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P 8D培训实战演练 编制:谢锦德 什么是8D? D0:为8D过程做准备 D1:成立小组 D2:问题的描述 D3:确定临时纠正措施(ICA)的开发(遏制措施) D4:确定和验证根本原因和遗漏点 D5:确定和验证针对根本原因和遗漏点的永久性纠正措施(PCA) 什么是8D? D6:实施和确认PCA D7:防止再发生 D8:承认小组及个人的贡献 D0:为8D过程做准备 通常在这一步中要描述出是谁?因为什么问题?涉及哪个客户?在哪一天发出的?要求何时关闭或回复? 必要时还要说明此问题是否属重复发生?影响到多大的层面? D1:成立小组 此阶段要确认解决问题的小组成员,但小组中各成员的分工以及问题讨论及记述不含在此阶段 D2:问题的描述 对于问题的描述要量化,例如客户投诉发现次品,要描述出以下内容: 1。出货时间 2。次品数量及次品比例 3。次品表征描述,必要时附相应的图片或样板 4。对客户的影响程度 D3:确定临时纠正措施(ICA)的开发(遏制措施) 要特别留意此阶段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此阶段的目的有两个: 1。协助客户解决目前所遭遇的困境 2。识别断点,不要再把不良品交到客户处 协助客户解决目前所遭遇的困境 及时确认在客户处已发现次品的处理结果 对于未使用的同批次货品的处理结果,如:退回/安排人手返工/报废 是否需及时重新补货给客户 注:如需补货,则所补货品必需要全检OK 识别断点 所谓断点就是合格品与不良品的隔离点 断点的识别通常有三种,其一以标识为断点(即做标识并通知客户何种标识为断点),其二以时间为断点(即通知客户自何时起所出产品为全检OK品),其三以批次或是件数为断点(即通知客户自多少批或是多少件起所出产品为全检OK品) D3:确定临时纠正措施(ICA) 停止出货 客户处的货品处理(已发现次品和待处理货品) 运输途中的货品处理(通知客户) 外部货仓中的在仓品处理(必要时全检) 内部货仓中的大仓品处理(必须全检) 断点识别(通常以内部全检后的在仓品为断点) D4:确定和验证根本原因和遗漏点 在此阶段中要完成两个项目,其一为确定问题的根本原因和遗漏点,其二为验证其是否为根本原因和遗漏点 确定问题的根本原因和遗漏点 问题的原因分析可用各种QC工具,如最常用的鱼骨图法,层别法,风暴法等 根本原因的确认需要8D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并要有专人记录整个分析过程 原因分析的底线要求圈定在内部而不延伸到厂外、 根本原因的层别要到具体并有可操作性 根本原因要可量化描述 验证其是否为根本原因和遗漏点 验证的目的是评估原因分析是否正确和完整,或是确认是否为根本原因 验证需要8D小组成员有具体的分工 通常用及的验证方法是“模拟条件看结果” 在根本原因未确认或是未验证或是未实施前,必须用全检的方式保障客户的利益 D5:确定和验证针对根本原因和遗漏点的永久性纠正措施(PCA) 在此阶段中同样要完成两个项目,其一为确定永久性的纠正措施,其二为验证永久性纠正措施是否有效 纠正的概念:对事件本身进行纠正 纠正措施的概念:对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进行纠正 D6:实施和确认PCA 8D小组成员的分工 责任项目要落实到具体人员 明确开始实施的时间 启动分层审核,审核各个操作点,了解是否遵循标准化工作 当不再要求遏制时,需确定退出标准。 PCA的确认要量化,如连续出货多少批次,抽检多少件等,一般要全检3批 D7:防止再发生 预防措施的概念:对于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进行预防 防错的三种方式:全检,自动控制,SPC 全检:用防错检具,防错夹具等方式对货品全数检查的方式 最常用且最有效的防错工具是全检 防错工具的确认方式 D8:承认小组及个人的贡献 略 * *
8D培训讲义.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