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球为已成熟的细胞,有动力及吞噬细菌的作用;而红血球之成熟者为无核细胞,其功用为携于氧气及 二氧化碳;血小板主要之作用与血凝固有关。 2.血液的一般检查 检验项目 正常值 红血球计数(RBC) 男性:(4.0~5.5)×1012/L(400~500万/ul) 女性:(3.5~5.0)×1012/L(350~500万/ul) 血红蛋白(Hb) 男性:120~160g/L (12~16g/dl) 女性:110~150g/L (11~15g/dl) 白血球计数(WBC) (4.0~10.0)X109/L 4000~10,000/ul 白血球分类计数 中性粒细胞 50~70% 嗜酸性粒细胞 0.5~5% 嗜碱性粒细胞 0~6% 淋巴细胞 20~35% 单核细胞 1~8% 血小板计数 (100-300)X109/L(100,000~300,000/ul) 百分率: 0.5~1.5% 网织红血球计数 绝对值:(24~84)X109/L(2.4~8.4万/ul) 红血球沉降率(ESR) Westergren法 男性:0~15mm/h 女性:0~20mm/h 出血时间 Duke法:1~3分 IVY法:0.5~6分 凝血时间 玻片法:2~5分 试管法:4~12分 3.数字代表意义 *红血球计数 减少:常见于各种病因所致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另外还可见于妊娠的中、后期以及某些老年人。 增加:主要可见于缺氧如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及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对性增加和真性红血球症的绝对增高。 *血红蛋白:其临床意义与红血球减少、增加相同。根据红蛋白减低的程度可将贫血分为四级: 轻度贫血小于110g/L; 中度贫血:血红蛋白小于90g/L; 重度贫血:血红蛋白小于60g/L; 极重度贫血:血红蛋白小于30g/L。 *白血球计数 增高:见于 (1)细菌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细菌感染,如脓肿、败血症、化脓性阑尼炎、脓胸、大叶性肺炎。 (2)身体处于应急状态时,如急性出血、手术、组织损伤、烧伤。 (3)某些白血病、转移性癌等疾病。 减少:见于 (1)某些杆菌感染、病毒感染及原虫感染时,如伤寒、疟疾、流行性感染、麻疹、病毒性肝炎。 (2)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 (3)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如保泰松、阿斯匹林、氯霉素及化学治疗药物使用后等情形。 *白血球分类计数 (1)中性粒细胞:其增加和减少意义与白血球总数的增减意义相同。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