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不合理 合理 作业:习题册 P72 第三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本章重点:1、变形机理。2、形变后组织性能特点。 第一节 金属的塑性变形 plastic deformation of metal 一、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1、弹性变形:受力变形,外力卸去后,又回到原状态现象。 2、塑性变形:外力取消后,物体的变形不完全恢复的现象。 变形的基本方式:滑移——位错造成的。 ★滑移变形的实质: 在切应力作用下,某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和晶向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位移。此现象称“滑移” 二、实际多晶体塑性变形 1、晶粒本身的变形(滑移变形)——主要的2、晶粒之间的变形(晶间变形)——次要的 第二节 冷塑性变形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一、晶粒被拉长(压扁),性能趋于各向异性 1 1 2 2 受力变形 二、产生冷变形强化(加工硬化)现象work hardened ——随变形程度的增加,其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的现象 如:手弯铁丝; 冷卷弹簧; 推土机前板; 不锈钢刀 三、产生内应力(残余应力) 解决办法:去应力退火 第三节 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的变化 一、回复 recovery ——晶格歪扭现象消失的过程。 T回≈(0.25—0.3)T熔 T回——回复加热温度 ,单位 K T熔——绝对熔化温度, 单位 K 热力学温度单位 二、再结晶 recrystallization ——对回复后的金属继续加热,由于原子获得了更大的活动能力,晶粒外形发生变化。进而由碎晶粒变成完整晶粒的过程,此时没有应力出现。——加工硬化现象消失。 通过:形核、长大方式完成。再结晶后晶格类型没有变化。 T再≈0.4 T熔 碳 钢 T再≈0.5 T熔合金钢 T再≈0.6 T熔 三、晶粒长大 ——若T再继续升高,则晶粒长大、变粗,力学性能大大下降。 所以要严格控制加热温度、保温时间。 第四节 金属的热加工 hot working 一、热加工与冷加工概念 1、热加工:当加热温度大于再结晶温度时,变形工艺称热加工。 2、冷加工:cold working T加小于T再——称冷加工 特点: 如:金属铅在室温下变形——属热加工 金属钨在1000℃时变形——属冷加工 热加工变形量大,表面粗糙,无加工硬化现象,有再结晶。冷加工变形量小,表面光滑,有加工硬化现象,无再结晶。 二、热加工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1、材料中的气孔、间隙压合,使组织致密,晶粒细化,力学性能高 2、形成锻造流线forging flow line(纤维组织),产生各向异性. ——钢锭中夹杂物沿晶界被压伸长,与变形方向一致,好似一条条细线。平行流线方向——抗拉强度、塑性好。垂直于流线方向——抗剪切力大,抗拉强度低。 曲轴 齿轮—— 裂纹 不合理 合理 作业:习题册 P72 第四章 钢的热处理 Heat treatment of carbon steel 1、热处理概念 GB/T7372—99 ——采用适当的方式对金属材料或工件进行加热、保温、冷却以获得预期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工艺。 目的:改变钢的工艺性能;强化钢材;满足使用要求。 原理:改变组织。 t ℃ o 时间 τ 加热 保温 冷却 热处理工艺曲线 本章重点:热处理基本理论;常用热处理工艺;热处理组织、性能特点。 2、热处理分类 按目的、加热条件和特点不同分: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是讨论的重点 (1)整体热处理 bulk heat--treatment (2)表面热处理 surface heat--treatment ——火焰加热法、感应加热法。 (3)化学热处理 thermo-chemical treatment ——渗碳、渗氮、碳氮共渗等 (4)特殊热处理 special hent-treatment ——形变热处理、磁场热处理、真空热处理、激光热处理等。 第一节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G P Q S E A F F+A A+Fe3CⅡ p F+P P+Fe3CⅡ 加热时: “C” 下标 如:AC1 ;AC3 ;Accm AC3 Accm AC1 冷却时:“ r ” 下标 如:Ar1; Ar3 ;Arcm Ar3 Ar1 Arcm 一、奥氏体的形成 以共析钢为例,室温 P→F+Fe3C混合物 F—体心 立方 WC=0.0218%; Fe3C—密排六方 WC=6.69% AC1 A 面心立方 WC=0.77% *奥氏体形成的过程是 Fe、C原子的扩散过程 Fe3C F ● A 核 ● A A 形成过程: 1、奥氏体的形核与长大 2、剩余Fe3C的溶解 3、奥氏体的均匀化 6.69% 0.0218% 二、影响 A 形成的因素 1、加热速度、温度的影响。 2、原始组织的影响。 3、化学成分的影响 三、奥氏体晶粒大小与控制 1、晶粒度 ——晶粒的大小程度,称晶粒度。GB6394—86规定:有10个级别,1 级最粗——10 级最细。见教材P63 2、晶粒大小与控制 (1)起始晶粒度(2)实际晶粒度(3)本质晶粒度 ——P刚刚转变为A时的晶粒大小。 ——经热处理后获得的晶粒大小。 ——原材料的晶粒大小(未加热时)。 (1)合理选择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 (2)选择原始材料晶粒 粒状 P 组织。 (3)加入一定量的合金元素,抑制 A 晶粒长大。 第二节 钢在冷却时组织转变 A1 温度 时间 O 连续冷却 等温冷却 ● ● ● 一、过冷A的等温冷却转变 ▲过冷A——冷却到 A1 线以下暂时存在的A。 ▲等温冷却——将 A 由高温冷却到 A1 线以下某个温度等温停留一段时间,然后冷却下来的方式。 ▲等温转变——在等温保持时,过冷 A 发生的转变 1、等温转变曲线的建立 以共析钢为例 步骤(1)制成若干?10?1.5 mm的试样。 (2)将试样加热到850℃—900℃,保温一段时间。 A1 t τ O 850—900 (3)将试样分别放入不同温度的等温槽(炉)中,如:700℃、650、600、550、500、450、400、200等 ? 700 ? 650 650 ? 600 ? ? ? ? 550 500 450 200 ? ? ? ? ? ? ? ? ? ? ? 230 Ms ? ? 2、曲线分析 时间—温度—组织转变关系曲线 ,简称“T T T ”线。 Time—Temperature—Transform P B M 按温度划分三个区: 高温区:A1—550℃ → 珠光体型转变 P 中温区:550℃—Ms →贝氏体型转变B 低温区:Ms(230)以下 →马氏体型转变M 3、过冷 A 等温转变产物的组织与性能 550 600 650 A1 Ms P B M (1)珠光体型转变——产物 P 由于冷却速度不等,得到的P 层片厚薄不同,三种: ①、A1—650℃,△T小,P 粒粗,160HBS—250HBS “ P”表示。 P ②、650—600℃, △T 稍大,P 粒较细,薄F与Fe3C,”S”表示,sarbite 索氏体,25—35HRC。 S ③、600—550℃,△T大,P 粒很细,用 T 表示,tr
金属工艺学.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