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厂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和谐管理 采油三厂组建于1971年,隶属于中国石油股份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生产区域横跨陕、宁、蒙三省(区)七个县(市),总资源管护面积17140万km2,管理2432口油水井,年产原油247万吨。 1999年以来,采油三厂积极转变观念,不断调整经营发展战略,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管理创新,实施和谐管理,使企业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就跻身于全国十大采油厂行列,呈现出蓬勃旺盛的发展势头。 一、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和谐管理产生的背景 1999年以来,随着中国石油的重组上市,采油厂所面临的内外生存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谋求全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每一位管理者面前的问题,经过综合分析,采油厂主要存在的矛盾有: 一是国家石油需求量日益增大与采油厂资源接替不足之间的矛盾。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油气资源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时期,石油供需缺口将越来越大,而作为作为中石油的一个最基层油田开采单位,采油三厂的发展必须面对突破资源接替不足的发展瓶径,实现原油产量迅猛的增长,保障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二是产量需求增长与落后的开采技术之间的矛盾。我厂所属的油田都是特低渗透油田,隐蔽岩性圈闭油藏,油藏埋深在1200——2000米之间,具有岩石坚硬结构致密,地层孔隙度极差,非均质性严重,层间矛盾突出,地质情况复杂和多变的一些特点,被石油地质界戏称为“磨刀石地层”,压力系数低(0.67兆帕),储量丰度低(75万吨/平方千米),不具备自然产油能力,不通过大规模的人工措施改造,就形不成工业油流,而且单井产量低,因此,开发这种预测在常规开发条件下经济效益极低的低渗透油田与产能建设、产量需求增长、老油田稳产和追求利润最大化形成了尖锐矛盾。 三是长期计划经济下形成的经营管理体制与提高综合效益之间的矛盾。计划经济体制下“以产量为中心”的粗放型管理,很难适应改制后采油厂由一个单一的生产型企业转向了效益型企业,管理机制和结构的转变。 四是生产规模持续扩大与操作成本逐年削减之间的矛盾。 面对上述矛盾,采油三厂的决策层认为,要实现企业健康、持续、有效发展,就必须提高企业的运营能力,建立良好的运营机制,合理配置生产管理要素,实现全过程的整体优化,达到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和谐管理的内涵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和谐管理的内涵,就是针对油田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处的种种矛盾和问题,综合运用优化管理、链式管理、文化管理等方法,使各项管理工作最终达到“不求样样突出,只求整体最佳”的和谐状态,达到人与企业、企业与社会、企业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使企业内部要素(生产者、生产工具、生产资料)与外部要素(社会、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在内部实现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以及各基本环节、基本要素之间的和谐,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和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佳配置,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和谐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地质勘探,优质高效建产,不断寻找油田开发的“大场面”。 采油三厂地质勘探按照“加强前期、注重技术、突出重点、积极有效”的工作方针,以寻找经济规模储量、获取新发现大发现和建立战略性资源接替阵地为目标,从滚动扩边优化评价滚动扩边工作,寻找优质建产储量2007年原油产量达到万吨以上的中长远发展目标,勘探优化产能建设,实现优质高效建产
采油厂的和谐管理(xin ).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