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原理: 通过各种电气原件信号的输入PLC或PC人,使电机传动凸轮转动,在适当的时候,压住带子前端、收带、拉紧带、压紧带子后端的适当处,切断带子,把两层带子热粘合,弹出带子,滑板复位,最后送出带子的整个过程。 工作流程: 捆扎信号―――制动器放开主,电机启动―――右顶刀上升,顶住带子于滑板―――“T”导带板后退―――退带探头接近开关接通―――主电机停转,制动器吸合―――退带电机启动,退带0.5秒―――主电机二次启动,制动器放开―――大摆杆二次拉紧―――左顶刀上升顶住带子于滑板处―――加热片向两带头中部插入―――中顶刀上升顶住两带头人,使带子表面熔解―――中顶刀下移―――加热片后退―――中顶刀再次上升顶住两带头,给带子加压,使其充分熔接―――中顶刀下降,左右顶刀同时下降―――滑板后退―――打包带向上弹出―――“T”板复位―――送带接近开关接通―――送带电机启动,带动带子送带―――大摆杆复位―――带子到位―――停机接近开关接通―――电机停机刹车吸合 全自动打包机各机械部分介绍: 机芯机构组合部分: 刀顶体机构组合部分 大杆拉紧机构组合 送退带机构组合 凸轮机构组合 加热片机构组合 滑板机构组合 预送带机构组合 捆紧力调整机构组合 总装部分: 1、送退带电机的安装位置、方法; 2、大摆杆机构总成的安装方法、及拉紧原理; 3、刹车事盘机构的安装方法、组合结构及原理; 4、预送带机构总成与预送带电机的安装位置,注意事项; 5、带仓的安装及注意事项; 6、主电机的安装及注意事项; 7、框架组合的安装和调整方法; 全自动打包机各机械部分安装注意事项: 机芯机构组合部分: 刀顶体机构组合部分; 腔体与顶体的相互运动表面无毛刺表面要求光滑; 安装过程中,腔体与顶体之间应留有0.05-0.10MM的间隙; 顶体放入腔体内,可抚靠自重自由降落;同时中顶体与右隔板的要保持紧密接触,以保证带子能顺利切断; 顶体腔与簧座在相对运动中无拉伤、擦伤现象,无负载时配合灵活; 簧座小轴与滚轮之间间隙小于0.1MM,同时转动灵活; 右隔板顶面到滑板之间的间隙为1.5-1.7MM。 左右顶体顶尖与滑板的两V形槽应对正; 各平面凸轮与相应滚轮要对正; 大杆拉紧机构组合; 卡块与卡块轴间的配合要求灵活,无卡死现象; 大摆杆插口中心与送带槽中心及带仓中心必须保持一直线; 大摆杆在轴向无间隙,但摆杆上下摆动灵活; 压带板与大摆杆槽底距离约1.8MM,以保证1MM厚度的带子顺利通过,同时压带板不能与化析有磨擦、碰撞现象; 轴承4544900与小轴配合灵活,无卡死、不灵活现象; 轴承4544900与端面凸轮配合时,轴承处于凸轮的中位位置; 送退带机构组合; 送退带滚轮与前后盖板、带道底板之间间隙越小越好,任何磨擦现象,不灵活现象,送退带滚轮无轴向窜动现象; 送退带磨光轴与偏心轴的轴承无卡死、不灵活现象,轴承与轴向跳动;同时送退带磨光轴与偏心轴的表面要求光滑、无不平整现象; 带道底板的出带口稍高于“T”形块插带口的下表面以保证带子能顺利通过。 