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乘法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课时) 教学要求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教 学 过 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图,提问:从图上知道些什么?求“一共住了多少户”算式怎么列?板书:144×15=二、尝试练习,解决问题 讲述:144×15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用竖式算一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请学生板演。 同桌交流:请同桌同学把计算的过程互相说一说。 全班交流,哪位同学来说说计算的过程。 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明确: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类似,先要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三、巩固提高 完成“想想做做”1—4 第1题。 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全班交流: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第2题。 出示题目,要求学生把有错的地方改正过来。 全班交流:(1)对还是错? (2)错在哪啦,你能分析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误吗? 第3题。 重点组织学生讨论:25×112怎样列竖式简便。一般把两位数写在下面。 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明确:总价=数量×单价 四、课堂作业 计算:245×23???? 136×46??????78×312 216×67???? 54×324??????618×23 第二课时一、口算练习 “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口答。 统计准确率,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订正。 二、笔算练习 “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选2题让学生说说笔算的过程。 统计正确率,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帮助订正。 三、解决问题 “想想做做”7—10 第7题 学生读题后试着独立解决。 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通过交流,学生明确:速度×时间=路程 第8题 读题后教师对“人均月收入”和“人均年收入”的含义略作解释。 引导学生选择必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 第10题 学生读题看图了解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 帮助学生理解:“已卖出的”要按“每个16元”计算,而“剩下的”要按“每个13元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回答,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四、思考题 学生尝试练习后教师讲解 不对所有的学生作要求。 五、课堂作业?? 计算:34×321????78×312???? 562×12??????345×34 264×56????132×58???? 567×12??????89×143 “想想做做”9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乘数末尾有的笔算经验,学会用简便方法计算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的笔算乘法。 2、?通过计算、比较,让学生在实际计算中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简便算法的依据。难点:简便竖式的写法教具、学具准备:教学挂图教 学 过 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图,提问:从图上知道些什么,要求“每天大约能释放出氧气多少克”算式怎么列? 指名学生回答,板书:850×15= 二、尝试练习,解决问题 850×15=?,用竖式怎样算,请同学们在自备本上试一试。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 指名学生板演(两种不同写法) 提问:这两种方法都对吗?那么哪一种简便?我们通常都用这种简便方法表示。 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小组交流:像这样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怎样写比较简便。 通过交流,学生明确:像这样的题目,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几个0。 三、巩固提高 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第1题。 重点让学生说说积的末尾0的个数是怎样确定的 第3题。 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对比着计算。 使学生认识到:像这样的题目,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几个0 第题。 学生填完后引导比较:乘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三、课堂作业: 第2、题。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对比着计算。 指名学生回答,交流每组题的不同点,使学生认识到:几十几乘几百,几百几十乘几十都可转化成几十几乘几十来计算。了解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答案不唯一,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数末尾0的个数和积末尾0的个数的关系。教学要求1、进一步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重、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准备习题教 学 过 程第课时完成练习一的1—题 第1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 小黑板出示题目,指名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提问:谁来说一说,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口算比较简便。 小结:乘数末尾的0先不看,把0前面的数相乘,有几个0就在所得的积的后面添几个0。 第2题 学生在自备本上独立做,指名学生板演。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提问: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第、、题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作业 笔算下面各题 35×253???????? 67×465??????????54×176 46×342???????? 87×465??????????28×434 解决问题(补充2题)第课时一、口算练习 20×500?????? 25×100?????? 210×4????????32×30 3×120????????10×460?????? 40×800?????? 40×200 13×300?????? 200×70?????? 60×900?????? 100×50?? 学生直接说得数 指名学生说,选3题让学生说说口算的方法。 提问: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口算较简便? 二、完成练习的题 第题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分组做。 指名学生说得数 比较第1、2组题,说说每组两道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说出: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就等于乘这两个数的积。 比较第3组题。 引导学生说出:501个20相加,可以先算500个20是多少,再加上1个20。 第题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集体订正,对运用第题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的同学要给予表扬。如:36×250=250×4×9 ????????????125×64=125×8×8 第题 读题后,帮助学生理解:一套单人课桌椅是指一张课桌和一把椅子。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第题 指导学生看懂表格。 学生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问题。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20 250×16 48×125 2、完成练习的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学生知道“容量”的概念,体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容量单位“升”。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 教学例题时前 第三单元 三角形 1 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和实验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三角形的有关特征。 2、使学生会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会测量或画出指定边上的高,能根据三角形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三角形边的长短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分组准备4根不同长度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画三角形 讲述: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谁来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能见到三角形?(指名学生说) 提问:你能想办法做出一个三角形吗,试试看。 学生动手做,教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 先让学生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方法) 小结:这些图形虽然材料不同,大小不同,制作的方法也不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有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画一个三角形) 提问:三角形有几个角、几个顶点,几条边。指名学生上来说一说。 小结: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个角、三个顶点和三条边。 二、认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小组活动 要求:每组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4根小棒,任选其中3根围成 一个三角形,看看一共有多少种方法? 学生围,教师了解学生围的情况。 全班交流:你选用了哪3根小棒围三角形,结果怎样? 板书:10、5、6 行 6、5、4 行 10、6、4 不行 10、5、4 不行 提问:任意选择的三根小棒,为什么有的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而有的就不行呢?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三根小棒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和都大于第三根小棒,这时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三、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第1题 要求学生以图上的点为三角形的顶点。 学生画完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