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陕蒙宁晋地区半焦(兰炭)生产与发展情况 调 研 报 告 组织单位:中国炼焦行业协会 编写单位:中国炼焦行业协会《半焦(兰炭)课题调研组》 执 笔: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 2008年5月15日 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半焦(兰炭)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为国家政府部门修订《焦化行业准入条件》政策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按照国家发改委产业司的部署和安排,2008年4月7日~13日,由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组织,黄金干会长带队,有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陕西省冶金设计研究院三家科研与设计单位和协会课题组成员参加共13人组成调研组,对陕西、内蒙、宁夏地区半焦(兰炭)生产与发展进行了调研;2008年5月11-13日,中国炼焦行业协会又组织专家对山西大同地区半焦(兰炭)生产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内容包括近3年来本地区半焦(兰炭)生产与发展情况、半焦生产企业类型、半焦(兰炭)生产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半焦(兰炭)下游用户使用情况和企业经济效益与在地方资源利用的功能及优势,2006年国家对陕蒙宁晋地区半焦(兰炭)责令整改后的基本情况等。主要采用考察企业实际生产与装备与现场管理等情况,与企业和有关部门交流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 调研组于2008年4月7~9日对陕西榆林地区神木县进行了调研,10~11日对内蒙鄂尔多斯地区进行了调研,11~12日对宁夏平罗县进行了调研,2008年5月11-13日对山西大同市进行了调研。 通过此次调研,对半焦(兰炭)生产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陕蒙宁晋地区半焦(兰炭)生产原料煤是神府、鄂尔多斯和大同地区特有的长焰煤、不粘煤和弱粘煤,所产半焦(兰炭)灰低、硫低、磷低、活性高、固定碳含量高、比电阻大,在电石、铁合金、化工造气等行业作为生产原料能完全代替焦炭,且能起到节能降耗,提高下游产品品质的作用;同时对半焦(兰炭)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研组也向相关单位和企业提出了中肯意见,为半焦(兰炭)的规范生产,环境友好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调研组经过认真讨论形成了一致意见和建议。 本次调研的基本情况 1、陕西榆林地区神木县半焦(兰炭)生产情况 2008年4月7~9日对陕西榆林地区神木县半焦(兰炭)生产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实地考察了落后淘汰已拆除的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即将拆除的企业、生产规模在60万吨/年刚投产和在建的企业。与陕西省发改委、榆林市部门有关领导、神木县和府谷县有关领导、神木县半焦(兰炭)生产企业、设计单位一起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半焦(兰炭)生产在本地区的发展情况,具体情况如下: 神木县煤炭资源丰富,神木东胜侏罗纪煤田的中心就在这里,全县储煤面积4500平方公里,已探明储量达500亿吨,且煤质优良,属低灰、低磷、低硫、中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煤、气化煤和理想的化工用煤。 该县半焦(兰炭)生产是近年来依托地方优质煤炭资源发展起来的新型煤化工产业,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半焦(兰炭)产品主要应用于电石、冶金、建材等行业,半焦(兰炭)大块料主要用于化肥厂,中小块料主要用于生产电石、硅钙和铁合金冶炼,粉焦主要用于民用无烟燃料和铁矿石烧结。煤焦油目前主要用于工业燃料。产品主要销往内蒙、河北、河南、山东、四川、云南、宁夏、甘肃等地。 神木县提供的资料看,该县半焦(兰炭)生产炉型目前大多采用内热式立式炉工艺。2007年半焦生产规模在3万吨/年的立式炉有241座、规模在5万吨/年的立式炉有55座,总计296座。目前,单台立式炉的生产能力太小,生产企业多,产业集中度非常低,因此造成原料煤、水电气等能源消耗高,污染比较严重。神木县为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和宏观调控政策,淘汰污染严重落后企业,提升产业技术,采取了以下措施稳步发展半焦(兰炭)产业: 一是关闭污染严重的小型半焦(兰炭)炉,目前小规模的立式炉已关闭75座,剩余221座半焦(兰炭)产量在727万吨,这些小规模的立式炉将在两年内关闭,今年关闭已进入工业园区无综合利用的半焦(兰炭)生产企业,明年关闭规模小、有资源综合利用的半焦(兰炭)生产企业; 二是认真落实国家节能降耗减排政策,积极与国内科研设计单位进行技术交流,研发新型环保、节能半焦(兰炭)生产工艺。重点研发单条生产规模在60万吨/年以上的半焦(兰炭)生产线,改进生产技术来提高资源转化效率;有效利用煤气和余热,实现资源综合利用,达到国家环保和节能降耗指标要求。 三是开展新型半焦(兰炭)生产工艺试点。目前只有锦界天元煤化工公司8×8孔60万吨/年半焦(兰炭)生产立式炉、神木县四海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一炉多门SJ-Ⅳ型30万吨/年低温干馏方炉半焦(兰炭)生产线正式投入生产。另外,由鞍山热能院设计的8×8孔80万吨/年立式炉、西安冶金设计院和山西化二院设计的8×8孔60万吨/年立式炉生产工艺试验项目已在建设之中。 四是整合现有小半焦(兰炭)企业。2007年,全县所有小半焦(兰炭)企业都进行了整合,由143户整合为18户大型半焦(兰炭)企业,参与整合规模940万吨,三个月就完成了30多亿元的资产重组,使半焦(兰炭)企业向规模化、集中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半焦(兰炭)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有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施。根据神木四海煤化公司本企业实际运行情况估算,该县所有小半焦(兰炭)企业关闭后,每年可减少SO2排放近2.3万吨,减少NOX排放2000吨;减少烟尘排放量3500吨。 目前神木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已建成15条电石生产线,形成100万吨电石生产规模;建设的低温焦油加氢项目正在进行调试。根据神木县发展规划,本地区将规划半焦(兰炭)产业工业集中区,实现半焦(兰炭)产业的集约化、集群化发展,确定了8个半焦(兰炭)工业集中区,在两年内建成多孔并排立式炉规模在60万吨/年以上半焦(兰炭)项目23个,同时建设1100MW煤气发电项目,70万吨低温煤焦油深加工项目和30万吨金属镁等配套项目,实现尾气等资源的综合利用。 府谷县提供的资料看,该县2007年有半焦(兰炭)生产企业126家,234台半焦(兰炭)炉,产能1000万吨,2007年下半年依法关闭了63家126台小规模污染严重的半焦(兰炭)炉,其余的小兰炭炉也在2年之内全部关闭。目前计划在8个工业园区建设规模最大的为多孔排列的年产120万吨立式炉,还有5条规模60万吨以上的半焦(兰炭)生产线。半焦(兰炭)产业发展与神木县半焦(兰炭)发展的思路一样,采取拆小建大逐步发展的原则。 整个榆林地区去年有271户小兰炭厂,全部是民营、私营企业,分布在榆林市各个地区,布局无序,规模小,企业生产普遍在20万吨/年以下,根据国家发改委提出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企业名单及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榆林市决定将境内所有分散建设、年生产能力达不到60万吨的兰炭生产企业全部关闭。2007年全市关闭兰炭企业125户,259台兰炭炉,规模891万吨,2008年全市计划关闭兰炭企业146户,325台兰炭炉,规模1113万吨,共计淘汰落后产能2000多吨。目前已关闭48%兰炭炉,其余在2年之内全部关闭。全市未来整体规划在22个园区建设44条生产线,半焦生产园区主要在神木县和府谷县,全区现已有12个60万吨以上兰炭项目动工建设。十一五期末,全市预期将兰炭总产能控制在2600万
半焦(兰炭)调研报告.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