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平面设计规范图解 一、总平面设计概述 总平面设计的性质 总平面设计内容 总平面设计工作流程与成果文件成果文件 二、总平面设计技术规定(规范图解) 线的认识 建筑间距及退界要求 基地机动车出入口位置设置 基地内车库(含地下车库)的出入口设置 竖向设计 道路设计 总平面设计的性质 总平面设计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设计工作,其主要表现在: 知识范围广——要了解住宅区、公建、学校、商场等不同性质的建筑单体及群体的特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测量知识、建筑结构知识、道路工程知识、运输以及管理的知识、公用工程管线知识等。 联系部门多——城市规划、土地、建委、街道、园林、环卫、消防、交通、地震、文物、水务、自来水、煤气、供电、有线电视、电话、网络、地下轨道等。 协调专业多——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燃气、热力、通讯、景观、路桥、水利等。 遇到矛盾多——建筑之间日照间距的矛盾、道路与建筑之间的矛盾、道路与场地竖向之间的矛盾、景观与建筑之间的矛盾、景观与管线的矛盾、管线之间的矛盾、管线与场地的矛盾、管线与地上、地下建构筑物的矛盾等。 总平面设计内容 定位:建、构筑物的平面布置、道路、绿化、停车场的平面布置。 场地设计:确定场地设计标高、计算场地土方工程量(包括边坡、挡土墙的土方量)、场地排雨水设计及其排水构筑物(雨水口、雨水明沟)的布置设计,确定道路的设计标高。 管线综合:对各种管线进行综合布置,确定管线的平面布置并对交叉管线的标高进行处理。 配合景观设计:提供景观设计文件资料,对景观设计内容与总图文件内容加以控制和协调。 配合业主:提供各种征询相关部门意见图纸,提供规划部门要求的图纸(公示图、规划局归档白图)以及其它业主要求的图纸。 总平面设计工作流程与成果文件成果文件 用地红线 道路规划红线 河道蓝线 绿线 紫线 棕线 黄线 建筑间距及退界要求 建筑物间距及退后用地红线距离和退后道路红线距离应按规划设计条件或当地城市规划技术规定要求执行。 1 )建筑间距控制原则: a 建筑间距应符合防火规范要求;b 建筑间距应满足建筑用房天然采光的要求,并应防止视线干扰;c有日照要求的建筑应符合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并应执行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相应的建筑间距规定 2)建筑退界控制原则: a 建筑物及附属设施不得突出道路红线和用地红线建造,不得突出的建筑突出物为:① 地下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包括结构挡土 桩、挡土墙、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及其基 础、化粪池等;② 地上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包括门廊、连廊、阳台、室外楼梯、台阶、坡道、花池、围墙、平台、散水明沟、地下室进排风口、地下室出入口、集水井、采光井等;③ 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的管线、隧道、天桥等市政公共设施外的其他设施 b 经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允许突出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在有人行道的路面上空: ⅰ 2.50m以上允许突出建筑构件:凸窗、窗扇、窗罩、空调机位,突出的深度不应大于0.50m; ⅱ 2.50m以上允许突出活动遮阳,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度减1m,并不应大于3m; ⅲ 3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的深度不应大于2m; ⅳ 5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的深度不宜大于3m。 ② 在无人行道的路面上空: ⅰ 4m以上允许突出建筑构件:窗罩,空调机位,突出深 度不应大于0.50m。 c 建筑突出物与建筑本身应有牢固的结合。 d 建筑物和建筑突出物均不得向道路上空直接排泄雨水、空调冷凝水及从其他设施排出的废水。 e 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用地红线范围内另行划定建筑控制线时,建筑物的基底不应超出建筑控制线,突出建筑控制线的建筑突出物和附属设施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的要求。 f 属于公益上有需要而不影响交通及消防安全的建筑物、构筑物,包括公共电话亭、公共交通候车亭、治安岗等公共设施及临时性建筑物和构筑物,经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可突人道路红线建造。 g 骑楼、过街楼和沿道路红线的悬挑建筑建造不应影响交通及消防的安全;在有顶盖的公共空间下不应设置直接排气的空调机、排气扇等设施或排出有害气体的通风系统。 h 以上要求如当地技术规定另有规定,则以当地技术规定执行。 基地机动车出入口位置设置规定 a 与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叉点量起不应小于70m; b 与人行横道线、人行过街天桥、人行地道(包括引道、引桥)的最边缘线不应小于5m; c 距地铁出人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5m; d 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建筑的出人口不应小于20m; e 当基地道路坡度大于8%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 f 与立体交叉口的距离或其他特殊情况,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 基地内车库(含地下车库)的出入口设置要求 a基地内车库(含地下车库)出入口距基地道路的交叉路口或高架路的起坡点不应小于7.50m; b基地内车库(含地下车库)出入口与道路垂直时,出人口与道路红线应保持不小于7.50m安全距离; c基地内车库(含地下车库)出入口与道路平行时,应经不小于7.50m长的缓冲车道汇入基地道路; d基地内车库(含地下车库)出入口在距出入口边线内2m处作视点的120°范围内至边线外7.5m以上不应有遮挡视线障碍物; e 特大、大、中型地下车库出入口应设于城市次干道,不应直接与主干道连接 f 公用汽车库的库址,当需设置办理车辆出入手续的出入口时应设候车道。候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3m,长度可按办理出入手续时需停留车辆的数量确定。但不应小于2辆,每辆车候车道长度应按5m计算。 g 附设于专用单位用地范围内的专用汽车库,其停车位数大于10个,且车辆出入必须通过主体建筑人流的主出入口时,该处应设置候车道,候车数量可按停车车位数的1/10计算。 h 地下车库出入口设置数量应遵守以下原则: ① 停车数大于等于50辆且小于等于500辆时,应设置不少于2个出入口 ② 停车数大于500辆时,应设置不少于3个出入口,并应设置人流专用出入口。 ③ 各汽车出入口之间的净距应大于15m ④ 出入口的宽度,双向行驶时不应小于7m,单向行驶时不应小于5m。 竖向设计 高程 竖向设计的要求 1)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减少土石方、挡土墙、护坡和建筑基础工程量,减少对土壤的冲刷 2)各项工程建设场地的高程要求以及工程管线适宜的埋设深度 3)场地地面排水及防洪、排涝的要求 4)车行、人行及无障碍设计的技术要求 5)场地设计高程与周围相应的现状高程(如周围的城市道路标高、市政管线接口标高等)及规划控制高程之间,有合理的衔接 6)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建筑物与场地之间(包括建筑散水、硬质和软质场地),建筑物与道路停车场、广场之间有合理的关系 7)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建设场地及周围场地的环境景观 高程系统换算表 道路设计 道路类型: a公路型 b城市型 道路纵坡 a 基地机动车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亦不应大于8%,其坡长不应大于200m,在个别路段可
总平面设计规范图解.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