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四代领导人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四(7)班 彭纪元 毛泽东1 毛泽东(1893 ——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1936年-1976年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43年-1945年任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5年-1976年任中央委员会主席,1949年-1954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4年-1959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毛泽东加入湖南起义新军。1913年 -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习。1919年在长沙创办《湘江评论》。1920年发起组织新民学会和俄罗斯研究会,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和湖南省工团联合会总干事,领导长沙、安源等地的工人运动。1923年6月,出席中共三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1924年参与中共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活动。在国民党一大、二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任宣传部代理部长。1926年主办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11月到上海担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1927年到武汉任全国农民协会总干事,主持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在此期间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依靠农民同盟进行革命的主张,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到湘赣边发动和领导秋收起义,建立工农革命军第1师,后率部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率部与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会师后,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党代表。 毛泽东2 毛泽东3 为了迎接抗日战争,提高干部水平,克服教条主义,1937年写了《实践论》、《矛盾论》哲学著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领导人民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写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著作,批判了亡国论、速胜论的错误思想,指明了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途径。1938年11月,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发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的讲话。1942年号召全党开展整风运动,使中共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高度的统一,为战胜困难和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943年3月,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以后在历届中央委员会都连续当选为主席直到逝世。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发表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重要著作,阐明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理论、政策和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抗日胜利后,针对蒋介石企图消灭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的现实,提出“针锋相对”的斗争方针。1945年8月,毛泽东亲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签订《双十协定》。1946年夏,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毛泽东分析了双方力量对比,提出了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和打败蒋介石的政治方针与军事原则,在粉碎蒋介石全面进攻、重点进攻后立即转入战略反攻。1948年9月-1949年1月,指挥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接着,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发动渡江战役,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大西北,推翻了国民党政府。1949年3月,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并作重要报告,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规定了党在全中国胜利以后的各项基本政策。同年6月,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阐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性质及其内外政策。9月,主持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并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当选为主席。 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头三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领导全国人民一面在国内完成了繁重的土地制度改革和其他民主改革任务,一面迫于美国军队攻入北朝鲜、威胁中国东北部的形势,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同时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 毛泽东4 1953年,按照他的建议,中共中央宣布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有系统地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由他主持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选举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任职到1959年。1956年4月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对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同年9月,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共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已经转变为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1957年2月,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民内部和敌我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从50年代末开始,领导中共同苏共领导人奉行的大国主义和干涉、控制中国的企图进行了坚决斗争。70年代,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并开始打开对外工作的新局面,为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其他已公开发行的著作有《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泽东诗词选》等。 邓 小 平1 邓 小 平( 1904 ~ 1997) 马 克 思 主 义者,无产 阶 级 革 命 家, 政 治 家, 军事家, 中 国 共 产 党、 中 国 人 民 解 放 军 和 中 华 人 民 共和国的 主 要 领 导 人 之 一。 四 川 广安人。 1920 年 赴 法 国 勤 工 俭 学, 1922 年 参 加 中 国社会主 义 青 年 团, 1924 年 参 加 中国共 产 党, 后 转 往 苏 联 学 习。 1926 年 底 动 身 回国,被派 到 西 北 部 冯 玉 祥 将 军 领 导 的军队 中 从 事 政 治 工 作。 1927 年 底 至 1929 年夏 任中共 中 央 秘 书 长。 1929 年 底 和 1930 年 初, 同 张 云 逸 等 在 中 国 南 部 的 广 西 领导 百色起 义 和 龙 州 起 义, 创 立 中 国 工 农 红 军第七 军、 第 八 军 和 左 江、 右 江 革 命根据地。1931 年 到 位 于 江 西 省 南 部 和 福 建 省 西 部 的 中 央 革 命 根 据 地, 曾 担 任 军 委 总政治部秘书 长、 红 军 报 纸 《红 星》 报 主 编 和 中 共 江 西 地 方 组 织 的 领 导 工 作。 1933 年由于拥护 毛泽 东 的 正 确 主 张, 曾 被 当 时 党 内 “左” 倾 的 领 导 者 撤 职。 1934 年 10 月参加长征, 年 底担 任 中 共 中 央 秘 书 长, 1935 年 1 月 参 加 了 在 贵 州 省 遵 义 县 城 召开的 中央政 治 局 扩 大会 议。 抗 日 战 争 爆 发 后, 中 国 工 农 红 军 改 编 为 国 民 革 命 军 第八路 军,他任 八 路 军 总 政治 部 副 主 任, 后 任 129 师 政 治 委 员, 同 师 长 刘 伯 承 共 同领导 创 建 了晋冀 豫 等 抗 日 根 据地, 卓 有 成 效 地 开 展 了 这 些 地 区 的 抗 日 战 争。 1945 年 在 中 共第七 次 全 国 代 表 大 会上 当 选 为 中 央 委 员。 解 放 战 争 时 期, 任 中 国 人 民解放 军 晋 冀 鲁豫野 战 军 (后 改 称 为 中原 野 战 军、 第 二 野 战 军) 政 治 委 员。 1947 年同刘 伯 承 一 起 率军南 渡 黄 河, 挺 进 大 别 山地 区, 走 自 己的 道 路,建 设 有 中 国 特 色 的 社 会 主 义。 他 提 出 了 坚 持 社会主 义 道 路、 集中 力 量 进 行 现代 化建 设 的 四 项 保 证: 进 行 机 构 改 革 和 经 济 体 制 改 革,实现 干 部 队伍 的 革 命 化、 年轻化、 知 识 化、 专 业 化;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精 神 文 明; 打 击 经济 领域 和其 他 领 域 的 犯 罪活动; 整 顿 党 的 组 织 和 作 风。 他 还 十 分 关 心 祖 国 统 一 大 业的 最后完 成, 并 且 提 出 了 “一 个 国 家、 两 种 制 度” 的 构 想。 他 经 常 会 见 来 中 国 访 问 的外 国元首 和 政 府 首 脑、 外国共 产 党 领 导 人、 其 他 政 党 领 导 人 和 各 界 人 士。 邓 小 平2 开 始 了 人 民 解 放 军 对 国 民 党 军 队的全 国 性 战 略 进攻。在 对 解 放 战 争 具 有 重 大 意义 的 淮 海 战 役 和 渡 江 战 役 中, 任 总前委 书 记。 他 和 刘伯承、 陈 毅 等 指 挥 人 民 解 放 军 攻克 了 国 民 党 政 府 首 都 南 京, 并向华 东、 中 南、 西 南 各省进 军。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建 立 后,任 中 央 人 民 政 府 委 员、 中
领导人.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