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可爱的地球 时间 第1周 地点 教室 课时量 3课时 第1课时 活动目标 1.知识: 让学生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宇宙的无限向往,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2.情感: 通过收集材料,展开主题活动,使学生能从中发现并体会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苦和漫长的过程。 3.能力: 培养学生对材料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的能力。在活动中逐步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和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地球的图片,地球仪。 学生 准备 请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相关报道和资料 活动过程基本环节 设计目的 教师指导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反馈调整措施 一、导入:看看说说,认识地球 二、探究学习:地球的形状与面貌 三、知识拓展: 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 注重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学习。 复习与巩固 1.出示杨利伟的图片资料。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有关报道和资料。 2.从卫星上看,地球是什么样子的? 3.看书上插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天地对话——“我看到咱们美丽的家了”。 4.提出疑问:杨利伟从神州五号飞船上看到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1.我们现在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那么古代人类如何了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球体的呢?时至今日,我们能在自然界找到那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 2.对比实验:模拟“海边看船”。 3.出示地球仪: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4. 引导学生说说地球仪的主要构成。 5.地球表面真实的原貌是怎样的呢? 6.在地球仪上找大洲大洋。 活动:《科学畅想,遨游太空》 要求将本课学习的知识进行串联,模拟宇宙飞行,说说看到的情况。必须反映的内容是:地球形状特点,宇宙中的星球。 同学进行现场交流展示 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 组织小组讨论,得出地球形状的初步结论。 学生交流谈体会,说感想。 对比实验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地球是一个球体。 学生观察总结,教师补充。 学生讨论发言后,简单介绍地球仪上的地轴、经线、纬线、赤道、北极、南极。 小组比赛 分若干小组,每小组模拟乘坐一架飞船,飞船名称由各组自定。 课题 可爱的地球 时间 第1周 地点 教室 课时量 3课时 第2课时 活动目标 1.知识: 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特点,了解地球表面大洲大洋的基本知识。 2.情感: 通过收集材料,展开主题活动,使学生能从中发现并体会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苦和漫长的过程。 3.能力: 学生对材料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的能力。在活动中逐步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和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地球仪、世界地图 学生 准备 学生调查,调查家中餐桌上的食品分类与来源。 活动过程基本环节 设计目的 教师指导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反馈调整措施 一、导入:看看说说,认识大洋大洲 二、探究学习:神奇的陆地与海洋 三、知识拓展: 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 注重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学习。 复习与巩固 1.复习地球仪知识,以及海洋与陆地面积比例示意图,在地球仪上辨别世界的大洲大洋。 2.大洋大洲概念比较。 通过读图,知道什么是大洋,什么是大洲。 3.出示东西半球图,指导学生从东西半球图,区分陆地和海洋,认识七大洲、四大洋。 1.先出示一组不同的地形图片,了解世界上地形主要可以分为高原、平原、盆地、山地、丘陵五种。 2.汇报:我家餐桌上的食物调查。 说说经常出现在人们餐桌上的食品,然后将这些食品进行划分。 3.说说对未来开发海洋的想法。 美文欣赏——可爱的地球 针对爱护地球行动,提一条倡议。 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 学生交流。 各小组借助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找出各大洋大洲的位置。 分小组讨论 学生交流汇报 分小组讨论 学生仔细倾听 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课题 可爱的地球 时间 第2周 地点 教室 课时量 3课时 第3课时 活动目标 1.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人类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引导学生树立地球村的理念,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唤起人类热爱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2.情感:通过对地球形状特点、麦哲伦环球航行等事例的学习,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意志品格,深化爱国主义情感。 3.能力:理解学习地球的相关知识,是为了今后建设更美好的人类家园。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歌颂地球的诗歌。 学生 准备 搜集有关麦哲伦环球航行的相关资料。 郑和下西洋的资料。 活动过程基本环节 设计目的 教师指导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反馈调整措施 一、导入:看看说说,麦哲伦环球航行 二、探究学习:形形色色的环球旅行 三、知识拓展 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 注重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学习。 复习与巩固 1.同学们知道世界上第一个实现环球航行的人是哪一位吗? 2.根据课前预习和课前搜集的资料。 3.根据教材提供的麦哲伦环球航行示意图,说说麦哲伦环球航行线路,主要是从哪个大洲出发,经过哪些大洋大洲,最后到达哪里。 4.讨论: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5.活动:我是小小环球航行家。 1.交流环球航行的有关素材。 2.教师介绍:现代麦哲伦。 3.生朗读书上的环球航行故事资料。 1.交流学习体会 2.朗读“地球,我的母亲”。 3.教师介绍近几年地球日的主题。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交流:我所了解的麦哲伦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按照麦哲伦航海路线示意图,结合对所经过地区自然风貌或风土人情的大概了解进行情况介绍。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仔细倾听 学生朗读 分小组,交流,然后,小组合作完成图画创作。 小组分角色朗读 集体阅读“世界地球日”资料。 课题 从世界看中国 时间 第2周 地点 教室 课时量 2课时 第1课时 活动目标 1.知识:让学生在了解中国国情概况的基础上,了解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丰富多样的特点。通过对不同区域地理特点的了解,加深对我国“地域辽阔,内部差异明显”特点的理解。 2.情感:激发学生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能力: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正确理解区域差异大,人口众多对我国经济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东西半球图、地球仪。 2.中国地形图、中国行政区划地图挂图。3.录音:《请到天涯海角来》、《黄河颂》、《康定情歌》、《青藏高原》等。 学生 准备 各地区风光的景观图。 活动过程基本环节 设计目的 教师指导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反馈调整措施 一、导入: 二、教学互动 三、小导游活动 四、总结 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 注重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学习。 激发学生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交流展示各地区风光的景观图片。 2.“中国在哪里”导入新课。 1.出示世界地图,找出瑞典和中国的地理位置。 2.中国与其他的国家谁大? 3.学生分小组朗读中国小档案。 4.介绍中国的行政区划。 根据中国地形图,设计几条旅游路线,选择其中一条。 播放《康定情歌》 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迈克和袁小光,相互自我介绍,说明目的,各自介绍自己的国家所在的大洲位置。 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 学习阅读方格统计图,分小组计算面积数 以小组为单位,各自介绍“我所知道的中国档案资料”。 学生各抒己见 指名朗诵“溜溜的跑马山” 课题 从世界看中国 时间 第3周 地点 教室 课时量 2课时 第2课时 活动目标 1.知识: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世界地球村的普通一员,左邻右舍的关系是涉及地区和谐、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正确认识邻国关系是理解“世界中的中国”的关键。 2.情感:在地图阅读、资料收集、分类整理、系统分析的过程中,学生能学会如何查询资料,如何有效的进行信息提炼,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本领,也强化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在
鲁美版六年级品社备课.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