雷密度、雷电日、雷电小时、雷电流幅值等参数。认真调查分析雷击故障现象,正确判断直击、反击和绕击类型,了解故障点地形、风向等特点。 (5) 导地线和金具监测 包括导地线、连接金具、接续金具的红外线测温;导地线、连接金具、接续金具、间隔棒探伤。 (6) 杆塔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杆塔倾斜度、挠曲度、砼杆裂纹、铁件腐蚀、杆塔和拉盘基础位移值、基础冲刷情况等。 (7) 跨越物监测 所有被跨越物都要有地点、位置与电力和通信线的交叉角、距离、测量时温度等记录。根据巡视反映的情况,及时补测更正。 (8) 接地装置监测 接地电阻测量仍按原规定执行。荆州供区的地下水位较低,腐蚀情况严重,由于土壤电阻率较低,接地电阻值的大小并不能直接反映接地装置的完好情况。所以运行达5 年以上的线路,宜抽取最易腐蚀点2~3 基,发现问题增加开挖检查基数。 (9) 各类树种的季节性生长规律分析 通道内未砍伐树木,应有树种、数量、对导线距离记录。分析季节性生长规律,确定砍伐时间。开展输电线路状态检修,将有许多监测工作要做。我们要积极探索,充分利用科技进步,积极应用高新科技成果,不断完善监测手段。 4 分类方法 传统的输电线路检修计划的拟订,是以整条线路为单元,按照周期性来考虑的。而状态检修是以输电线路划分的若干状态段为单元。针对不同的状态段,确定不同的维护检修模式和监测方法。 根据湖北省电力公司要求,参照兄弟单位经验,结合以上线路运行情况分析,确定以下原则性分类。实际操作时各单位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运行经验,予以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4. 1 按设备完好情况分类 一类设备区段;二类设备区段;三类设备区段。 4. 2 按污秽等级分类 一类污秽区:盐密介于0.03~0.06mg/cm2 ,要求爬电比距1.39~1.74cm/kV ; 爬电比距的定义:电力设备外绝缘的爬电距离与设备最高电压之比,单位为mm/kV。 二类污秽区:盐密介于0.06~0.10mg/cm2 ,要求爬电比距1.74~2.17cm/ kV ; 三类污秽区:盐密介于0.10~0.25mg/cm2 ,要求爬电比距2.17~2.78cm/kV。 4. 3 按绝缘配置分类 合成绝缘子串; 防污绝缘子串(全防污) ; 防污绝缘子+ 普通绝缘子串(半防污) 。 如出现同一安装时间、同一厂家、同一型号绝缘子劣化率偏高时,应临时增加绝缘子劣化区(所以要求,同一厂家、同一型号绝缘子应尽可能整条线路或整段集中安装)。 4. 4 按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分类 按地区落雷密度(雷击次数/km2)、地区雷电日和历史上易遭受雷击区域来划分; 重污区:指线路附近有化工厂、水泥厂、砖瓦厂、火车站等严重污染源的区域; 根据风向、生产特点等,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油菜区:农民焚烧油菜梗引起的故障已出现多次。油菜收割季节前,应加强宣传,5 月份增加巡视人员和次数。 树障区:指树、竹生长较快的季节性明显区域; 防汛区:指杆塔位于河湖、水库、易受冲刷山坡、塌陷区域; 外力破坏区:指各类外力正在或极有可能发生,并有可能破坏线路本体或威胁线路安全运行的区域。如炸石区、土地开发区、拖拉机耕作农田区、线路器材易被盗和损坏区、导线对地距离不足区、鱼塘区、居民集中区等等。外力破坏区变数较大,应加强监视,及时调整。 腐蚀区:指导线、杆塔、接地体、拉线、拉棒腐蚀严重的区域; 鸟害区:大鸟聚集的河湖、水库、沼泽区域。过去已发生过几起鸟害引起的故障。驱鸟器对于大鸟所起作用有限,应广开思路,借鉴别人经验,采取其它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 5 建议
输电线路状态检修模式及分类方法的探讨.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