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教育资源 > 小学初中 > 小学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集(表格版205页).doc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教育语言:简体中文
教育类型:国产软件 - 小学初中 - 小学
授权方式:共享版
教育大小:998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2-02-23 09:20:24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教育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教育真差劲!就请您
      100%(1)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集(表格版205页).doc介绍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第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备注
1、认识各种钢笔,懂得用钢笔写字的执笔方法和注意事项。 
2、了解在稿纸或练习本上写钢笔字的要求,掌握写字的行款,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3、教会学生认字,懂得使用保养毛笔。	?
教 学 过 程	?
一、认真写钢笔字
(一、)观察插图,教给学生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1、第一页左上角 
(1)这位同学用的是什么笔?是怎样握的? 
(2)小结 
(3)学生模仿执笔方法。 
2、右下角背景图 
(1)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使用的是什么笔?他们的姿势怎样? 
(2)教师提示正确的写字姿势,出示写字歌。 
学写字,要注意,头要正,肩要平,身要直,纸放平,一尺一拳要记清,手离笔尖一寸高,     写字认真心要静。 
(3)学生朗读:写字歌 
(4)学生练习写钢笔字。 
3、小结 
(二、)引导动手,教会学生使用和爱护钢笔。 
1、出示各种钢笔,告诉他们这些都是钢笔。 
2、小组交换看钢笔。 
3、指导看图,教师介绍,教师动手操作,注意卫生。 
(三、)欣赏作品,激发学生写好钢笔字的兴趣。 
1、引导观察第二页上的图,问:从这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模仿练字。 
3、作品欣赏 
4、小结 
二、认真写毛笔字
(一、)欣赏作品,激发兴趣。 
(二、)指导看图,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 
1、回忆《写字歌》 (1)指名读 (2)齐读 
2、指导 
写毛笔字的姿势与写铅笔字,钢笔字的姿势一样。 
(1)让学生坐 
(2)示范毛笔的执笔姿势。 
(3)学生模仿执笔 
强调:五指执笔后,应做到:指实,掌虚,笔直 
3、学生反复练习 
(三、)指导学生爱护使用毛笔。 
1、观察第5页上面的图,初步认识“文房四宝” 
2、观察第5页上面的特写图,体会这些学生严肃认真的练字态度,让学生通过模仿,再次训练正确的执笔和写字姿势, 
3、观察几幅小图,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4、学生看图,同桌互相说说如何正确使用和爱护毛笔。 
5、收好工具。 	?
教学反思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第二课时)
教 学 目 标
备注
1、了解在稿纸或练习本上写钢笔字的要求,掌握写字的行款,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了解写毛笔字的执笔方法,训练正确的执笔姿势和书写姿势,初步培养学生写毛笔字的良好习惯。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钢笔与毛笔的执笔与写字姿势。 
2、学生练习,教师及时纠正。 
二、观察作品,掌握写字的行款。 
指导观察第2、3页上的钢笔字作品 
1、抄写课文或作文时,应注意什么? 
2、讨论交流 
3、小结 
三、组织练习,训练学生养成习惯 
1、学生练习写钢笔字。 
2、教师辅导,纠正执笔方法,写字姿势。 
3、说说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四、总结,提出希望 
1、通过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你准备怎样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 
3、提出希望 
五、作业
练习如何正确使用钢笔和毛笔。
教学反思
1、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备注
1、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感受诗歌的意境,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通过诗歌字词,感受诗歌用词的精妙。	?
教 学 过 程	?
