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对策实施 实施五 将输送管与周围可靠的构筑物进行固定或拉结。比如:用导链将钢管柱与输送管拉在一起,以更好的固定输送管。 7. 对策实施 实施五 ⑵管理人员对输送管是否垫实进行检查,尤其是对每个连接管卡处的固定情况更要逐一盘查,确保固定可靠。 通过QC小组成员的不断努力,4C列钢管混凝土柱顶升混凝土一次成功率有所提高。4C列共30个钢管混凝土柱,其中,顶升混凝土未达设计标高的有1个,原因是浇灌孔与连接短管焊口开裂。 8.效果检查 主厂房4B列钢管柱 顶升混凝土的一次成功率为75%。 8.效果检查 活动前 目标值 活动后 主厂房4C列30根钢管柱顶升混凝土的一次成功率为96.7%。 主厂房4C列钢管柱 顶升混凝土的一次成功率为96.7%。 9.巩固措施和今后打算 9.1巩固措施 编写 “钢管混凝土柱顶升混凝土”的施工作业指导书,并将本次成果纳入,以供下一类似工程参考。 9.2今后打算 通过本次QC小组活动,达到并超过了预定的目标。但施工中,随着钢管柱的顶升高度越来越高,“采用何种方法顶升”、“如何提高顶升的成功率”,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 9.巩固措施和今后打算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添加了一个动画 * 添加了一个动画 * 主要原因是 “输送管连接管卡处断开” 占57.1%(主要原因应该占80%以上) 即使全部消除,也只能23/26=88% 达不到目标设定的90%以上 因此要设多几个主要原因! * 每个工程设计和现场都不一样 其它工程只能作为参考,不是充分的依据 * * 中冶天工上海十三冶 中冶集团 提高主厂房钢管混凝土柱顶升混凝土的一次成功率 十三冶建筑分公司宝钢2030冷轧新增连退项目部QC小组 1.小组概况 小组名称 十三冶建筑分公司宝钢2030冷轧新增连退项目部QC小组 课题名称 提高主厂房钢管混凝土柱顶升混凝土的一次成功率 成立时间 max.book118.com 活动日期 2008.4~2008.12 小组类型 现场型 组长 郭书志 小组成员活动频次 1次/月,出勤率100% QC教育时间 36小时以上 小组成员简介 序号 姓名 性别 文化程度 小组分工 1 男 大学 组长、全面组织 2 女 大学 方案策划、资料整理 3 男 大学 方案策划 4 男 大学 现场实施 5 男 高中 现场实施 6 男 高中 现场实施 1.小组概况 宝钢2030冷轧新增连退工程主厂房4B、4C列下柱采用钢管混凝土斜腹杆双肢柱,钢管柱内灌混凝土,采用泵送顶升混凝土施工方法。钢管柱直径为800mm,泵升高度为34.625~35.325m。 2.1工程概况 2.选题理由 2.选题理由 焊接进料短管(带止流装置) 连接混凝土输送管至泵车出口 泵送顶升混凝土 钢管柱管壁开浇灌孔 2.2施工工艺 2.选题理由 2.2施工工艺 输送管与进料短管连接 水平输送管 输送管与泵车出口连接。 2.选题理由 2.3选题理由 4B列共有钢管混凝土柱30个, 有8个未一次顶升至设计标高。 二次浇注需用灌浆料10t。 二次浇注为高处作业, 存在安全隐患。 选择课题: 提高主厂房钢管混 凝土柱顶升混凝土 的一次成功率。 导致原因 未顶升至设计标高钢管柱的个数 不合格百分率 (%) 累计百分率 (%) 输送管连接管卡处断开 6 75 75 输送管爆裂 1 12.5 87.5 钢管柱浇灌孔与连接短管焊口开裂 1 12.5 100 4B列共有30个钢管混凝土柱,未顶升至设计标高的钢管混凝土柱为 8个,成功率为73%。 3.现状调查和目标确定 3.1现状调查 为了寻找顶升混凝土未达设计标高的主要原因,我们根据上表数据作出排列图如下: 3.