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教育资源 > 小学初中 > 初中史地政
历史岳麓版七年级下第14课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同步训练.doc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教育语言:简体中文
教育类型:国产软件 - 小学初中 - 初中史地政
授权方式:共享版
教育大小:370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2-02-18 09:21:39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教育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教育真差劲!就请您
      0%(0)

历史岳麓版七年级下第14课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同步训练.doc介绍

历史:第14课 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 同步训练(岳麓版七年级下)
自主广场
我夯基我达标
1.在《资治通鉴》中你不可能看到的历史是(  )
A.三国鼎立					B.楚汉之争
C.唐代的开元盛世				D.明代的戚继光抗倭
解析:《资治通鉴》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所以在《资治通鉴》中不可能看到有关明代戚继光抗倭的历史。
答案:D
2.北宋时开创豪放词风的著名词人是(  )
A.司马光		B.苏轼		C.李清照		D.辛弃疾
解析: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派词人,但是辛弃疾生活在南宋。
答案:B
3.“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描绘了闺中女子的惜春情怀,据这首词的风格判断,写这首词的人是(  )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D.关汉卿
解析:这是一道材料选择题,主要考查对材料提供的词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题干里提示“描绘了闺中女子的惜春情怀”,同时词句中“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和“绿肥红瘦”表达了对春光一瞬和好花不常开的含蓄惋惜之情,应判断出这是婉约派词人的词作。选项中只有B项属于婉约派词人。
答案:B
4.继承并发扬豪放词风,最突出的内容是表现抗金御敌、收复中原雄心壮志的应是(  )A.苏轼的词					B.李清照的词
C.辛弃疾的词					D.关汉卿的元曲剧本
解析: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他生活在宋金对抗时期,他的词大多反映的是抗金御敌、收复中原的思想感情。
答案:C
5.马致远的著名散曲是(  )
A.《念奴娇·赤壁怀古》		B.《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C.《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D.《天净沙·秋思》
解析:四个选项中只有《天净沙·秋思》是元代马致远的散曲,《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作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是辛弃疾的作品,《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的作品。
答案:D
6.张择端的代表作是(  )
A.《天王送子图》				B.《清明上河图》
C.《秋郊饮马图》				D.《竹石图》
解析:张择端的代表作是《清明上河图》,《天王送子图》是唐代画家吴道子的作品,《秋郊饮马图》是元代画家赵孟NF125的作品,《竹石图》是清代画家郑板桥的作品。
答案:B
7.(经典回放)假如你想在《资治通鉴》中查下列四个历史事件,不可能查到的是(  )
A.秦始皇统一全国				B.陈桥兵变
C.玄武门之变					D.三顾茅庐
解析:《资治通鉴》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陈桥兵变发生在北宋,不属于此范围。
答案:B
8.《资治通鉴》与《史记》记载相重合的历史时期是(  )
A.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			B.从战国到宋元时期
C.从战国到汉武帝时期			D.从黄帝到宋元时期
解析:《资治通鉴》记载的是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史记》叙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若仅从作者本人所处的朝代去考虑问题,容易出现错误。
答案:C
9.宋朝杰出词人苏轼词风的特点是(  )
A.感天动地					B.委婉含蓄,清新淡雅
C.豪迈奔放					D.充满忧国忧民的爱国豪情
解析:苏轼属于豪放派词人,其词风的特点是豪迈奔放。A项是元剧《窦娥冤》的特点;B项为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词风;D项为南宋辛弃疾的词风。
答案:C
我综合我发展
10.宋朝之所以能诞生《清明上河图》,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当时的风俗画题材广泛		B.画家的风格和技巧成熟
C.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人民生活对风俗画的要求
解析:艺术来源于生活,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为了丰富市民的生活,风俗画应运而生。
答案:C
11.写出下面两部作品的名称及其作者姓名。
图1							图2
图1:名称是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图2:名称是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解析:两幅图片都是教材上的原图,掌握教材就不难回答。
答案:《秋郊饮马图》 赵孟NF125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12.阅读下列两首宋词:
材料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材料二: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请完成:
(1)这两首词分别是李清照和苏轼的名篇,你能判断出它们分别是谁的作品吗?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2)这两首词的风格有何不同?
解析:材料一带有绮丽的想象,豪放的语言,是属于豪放派词人苏轼的作品。材料二反映了身世飘零之情,属于李清照后期的词,再结合教材上的介绍回答第(2)问。
参考答案:(1)词一是苏轼的作品,词二是李清照的作品。苏轼的作品反映了雄浑壮观、慷慨苍凉的意境;李清照的作品充满了幽怨、孤单、冷清之感。
(2)苏轼的作品豪迈奔放,李清照的作品委婉清新。
13.与《史记》相比,《资治通鉴》有什么特点?
解析:这是一道比较分析题,旨在考查用比较法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前提是对两部史书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可从著书的作者、目的、著作体例和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史记》是司马迁一个人所著,《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编,有几位著名史学家参与编撰;《史记》是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多年的历史,《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时期1300多年的历史;《资治通鉴》侧重政治军事史内容,重在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借鉴,《史记》内容较全面。

历史岳麓版七年级下第14课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同步训练.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历史岳麓版七年级下第14课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同步训练.doc》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本类热门下载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