一.出示课题并解题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或郊外去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描写的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情形。
2、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
(1)教学生字:荡、桨
  荡:(指名拼读生字,要求读准后鼻音dàng)
  桨:(提醒读准三拼音节jiǎng)
(2)“荡起双桨”的“荡”你是怎样理解的,你认为可以换哪些字?(引导思考后交流,如:划、摇)那“荡”起双桨和“划”“摇”起双桨一样吗?当你有事急着要过河,你还能说自个儿“荡”着双桨吗?“荡”和“摇、划”有什么不同之处?小组讨论一下,可以试着做做动作比画一下。(引导学生品悟“荡”的那份悠闲,那份自在)。
(3)引导读好课题
3、质疑思考:到底是谁这样悠闲地荡着双桨呢?他们为什么能如此悠闲自在地荡起双桨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借助书后的汉语拼音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按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全文。
(2)卡片正音。
       推开  波浪  环绕  红墙
       凉爽  洒   悄悄地 功课
(提醒学生读准这几个字:浪 làng 边音;爽 shuǎng 翘舌音;
洒 sǎ 平舌音)
3、默读课文,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谁这样悠闲地荡着双桨呢?他们为什么能如此悠闲自在地荡起双桨呢?
4、交流,了解课文大概内容。(是红领巾——即少先队员在划船,因为周围的景色非常美丽,他们的心情非常快乐,所以他们悠闲自在地荡着双桨。)
三、细读课文,精读品悟
1.细读第一小节。
(1)指名读课文。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理解诗句意思。
  “让我们荡起双桨”,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表示什么意思?(开头点题,表示“我们”正在划船)
  “推开”本来是人的动作,课文写船儿推开是什么意思?(课文这样写既表明船儿慢慢地行进在平静的水面上,又体现了文中小朋友轻轻荡舟的欢快情趣。)
  他们在水面上荡舟看到了什么?(指名读第三、四行)
 “湖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色彩?(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湖面、塔、树、墙,这些景物有的白,有的绿,有的红)
 词语辨析:倒影? 倒映
海面(??? )着美丽的白塔。
美丽的白塔(??? )在海面。
海面有着美丽的白塔的(??? )。
“四周”是什么地方的四周?为什么用“环绕”?(四周是湖面的周围,因为绿树红墙在湖面的周围,所以用“环绕”)什么情况下也能用“环绕”,试着举一个例子。
  对照图画,读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所见景物的美丽,湖水的清澈)
(3)指名读第五、第六行。
 正当小朋友们欣赏美景之时,小船有是怎样的状态呢?(小船儿轻轻飘荡)
  指名边用手势演示,边比较“轻轻飘荡”与上文的“推开波浪”有什么不同?(“推开波浪”表明小朋友们在划桨,小船儿在行进;“轻轻飘荡”表明小朋友们停止划桨,任小船儿在水面上慢慢飘动)
  小朋友们为什么停止划桨呢?(因为小朋友们被湖面的美景迷住了)(4)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轻声和赞美的语气)
  指名读,集体读。
(5)小结并板书:倒映  环绕  (欣赏)
 2. 细读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二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这两行中的“红领巾”指什么?(“红领巾”指少先队员,因为它是少先队员的标志)
  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什么?(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中国共产党)
  “红领巾迎着太阳”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少先队员心向着共产党)
  “阳光洒在海面上”仅仅是洒在海面上吗?(也洒在少先队员身上)
  “阳光洒在海面上”,洒在少先队员身上是什么感觉?(洒在海面上,一片光亮,洒在少先队员身上,他们感觉到温暖)
  诗中“太阳”比喻中国共产党,体会一下这一句又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呢?(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的听我们愉快唱歌。”鱼儿真的在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他们会有这种感觉?(鱼儿不会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而是他们自己感到无比快乐,无比幸福,就觉得鱼儿都在羡慕他们)
你什么时候也有过这样的感觉?试着说一说。(如果你考试考得非常好,心情非常快乐,听到鸟儿叽叽喳喳地叫,你会觉得它们在说写什么?相反呢?)
(3)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心情怎样?(高兴,自豪)
我们应该怎样读?(应该以欢快的语调,读出自豪的感情)
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4)小结板书:迎  洒  望  听  (唱歌)
四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然段
2、组词:
  荡( ) 浆( ) 推( ) 浪( )
   汤( ) 桨( ) 堆( ) 狼( )
3选字填空
  1.应? 映 ( )照? 答( ) 放( ) 倒( )
  2.飘? 漂 ( )浮 ( )扬 ( )荡 ( )泊	?
教学反思
1、让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集(表格版205页).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集(表格版205页).doc》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本类热门下载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