带道底板的进带口应与大摆杆插口中心及带仓中心必须保持一直线,以保证带子的顺利通过; 送退带组合杠杆组合活动必须灵活; 凸轮机构组合; 凸轮表面要求光滑、无毛刺斑点; 每个凸轮必须于反对应的摆杆轴承、顶体滚轮或轴承最大面积的接触; 主轴的轴向窜动不大于0.1MM; 端面凸轮的在缺口与中顶体凸轮缺口相对应; 每个凸轮无轴向窜动及径向跳动现象; 加热片组合; 烫头供热温度在200-400度内可调; 加热片上表面与滑板的下表面之间约有2.5MM的间隙; 加热片应紧靠加热片底座,有上下的活动现象,但靠压簧复位,同时加热片与罩之间左右的间隙越小越好,但能保证上下活动时能自动复位; 加热导线无短路现象; 加热片应紧靠右隔板,但与右隔板在相对运动中无磨擦、碰撞现象; 加热片在安装中应有向下的倾斜度,以便加热片顺利进入两带子中间; 滑板机构组合; 左右顶体顶尖与滑板的两V形槽应对正; 滑板的下表面应与中顶体的上表面平行,在相互接触是面与面的接触; 右隔板顶面到滑板之间的间隙为1.5-1.7MM。 热片上表面与滑板的下表面之间约有2.5MM的间隙; 滑板与“T”导板动动时无干扰现象,同时它们之间的间隙越小越好; 滑板与左右导板之间相对运动灵活,但间隙小于0.5MM; 预送带机构组合; 各轴转动灵活,轴承无导常现象; 带撑杆与带撑板之间无磨擦现象,上下摆动灵活,带撑杆与带撑板二边各留2MM; 插带时无偏动现象; 预送带皮带轮中心与预送带机构上轴皮带轮中心在同一铅直面内; 预送带上下轴滚轮要求表面光滑,无轴向窜动现象; 预送带的插带口应与上下轴滚轮粘合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摇轮的轴向窜动量小于0.1MM; 捆紧力调整组合; 齿轮转动灵活; 齿轮与齿条配合紧凑,手感灵活; 调紧装置弹簧复位灵活; 小拔杆轴承与调紧轴承最大面积的接触; 总装部分: 送退带电机的安装位置、方法; 送退带皮带适中,不宜过松过紧; 两皮带轮应处于同一铅锤面内;] 送退带电机应留有调整的位置; 大摆杆机构总成的安装方法、及拉紧原理; 大摆杆插口中心与送带槽中心及带仓中心必须保持一直线; 大摆杆在轴向无间隙,但摆杆上下摆动灵活; 压带板与大摆杆槽底距离约1.8MM,以保证1MM厚度的带子顺利通过,同时压带板不能与化析有磨擦、碰撞现象; 原理:1、大摆杆为二次退带,实现真正拉紧的机构; 2、卡带块卡住带子向后摆动,当小拔杆轴承离开凸轮后方为真正拉紧; 刹车事盘机构的安装方法、组合结构及原理; 制动摆杆在摆动全过程中要求灵活,并与带盘无碰撞磨擦现象; 制动轮带槽与刹车皮带以34度配合,制动轮皮带槽与皮带支撑点连线中心重合; 制动轮带槽与刹车皮带放开时,带盘转动灵活,无异常阻力现象;同时刹车要及时稳定; 制动轮轴向无窜动现象,同时轴承转动灵活无异常现象; 带仓的安装及注意事项; 带撑杆与带撑板之间与磨擦现象,上下摆动灵活,带撑杆与带撑板二边各留2MM; 带撑板要求平整,无弯曲变形现象; 带撑杆下端上表面应低于预送带插带口,但带撑杆与插带口中心处于同一铅直面内; 主电机的安装及注意事项; 主电机与主轴安装固定后,主电机与主轴无扭曲现象,无异常阻力现象; 主电机与主轴必须锤直,主电机轴心线处于水平位置; 框架组合的安装和调整方法; 框架必须位于机芯中心; 左边翻板比其它两边的力量大一点,整个翻板两边边量必须相等,开合自如,同时翻板的内表面要求光滑,无任何的阻碍物; 翻板力量大小以一手指放进感觉不痛为准; 翻板固定螺丝与翻板内表面齐平或低于翻板内表面; 翻板连接转角大口为进带口,小口为出带口,进带口应低于翻板的内表面,出带口应高于翻板的内表面; 故障分析: 送带不到位 分析:1.与带子的质量有关,我们必须保证带子的直度、硬度,变形量小。 2.与带子经过的地方都有关,所以我们要分析那里给带子增加了阻力。 (1)、杠杆弹簧的力量太大或太小; (2)、顶杆间隙位置没有调好; (3)、有带头劈裂现象;
全自动打包机培训内容.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