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纳滤膜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1 地表水反渗透系统的设计 8 大型纳滤装置的设计及其性能 13 采用新的前处理法和改进膜性能 20 对RO海水淡化系统设计产生的影响 20 反渗透膜在锅炉给水和冷却水处理中的应用实例 32 膜分离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38 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若干应用实例 46 低压和超低压反渗透膜在半导体工业水处理中的应用 54 膜技术在电子工业纯水制造中的应用 60 反渗透膜元件给水隔网厚度与污染可能性的关系 64 地表水与废水处理过程中的膜元件污染情况 67 有机蒸气膜分离回收装置 69 有机蒸气膜分离回收装置 70 反渗透系统故障分析 73 反渗透系统的清洗 77 复合膜反渗透装置微生物污染的防治 80 近其膜性能的改善对系统设计的影响 85 反渗透、纳滤膜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美国海德能公司北京代表处 徐平 一、反渗透及其发展: 以高分子分离膜为代表的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流体分离单元操作技术,三十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发展。据有关文献估计,今天的分离膜世界市场规模已达到每年20亿美元以上。表1和图1分别给出了按分离原理和按被分离物质的大小区分的分离膜种类,从中可以看出,除了透析膜主要用于医疗用途以外,几乎所有的分离膜技术均可应用到石油、天然气及石油化工行业中去。反渗透和纳滤作为主要的水及其它液体分离膜之一,在分离膜领域内占有重要地位。 1953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Reid等人最早提出反渗透海水淡化,196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Loeb和Sourirajan研制出第一张可实用的反渗透膜。从此以后,反渗透膜开发有了重大突破。膜材料从初期单一的醋酸纤维素非对称膜发展到用表面聚合技术制成的交联芳香族聚酰胺复合膜。操作压力也扩展到高压(海水淡化)膜,中压(醋酸纤维素)膜,低压(复合)膜和超低压(复合)膜。80年代以来,又开发出多种材质的纳滤膜。 膜组件的形式近年来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除了传统的中空纤维式、卷式、管式及板框式以外,又开发出回转平膜、浸渍平膜式等。工业上应用最多的是卷式膜,它占据了绝大多数陆地水脱盐和越来越多的海水淡化市场。中空纤维膜在海水淡化应用中仍占有很高的份额。今天世界上反渗透、纳滤膜水处理装置的能力已达到每天数百万吨。目前世界最大的反渗透苦咸水淡化装置为位于美国亚利桑拿州的日产水量为28万吨的运河水处理厂,最大的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位于沙特阿拉伯,日产水量为12.8万吨。最大的纳滤脱盐软化装置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日产水量为3.8万吨。 表1 按分离原理分类的分离膜 膜的种类 膜的功能 分离驱动力 透过物质 被截留物质 微 滤 多孔膜、溶液的微滤、脱微粒子 压力差 水、溶剂、溶解物 悬浮物、细菌类、微粒子 超 滤 脱除溶液中的胶体、各类大分子 压力差 溶剂、离子和小分子 蛋白质、各类酶、细菌、病毒、乳胶、微粒子 反渗透 和纳滤 脱除溶液中的盐类及低分子物 压力差 水、溶剂 无机盐、糖类、氨基酸、BOD、COD等 透 析 脱除溶液中的盐类及低分子物 浓度差 离子、低分子物、酸、碱 无机盐、尿素、尿酸、糖类、氨基酸 电渗析 脱除溶液中的离子 电位差 离子 无机、有机离子 渗透气体 溶液中的低分子及溶剂间的分离 压力差 浓度关 蒸汽 液体、无机盐、乙醇溶液 气体分离 气体、气体与蒸汽分离 浓度差 易透过气体 不易透过气体 图1 按分离物质大小分类的分离膜 二、国内反渗透膜及其应用: 我国从6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反渗透膜,与国外起步时间相距不远,但由于原材料及基础工业条件限制,生产的膜元件性能偏低,生产成本高,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相比面言,我国的超滤、微滤膜研制虽晚于反渗透,始于70年代,但目前已发展到数百个生产厂。虽然有品种少、质量、性能不够完善等问题,但因价格低廉,不仅有效地阻挡了国外同类产品的大量流入,而且也扩大了应用范围。 国内反渗透应用始于70年代后期,最早多限于电子、半导体纯水,80年代以后逐渐扩大到电力及其它工业,90年代起在饮用水处理方面获得普及,现在反渗透已进入到家庭饮用纯水。最近三年是反渗透应用大发展阶段。根据保守的估计,各种反渗透膜元件1997年的国内销售额在1~1.5亿人民币左右。随着国内几条引进生产线的陆续开工生产,预计今后国产反渗透膜的市场份额会有上升。纵观国内反渗透应用市场,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大型反渗透装置集中于锅炉补给水用途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建成和在建的100吨/小时以上的反渗透装置已超过50套,但除少数电子等行业以外,大多数都集中于锅炉补给水用途。最早是火力发电厂,后来扩展到炼油、石化、化肥、化工等行业。其中最大规模为600吨/小时,估计本世纪内会出现超过1000吨/小时的超大型反渗透水处理装置。国内在此领域已积累了丰富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经验,现国内承建过100吨/小时以上规模反渗透装置的水处理工程公司已超过10家。 2.饮用水处理应用限于中、小规模 在国外,1000~10000吨/小时规模的超大型反渗透或纳滤装置多用于城市供水系统,而国内在饮用水用途的反渗透装置还都是数十吨/小时以下的中、小规模。随着经济发展和膜技术的普及,这一领域的应用前景很大。 3.油田用水及废水处理应用还有待开发 由于这一领域的应用技术难度较高和经济成本原因,目前国内还处于研究、开发阶段,伴随石油工业发展和水再利用、环境保护呼声日益高涨,膜技术大量进入这一领域已为时不会太远,对膜厂家和工程公司也是一个商业机会。 4.纳滤膜应用刚刚开始 纳滤膜在饮用水净化处理,污、废水排放处理,各种水溶液的浓缩与精制领域的优越性虽然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但由于膜成本较高的和应用经验不足,国内在此领域还刚刚起步,预计今后会有很大发展。 三、国外反渗透及其应用: 美国是反渗透膜技术的发明国和最大生产国,但日本作为后起之秀,现在的研制、开发能力已开始赶上和超过美国。例如1996年日东电工推出的ES20系列超低压膜代表了今天反渗透膜的最高水准,它已实现0.75MPa压力下脱盐率99.7%,产水量0.8吨/平方米/日。该公司97年生产出的耐污染型低压反渗透膜LF10系列显示了反渗透膜开发的新方向。该膜在传统的芳香族聚酰胺膜表面复合上一层聚乙烯醇,既消除了膜表面的负电性又提高了膜的亲水性和耐氯性,从而大大提高了反渗透膜的抗污染性能。 目前国外反渗透膜的主要生产厂商均为美国和日本公司,其中美国杜邦(Dupont)公司和日本东洋纺(oyobo)公司垄断了中空纤维反渗透膜的世界市场。卷式反渗透膜的主要生产厂商为七家,他们是: 1.美国Hydranautics公司,该公司于1987年成为日本日东电工公司的全资 子公司 2.日本日东电工(Nitto Denko)公司 3.美国Film tec公司,该公司于1985年成为美国Dow chemcal(陶氏化学) 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4.美国Fluid system公司,该公司现为美国KOCH公司的子公司 5.日本东丽(Toray)公司 6.美国Desel公司,该公司现为美国Osmonics公司的子公司
反渗透技术论文集.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