萘系高效减水剂生产工艺参数 一、合成用原材料: 1、萘:分子式为C10H8 ,分子量128,萘为光亮的片状晶体,80℃时熔融,218℃时沸腾,不溶于水,易于升华,有特殊气味。生产中要求用工业萘或精萘,参比重1.145。 2、硫酸:H2SO4 ,分子量为98,用于磺化的硫酸浓度应为98%的浓硫酸,比重为1.84。 3、甲醛:分子式HCHO ,分子量为30,生产用甲醛浓度为36.8%,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气味,15℃时比重为1.10。 4、烧碱:NaOH ,分子量为40,生产中使用固体、液体均可,使用固体碱时,应先配制成30~40%的水溶液,最好购买液体(30%或32%),可避免化碱工序,而且价格便宜。 二、合成工艺: 1、工艺: 萘 H2SO4 水 甲醛 NaOH 2、磺化:磺化反应是浓硫酸作用于萘,其磺酸SO3H取代萘分子上的氢原子,反应结果生成萘磺酸。 磺化反应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β-萘磺酸的含量,对缩合后的产品质量影响较大。影响磺化反应的因素主要有磺化温度、磺化时间、硫酸浓度和硫酸加入量等。 1)萘与硫酸用量比:萘与硫酸的克分子比为1:1.3~1.4,一般取1:1.4; 2)磺化反应温度:160~165℃; 3)磺化时间:在160~165℃维持约2小时。时间短了,磺化不充分;磺化时间过长,影响产量。 3、水解反应: 由于在磺化反应过程中,不仅生成了β-萘磺酸,而且也生成一部分α- 萘磺酸。水解的目的是使α-萘磺酸分解,以利于以后的缩合反应。水解时应将反应物降温至120℃以下,加入经计算的水。 1)水解的用水量:水解时加水量多时对水解反应有利,但加水量多会给缩合反应带来不利的影响。故水解用水量一般为2~3至4~5克分子水/1克分子萘。总之,在控制总酸度相同下,水解加水量少产品性能好些。 2)水解总酸度:水解时,外加水,控制其总酸度在28.5%左右。水解总酸度低,加水量大,降低反应物浓度;水解总酸度高,缩合物料黏度大,不利于反应进行。 3)水解时间:一般加水搅拌半小时左右。 4、缩合:萘磺酸水解后继续降温到105~108℃左右,滴加甲醛,其反应如下: 缩合反应是减水剂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反应,也是时间较长的一个工序。技术关键是使反应尽可能地完全,得到长链分子。同时反应时间尽可能地短,以便缩短生产时间及降低反应温度。 1)甲醛用量:萘磺酸:甲醛1:0.95~1.0,一般取1:0.92; 2)缩合温度:105~108℃; 3)缩合酸度:28~29%,一般取28.5%; 4)缩合时间:带压为5.5小时左右,常压为7小时左右。 5、中和:缩合物中的磺酸,可以转化为钠盐、铵盐、钾盐、锂盐,甚至转化为钙盐,但常转化为钠盐。生产减水剂时常用NaOH中和。 反应物加入NaOH,使硫酸和萘磺酸转化为钠盐; H2SO4+2NaOH Na2SO4+H2O Ar-SO2+NaOH Ar-SONa+H2O 所得减水剂中含有一定数量的Na2SO4 ,该减水剂为低浓减水剂。 三、萘系减水剂生产操作步骤: 1、将萘投入反应釜,加热溶化; 2、当温度升至155℃时,滴加硫酸(2.5小时),加完酸后温度在160~165℃保持1小时;磺化物的总酸度一般为31~32%,磺化结束后取样测定总酸度; 3、使物料温度降至120℃左右,加水水解半小时; 4、测定水解后的物料总酸度,用加水或加酸的方法调节物料总酸度至28~29%; 5、继续降温至105~108℃左右,滴加甲醛2.5小时左右,加完甲醛后升温至105~110℃,反应4小时; 6、将反应物料放入中和桶,用NaOH中和至pH至7~9; 四、生产中有关问题的处理 1、磺化终点不到:磺化终点是检验磺化反应是否完全,检验方法: 1)测酸度; 2)看磺化物是否有油状物,如酸度符合要求,又无油状物,则反应是完全的,否则是不完全的。原因有: a)加酸量不足,必需补加酸,再进行磺化; b)反应温度低,必需提高反应温度到160~165℃,延长保温时间; c)保温时间不够,延长保温时间。 2、缩合过程中喷料:常压缩和时,若升温缓慢,温度不超过100℃,不会发生釜内物料喷溢事故,反之则会发生喷料事故,特别是带压缩和更易发生。 发生喷料原因有: 1)加甲醛时温度过高,一般控制在105~108℃左右; 2)水解后的酸度太高,一般控制在28.5%左右; 3)升温过急,处理方法是:立即向反应釜夹套加入冷却水,必要时用冷水浇淋反应釜盖,如果温度和压力仍激烈上升时,则可开启放料阀门立即放料,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 4)加甲醛速度过快,应缓慢滴加,一般控制在2.5~3个小时。 总之,缩合反应激烈,一定要小心谨慎。 3、缩合物料固化 在缩合过程中,会出现物料变稠,致使搅拌困难,甚至停止,而使物料固化在反应釜内,需要人工清理,还会造成搅拌器和反应釜损坏。避免的方法是: 1)甲醛不能过量; 2)水解后酸度不能过高; 3)加甲醛速度不能过快,一定要缓慢滴加。 如反应过程中,发现物料变稠、搅拌困难时,需要加入一定量的热水。 注: 1、水解用水量由下式计算得出: S1(A+B)=S2(A+B+X) 式中:S1——磺化结束后测定的物料总酸度(31~33%); A——反映釜内萘的物料量; B——反应釜内硫酸的用量; S2——要求控制的总酸度(29%); X——水解要求的加水量。 2、反应釜溢锅处理办法: 1)停止加甲醛;2)迅速打开冷却水冷却;3)向釜内注入冷水;4)用冷水冷却釜盖。 中和操作规程 由反应釜放出至中和罐的物料加碱中和,使放热反应,其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如不加以控制,会造成溢锅,因此,中和操作必须按规程进行。 1、反应釜物料放出至中和桶后,打开冷却水冷却,开动搅拌器后,开始缓慢地加入液碱,并时刻观察中和情况,避免发生溢锅。 2、中和到后期,加碱速度可以稍快,但也要注意观察,避免发生溢锅。 3、中和至将要结束时,应缓慢加碱,并不断用pH试纸测试pH值,使pH值控制在7~8范围内,即可停止加碱。 4、停止加碱后,应继续搅拌0.5小时,最终再次测定pH值,若pH值降低,可以加碱调节。 5、中和好的物料可以送至储罐或浓缩罐。 6、若生产高浓产品,则首先用NaOH中和,至pH值4~5小时,再用石灰水中和到pH值达7~9,再加入适量硅藻土作过滤助剂,过滤、浓缩、干燥即可。 溢锅的处理方法: 溢锅的主要原因是加碱速度太快所致,发现有溢锅现象时: 1)关闭加碱阀,停止加碱; 2)停止搅拌; 3)用凉水冲中和桶的外壁,也可向中和桶加入一些冷水,使物料冷却,恢复正常后,才能继续中和。 质量检测 原材料进厂标准: 1、甲醛:36.8% 2、硫酸:98% 3、液碱:30%,32% 工业萘:98% 干燥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及工艺参数 干燥开工前检查煤气、电源是
萘系高效减水剂生产工艺参数.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