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D課程 8D课程大纲 8D简介 8D的目的和意义 8D过程 D1、成立小组 D2、问题描述 D3、制订临时解决措施 D4、确定和验证根本原因 D5、制订纠正措施 D6、实施纠正措施 D7、预防措施 D8、承认小组和个人的贡献 采用8D方法的注意事项 实例练习 第一章:8D方法简介 8D:所谓8D(eight disciplines), 就是解决问题的8个步骤,它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QS9000:1998的要求:解决问题的方法—max.book118.com.1 当外部或内部出现与规范或要求不符合时,供方必须采取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出现外部不符合时,供方必须按顾客规定的方法做出反应,参见顾客的有关文件。 福特汽车公司使用8D作为问题解决的方法(见QS-9000max.book118.com.1)。当福特的供方具有零件或过程的问题时,福特要求供方完成8D过程以确定根本原因并实施纠正措施。 第一章:8D方法简介 适用范围:可适用于任何问题或任何作业(内部和外部发生的不合格),且能促成相关部门间有效的沟通。 8D特点: 1、此方法以团队运作为导向,以“事实”为基础,避免个人主见的介入,使问题的解决能更具条理性和合理性。问题的解决,宜由公司各部门人员共同投入,求得创造性及永久性的解决方案。 第一章:8D方法简介 特点2:此方法须通过“8D问题分析报告”体现。 特点3:此方法为如何从统计过程控制作业, 走向品质实际提升,提供了一项具体的联系。 第二章:8D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供方通过准确完成8D过程,解决问题,防止问题的再发生并改进整个制造系统。 意义: 对供方: ⅰ、推进有效的问题解决和预防技术; ⅱ、改进整个质量和生产率; ⅲ、防止相同或类似问题的再发生; ⅳ、提高顾客满意度; ⅴ、通过建立小组训练内部合作的技巧; 第二章:8D的目的和意义 对顾客:增强对供方的产品和过程的信心 顾客将通过确认8D报告来决定,下面的问题供方是否已经回答: 1、对零件的知识进行了充分论证。 2、完全确定了问题的根本原因并聚焦于该原因。 3、问题点已经被识别。 4、确定与根本原因相匹配的纠正措施。 5、纠正措施计划的验证已经被确定。 6、包括了实施纠正措施的时间计划。 7、有证据显示供方将把纠正措施纳入整个系统。 第三章:问题的提出和反映 问题来源于顾客: 第三章:问题的提出和反映 问题来源于内部: 第三章:问题的提出和反应 注意事项: 1、不管问题怎样提出或来自谁,都要求8D过程作出反应。 2、为鼓励供方和顾客之间的良好联系,顾客的工程师应该辅导供方以在24小时内对任何问题迅速反应。可能的话,供方应该尽量派一个代表到顾客处处理问题,帮助确定问题的根本原因。 3、在派代表前,供方应该和顾客进货检验质量人员一起检查,如零件挑选。如供方不能派代表到工厂,供方应请求有问题的零件马上发运给它们以便供方能够帮助解决问题。对问题反应的等待将对顾客产生负面影响。 4、如果供方等待反应越久,供方解决问题将越困难。(FORD要求在24小时内作出反应) 5、积极反应的态度和互助的意愿可以使过程迅速平顺地进行。 第四章 8D流程 见下图! D0:8D准备—了解问题 当接到问题反馈后,供方应该确认该问题确实是供方零件的问题。并评估8D过程的需要性。首先应该确定和验证问题,在顾客的要求下,供方能帮助确认问题: 1、提供了不合格的零件。 2、提供不合格品可能的分析,如尺寸结果。 3、将问题定量化,如XX零件检验时,发现XX尺寸(性能)不合格。 当确认问题时,供方以一种积极的不相互责难的途径与顾客工厂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D0:8D准备—了解问题 清楚了解问题,掌握事实,便于后面工作的开展。 了解顾客要求:一般地,顾客会要求应在一定 期限内完成8D过程。 在福特,该期限是30天。对于某些问题,30天可能不够。当存在要求超过30天的状况时,供方应向福特提供最新书面文件指出: 1、为什么根本原因没有被确定和验证? 2、供方将如何计划继续该过程? 3、供方打算完成该过程的时间计划? D0:8D准备—验证问题的存在 如果问题来源于内部,可通过以下质量工具的应用找出问题点: 1、趋势图; 2、排列图; 3、内部抱怨; 范例: D1:成立小组 邀请具备产品及过程知识,能支配时间,且拥有职权及技术知识的人士,组成一个小组,解决提出的问题及采取纠正措施.小组应指定一位组长。适当时,小组可包括分供方和顾客成员。 小组头脑风暴活动应留下记录。 常见性错误: 1、所选择的完成8D过程的小组成员没有技术知识。 2、只有一两个人实施该过程。 D1:成立小组——范例 A公司成立了一个小组来解决问题。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张大民-----质量课主管(本次小组组长) 李俊明---电镀课主管 杨星----电镀课课长 刘炎---设备课课长 郑凤霞--- QC课课长 胡明----QA课课长 D2:问题描述 对问题进行调查,将所遭遇之外界/内部客户之问题,以量化的方式,确认该问题的Who,What,When,Where,Why,How,How many(即所谓5W,2H)。 Who:识别出哪个顾客/内部部门在抱怨; What: 充分、准确地确认问题; When:问题的起/始时间; Where:问题发生的地点 Why:识别已知的原因; How:问题是在何种条件或场合下发生的; How many:量化问题(问题的数量); D2:问题描述 为检查问题是否描述清楚,可参考以下问题提问,如果答案都是“YES”,则问题才算描述清楚。 1、问题是否用顾客的术语描述? 2、问题的开始/结束日期列出了吗? 3、缺陷率(问题的多少)列出了吗? 4、问题的频率列出了吗? 5、实际检测报告列出了吗? 6、要求(规范)列出了吗? 常见性错误: 1、针对问题的现象而不是针对真正问题工作; 2、对问题的根本原因过早假设; 3、修订顾客对问题的描述作为自己的描述; D2:问题描述—范例 A公司在接到顾客抱怨后,马上组成小组展开调查,确认问题如下: 在对在对样品进行检验后,结论与顾客一致,情况如下: 1 确认样品 所有样品经过小组成员之确认。总共交货7F(FRAME),有4F的完全没有电镀,有3F(共39片)只电镀上了部分。并追查出该批产品为5月26日晚上生产的。 所以我们认定缺陷产品是由于当零件通过电镀槽时没有电镀上。 2.我们检查了工作记录验证了5月26日的工作记录。发现了下列问题点: 1)在5月26日0点,电镀线镀银电路之电路接触器断开停止,在问题解决后,生产线继续运行。 2) 在断开的电路接触器被发现前,电镀槽因为没有通电所以零件没有电镀上。 3.检查生产日报 在5月26日0点,A公司生产了7F(61128片),但没有任何没有电镀产品的记录。 D3:实施并验证临时措施 确定并执行应先采取的临时对策, 控制外部界/内部客户问题事态的扩大,直到执行永久对策,并验证所采取临时对策的效果。 为保证临时措施的
8D分析方法.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