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材料及应用 许 祝 安 浙江大学凝聚态物理所 Tel: 0571-87953255 Email: zhuan@max.book118.com 主要内容 超导体的基本知识 超导研究的历史 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和特性 超导材料的应用 一、超导体的基本知识 1、超导体的零电阻特性 电阻为零 R=0 (Superconductor) 1911年荷兰科学家Onnes观测到Hg的电阻在4.2K突然下降为零,首次发现了超导现象。 超导环中的永久电流实验:r?10-23W.cm 卡末林·昂内斯H. Kamerlingh-Onnes (1853--1926) 1913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 因对物质低温性质的 研究和液氦的制备 而获奖。 R=0 in superconductor TC:超导临界温度, T TC, R=0 高温超导体YBCO的电阻-温度曲线 2. Meissner效应 Meissner效应(完全抗磁性, 理想抗磁性) 磁感应强度 B=0 (超导体内) Meissner 和 Ochsenfeld 1933年发现 ----和理想导体不同 ----存在一临界磁场 H HC 超导态?正常态 完全抗磁性 置于外磁场中的超导体会表现出完全抗磁性,即超导体内部磁感应强度恒为零的现象—称为“迈斯纳效应” Meissner 效应 由于Meissner效应, 磁铁和超导体之间 存在很强的排斥作用, ----磁悬浮 右图: 小磁体悬浮在超导体上。 磁悬浮演示 磁悬浮列车 3. 表征超导体的重要物理量 超导临界温度:Tc ~ 165 K, record 临界磁场:Hc 穿透深度:?,磁场在超导体表面穿透进入超导体的深度,~ 10 –100 nm 相干长度:?,电子配对(Cooper对)的尺寸, ~1-50nm 临界电流:Jc,最大能通过的电流 超导能隙:?,超导态(基态)与激发态的能量差,或者说,破坏一个Cooper对需要2 ?的能量 Ginzburg-Landau参量:? = ?/ ? 4. Josephson(约瑟夫森)效应 F0=2x10-7Gauss/cm2 超导量子干涉仪 (SQUID) F0=2x10-7Gauss/cm2 5、超导理论: Bardeen、Cooper、Schrierfer理论(BCS理论) 1986年发现的铜氧化物超导体的超导电性不能用BCS理论解释 6、超导体的分类 I 类超导体: Pb, Sn, Hg等单质金属 B?Bc 超导态?正常态 Bc 一般很小, 中间态概念 I?Ic 超导态?正常态 Ic 一般很小 (通常无用) 第一类超导体 在超导态是理想的 抗磁体 (Meissner态)。 HC:临界磁场 当H HC, 转变为正常态 一些元素的超导临界温度 Pb 7.2 K La 4.9 K Ta 4.47 K Hg 4.15 K Sn 3.72 K In 3.40 K Tl 1.70 K Rh 1.697 K Pr 1.4 K Th 1.38 K Al 1.175 K Ga 1.10 K Ga 1.083 K Mo 0.915 K Zn 0.85 K Os 0.66 K Zr 0.61 K Am 0.6 K Cd 0.517 K Ru 0.49 K Ti 0.40 K U 0.20 K Ha 0.128 K Ir 0.1125 K Lu 0.1 K Be 0.026 K W 0.0154 K Pt 0.0019 K Rh 0.000325 K 已知的超导元素 超导体的分类 第II类超导体 两个临界磁场 HC1、 HC2 H?Hc1 Meissner态,完全抗磁通 B=0 Hc1 ?H ?Hc2 混合态,磁通格子态 磁通量子、磁通钉扎、流动、蠕动。 H?Hc2 正常态 理想第II类超导体、非理想第II类超导体 第二类超导体相图 当 HC1 H HC2, 处于混合态,磁通部分 穿透进超导体, 抗磁性不完全。 在混合态的磁通线 有规律地排列成 三角或四方格子, 称为磁通格子。 1957年,苏联物理学家阿布里科索夫提出存在第二类超导体,其主要特点是存在下临界磁场Hc1和上临界磁场Hc2。 当材料处于H Hc1的外加磁场中时,材料为完全超导态; 当 Hc1 H Hc2 时,材料处于部分超导态,材料内部出现许多细小的管状正常态区域——有磁场通过——称为磁通线;---混合态 当 H Hc2, 变成正常态. 合金及化合物超导体 Cs3C60 40 K (Highest-Tc Fulleride) MgB2 39 K (Highest Tc Non-Fullerene Alloy) max.book118.com3 30 K (First 4th order phase) Nb3Ge 23.2K Nb3Si 19K Nb3Sn 18.1K Nb3Al 18K V3Si 17.1K Ta3Pb 17K V3Ga 16.8K Nb3Ga 14.5K V3In 13.9K Note: Among the alloys, these are some of the best performers; combining Group 5B metals in a ratio of 3-to-1 with 4A or 3A elements. max.book118.com 9.8 K (First superconductive wire) Nb 9.25K Tc 7.80K V 5.40 K Note: These 3 are the only elemental Type 2 superconductors. HoNi2B2C 7.5 K (Borocarbide) Fe3
超导材料(材料科学与人类文明).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