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基准(辅助基准) 4.3 常见的定位方式与元件 4.3 常见的定位方式与元件 4.3 常见的定位方式与定位元件 4.3 常见的定位方式与定位元件 4.3 常见的定位方式与定位元件 4.3. 常见的定位方式与定位元件 4.3. 常见的定位方式与定位元件 4.3. 常见的定位方式与定位元件 4.3. 常见的定位方式与定位元件 4.3. 常见的定位方式与定位元件 4.3. 常见的定位方式与定位元件 4.3. 常见的定位方式与定位元件 4.3. 常见的定位方式与定位元件 4.3. 常见的定位方式与定位元件 4.3. 常见的定位方式与定位元件 4.3. 常见的定位方式与定位元件 4.3. 常见的定位方式与定位元件 4.3. 常见的定位方式与定位元件 max.book118.com 组合定位 max.book118.com 组合定位 max.book118.com 组合定位 max.book118.com 组合定位 max.book118.com 组合定位 补充1 定位误差 补充1 定位误差 补充1 定位误差 补充1 定位误差 补充1 定位误差 补充1 定位误差 补充1 定位误差 讨论 分析图示定位方案: ①各方案限制的自由度 ②有无欠定位或过定位 ③对不合理的定位方案提出改进意见。 b) X Z Y X c) X Z Y X a) Y X Z 图2-23 过定位分析 a) Y X Z a1) Y X Z a2) Y X Z a3) Y X Z 图2-23a 过定位示例分析 b) X Z Y X b1) X Z Y X X Z b2) Y X X Z b3) Y X 图2-23b 过定位示例分析 c) X Z Y X c’) X Z Y X c1) Y X X Z 图2-23c 过定位示例分析 定位误差的概念 例如在轴上铣键槽,要求保证槽底至轴心的距离H。若采用V 型块定位,键槽铣刀按规定尺寸H调整好位置(图2-29)。实际加工时,由于工件直径存在公差,会使轴心位置发生变化。不考虑加工过程误差,仅由于轴心位置变化而使工序尺寸H也发生变化。此变化量(即加工误差)是由于工件的定位而引起的,故称为定位误差。 图2-29 定位误差 H O A O1 O2 ΔDW 定位误差是由于工件在夹具上(或机床上)定位不准确而引起的加工误差。 1)由于工件定位表面或夹具定位元件制作不准确引起的定位误差,称为基准位置误差,如图2-29所示例子。 2)由于工件的工序基准与定位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定位误差,称为基准不重合误差。 图2-30所示工件以底面定位铣台阶面,要求保证尺寸a,即工序基准为工件顶面。如刀具已调整好位置,则由于尺寸b的误差会使工件顶面位置发生变化,从而使工序尺寸a产生误差。 b ΔDW a 图2-30 由于基准不重合引起的定位误差 工序基准 定位基准 定位误差的来源 例1, (1)基准位移误差(ΔY) 定位误差包括基准不重合误差和基准位移误差 基准不重合误差△jb 其大小等于设计基准与定位基 准间联系尺寸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变动量(公差)。 一次安装加工两孔A和B,孔B在X方向定位基准C与设计基 准A不重合,基准不重合误差为联系尺寸22的公差0.2 定位误差计算 在采用调整法加工时,工件的定位误差实质上就是工序基准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因此计算定位误差,首先要找出工序尺寸的工序基准,然后求其在工序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即可。 用几何方法计算定位误差通常要画出工件的定位简图,并在图中夸张地画出工件变动的极限位置;然后运用三角几何知识,求出工序基准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即为定位误差。 1. 用几何方法计算定位误差 当工件孔径为最大,定位销的直径为最小时,孔心在任意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等于孔与销配合的最大间隙量,即无论工序尺寸方向如何,只要工序尺寸方向垂直于孔心轴线,其定位误差均为: ΔDW = Dmax- dmin (2-6) 式中 ΔDW ——定位误差 Dmax——工件定位孔最大直径 dmin——夹具定位销最小直径 【解】 【例2-4】图2-31所示为孔与销间隙配合的情况,若工件的工序基准为孔心,试确定其定位误差。 图2-31 孔与销间隙配合时的定位误差 Dmax dmin O ΔDW O1 O2 2. 用微分方法计算定位误差 【例2-5】工件在V型块上定位铣键槽,计算定位误差 【解】要求保证的工序尺寸和工序要求:①槽底至工件外圆中心的距离H(或槽底至外圆下母线的距离H1,或槽底至外圆上母线的距离H2 );②键槽对工件外圆中心的对称度 OA = Sin(α/ 2) OB = Sin(α/ 2) d 对上式求全微分,得到: d(OA) = Sin(α/ 2) 1 d(d) - Sin(α/ 2) 1 d(α) 图2-33 外圆表面在V型块上的定位误差 H B α O A 对于第1项要求,考虑第1种情况(工序基准为圆心O,见图2-33),写出O点至加工尺寸方向上 某一固定点(如V型块两斜面交点A)的距离: 以微小增量代替微分,并将尺寸误差视为微小增量,且考虑到尺寸误差可正可负,各项误差均取最大值,得到工序尺寸H的定位误差: 定位 (2-8) 式中 Td —— 工件外圆直径公差; Tα—— V型块两斜面夹角角度公差。 若忽略V型块两斜面夹角的角度公差,可以得到用V型块对外圆表面定位,当工序基准为外圆中心时,在垂直方向(图2-33中尺寸H方向)上的定位误差为: (2-9) 对于第2项要求,若忽略工件的圆度误差和V型块角度偏差,可以认为工序基准(工件外圆中心)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变动量为零,即使用V型块对外圆表面定位时,在垂直于V型块对称面方向上定位误差为零。 若工件工序基准为外圆下母线或上母线时,用同样方法可求出其定位误差分别为: 图2-34 外圆表面在V型块上的定位误差 b) a) H2 B d O H1 B O A C (2-10) 工件在V形块上定位 ④ 定位误差分析: a) 定位误差Δd 随毛坯误差Td 的增大而增大; b) 定位误差Δd 随V形块夹角α 增大而减小,但稳定性变差; c) 定位误差Δd 与工序尺寸标注方式有关,Δd2 >Δd1 > Δd3 ③ 工序尺寸以H3标注,其定位误差为: Δd3=B1B2=O2B2+O1O6-O1B1 =
4.3_常见的定位方式与定位元件.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