现状调查和目标确定 3.1现状调查 输送管爆裂 钢管柱浇灌孔与 连接短管焊口开裂 0 8 0 N=8频数 累计百分比 100 80 20 40 60 75% 1 2 3 4 5 6 1 输送管连接管卡处断开 7 6 1 87.5% 由排列图知,影响混凝土顶升未达到设计标高的主要问题是: 3.现状调查和目标确定 3.1现状调查 输送管连接管卡处断开 3.现状调查和目标确定 3.2目标确定 活动前:主厂房4B列钢管柱 顶升混凝土的一次成功率为73%。 目标值:主厂房4C列30根钢管柱 顶升混凝土的一次成功率为96.7%。 已竣工的宝钢冷轧薄板厂连退工程,主厂房钢管混凝土柱一次顶升混凝土成功率达到95%,而且本工程顶升高度低于宝钢冷轧薄板厂的顶升高度,且施工工艺相同。所以,本工程顶升混凝土的一次成功率应该能达到96.7% 。 3.现状调查和目标确定 3.2目标确定依据 因果分析图 材料 输送管连接管卡处断开 施工现场高低不平,固定输送管困难。 责任心差 4.原因分析 机具 人员 环境 方法 管理人员顶升混凝土前检查不到位。 输送管连接管卡磨损严重,泵压过大时,管卡松开。 混凝土坍落度小,泵送困难,泵压过大导致管卡松开。 输送管连接不牢靠。 输送管未固定稳固。 作业人员经验不足,掌握不好连接输送管和固定输送管的方法。 5.确定主要原因 序号 末端因素 验证 结论 1 作业人员经验不足。 通过调查,作业人员均没有超过30m 高的混凝土顶升施工作业经验,掌握不好连接输送管和固定输送管的方法,且作业人员频繁更换。 主要因素 2 管理人员责任心差。 通过调查,每次顶升混凝土之前,管理人员疏于检查,尤其是对连接管卡是否卡紧、输送管是否固定牢靠检查不够。 主要因素 3 输送管连接管卡磨损严重。 施工现场有少部分连接管卡磨损严重。施工中,泵压过大时,管卡松开,若泵压稳定,这种管卡也不会松开。 不是主要因素 序号 末端因素 验证 结论 4 混凝土坍落度小。 通过查阅顶升混凝土的坍落度记录发现:顶升失败的几次,坍落度均在10~13cm,泵送困难,泵压过大,导致输送管强烈震颤,加之在输送管连接处刚度比较弱,容易引起管卡松动。 主要因素 5 输送管连接不牢靠。 连接输送管的管卡螺丝未拧到位、管卡卡口接头未对齐时,泵送施工中,管卡处必然松动,甚至断开。 主要因素 6 输送管未固定稳固。 输送管固定不稳,泵送时,泵压使输送管发生震颤,尤其在输送管连接的管卡处,导致管卡断开。 主要因素 7 施工现场高低不平,固定输送管困难。 施工平面狭长,各专业公司交叉施工,平整场地受到限制,属不可抗力因素。 不是主要因素 由上表确立为主要原因的有: 5.确定主要原因 1.作业人员经验不足。 2.管理人员责任心差。 3.混凝土坍落度小。 4.输送管连接不牢靠。 5.输送管未固定稳固。 找到要因了! 6.制定对策 序号 要因 对策 目标 措施 负责人 1 作业人员经验不足。 提高操作人员的作业水平。 作业人员熟练掌握输送管的连接和固定方法。 组织作业人员去其他施工现场参观学习;成立专业顶升的施工班组并进行培训上岗。 郑方万 孙颖 2 管理人员责任心差。 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心。 管理人员能够认真细心、检查到位。 责任落实到个人,实施奖惩措施。 郭书志 3 混凝土坍落度小。 控制混凝土坍落度。 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在16~18cm范围。 提前与搅拌站联系,控制好混凝土出罐坍落度;现场测
提高主厂房钢管溷凝土柱顶升溷凝土的一次成功率-QC项目.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