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生物技术产业基本状况一、世界纵览眼中生物技术在制药、环保、食品、基因研究等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最主要的应用方向是生物制药产业。目前,人类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集中应用于医药工业,用以开发特色新药或对传统医药进行改良,由此引起了医药工业的重大变革,生物制药技术得以迅速发展。20年,但全世界已有约2.7亿人从利用生物技术制造出的药物和疫苗中受益100种,还有350多种生物技术药物处在最后的临床实验阶段。从1995年到1999年,仅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通过的新产品就有62种。1998年全球生物技术药品销售额达130亿美元,比1997年上升了20% 而1998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额为2400亿美元,仅比1997年增长10%。预计2006年生物技术药品销售额可达240亿美元。尽管经过90年代初期的投资振荡,生物技术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同网络公司一样,绝大多数生物技术公司仍处于发展阶段,盈利很少甚至亏损据美国《投资者商业日报》对194家生物技术公司跟踪调查,其中有28家公司在1999年盈利,比1995年增加了近一倍,但盈利公司也只占总数的14 。1998年美国种植了7000万亩的转基因玉米和大豆,而转基因食品在欧洲却受到冷遇和严格的政策限制。德国内阁18日通过了关于生物技术专利的法律草案,对为生物技术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范围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允许为与特定功能相关的基因或基因片段的发现申请专利;禁止给人体、基因发现和基因序列的发明颁发专利;禁止克隆人和将人胚胎用于商业目的。1997 年国际生物制药规模达到146 亿美元,2000 年则可能达到200 亿美元。 以下是根据世界上1998 年世界销售量排队的最畅销的十大生物技术药物(单位:百万美元)。二、欧洲发展迅猛在欧洲,新兴生物技术公司也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出现。1999年,新企业的创建节奏明显加快,比年提高15 。欧洲生物的数目已达到1351家,资产总值达178亿欧元,比1998年的107亿欧元增长66 。1.5倍,通过有效的鼓励政策,德国正在努力缩小与英国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差距。居于英、德两国之后是法国、瑞典、瑞士、荷兰、芬兰,比利时。若以工程,公司年只有家,年多家年,家截至,家德国生物技术公司发展进度近期的欧洲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具有如下特点:企业合并成风。去年,欧洲生物科技界发生了60起合并事件。经过合并,生物科技企业的实力得到壮大,Celltech和Shire两家生物科技公司因此而登上了英国的企业100强排行榜。很多迹象表明:未来将有为数众多的企业像剑桥抗体技术公司和牛津糖原料学公司那样成为资产上十亿欧元的巨型生物科技企业。当然,要达到这一目的,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投资者对生物技术的信心和踊跃投资。 1998年有146家、1999年有241家生物科技企业走上与传统企业合作的道路。这种类型的联姻有双重的好处,一方面解决了传统制药企业研发计划滞后、课题转向难的问题,一方面也为新兴企业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经费支持和成果转化余地。 3月14日,美英两国发表共享基因资讯的共同声明,更加强了英国在上述领域的优势地位。 企业走向成熟。两年的衰退期过后,欧洲生物科技股在去年重获增长。不过,历经股市风雨而生存下来的欧洲生物科技企业似乎正在走向成熟,企业显现出更加稳健、更加贴近市场的发展趋势。与原来的单纯注重科研攻关与课题开发不同,如今,越来越多的欧洲生物科技企业将目标锁定在新药的开发上。三、国内风云变幻总体状况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生物技术在第三世界处领先地位。与发达国家比较,在实验室技术上差距也不大,有的还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需继续努力创新;在工业化水平上则差距很大。1999 年医药生物技术公司约为320 家,2000 年达到500 多家。生产厂家80 多家,科研院所和大学297 家。2000 年我国的生物工程药物制造额将达到22.8 亿元人民币,并以每年15% 以上的速度增长。我国生物制药年制造额增长图如下(单位:亿元人民币):中外发展时间进程比较下表是国内外基因药物实现商业化时间比较。 产品名称美国日本中国重组人干扰素α1b 1989 重组人干扰素α2a 1986 .6 1988 1996 重组人干扰素α2b 1986.6 1988 1996 重组干扰素γ 1990.12 1990 1994 白细胞介素-2 1992.5 1992 1997 EPO 1989.6 1990 1997 G-CSF 1991.2 1991 1996 GM-CSF 1991.2 1997 可以得出下图:经过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在重组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 两个产品上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差距较小,且总体差距随着时间而逐渐缩小。在1990年、1992年美国先后推出重组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2 后,我国都分别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实现了相应产品的商业化。这个时间差距已经比重组人干扰素α2a 、G —CSF 和G M—CSF 要小得多。说明我国在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速度比较快,正在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美中对照 美国中国生物技术公司数量1400多家5 00多家 342 47家 已形成了基因工程药物、基因治疗、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转基因技术、生物芯片等较为完善的体系,有100多种生物药品上市,300多种生物药品正在临床 国内的技术体系则仅仅是个雏形,从1989年我国第一个基因1999年G —CSF、干30余种药物在临 投入至1998年对生物基因药品500亿美元,每年50亿10年累计投资尚不过40亿人民币美国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发源地,又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研制新型药物的第一个国家。多数基因工程药物都首创于美国。自1971年第一家生物制药公司Cetus公司在美国成立开始试生产生物药品至今,已有1 00多家生物技术公司(占全世界生物技术公司的),生物技术市场资本总额超过400亿美元,年研究经费达50亿美元以上SWOT 分析 优势如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所说,下一个创造出更大财富的人将出现在基因领域。基因是生物制药产业的源头、生长点和制高点,源于基因的技术拓展将是21世纪制药企业开发新品的基础,基因研究现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我国有丰富生物资源,在国际上具有优势。我国拥有13亿多人口,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形成多样化的基因群落,基因资源在全世界是最为丰富的。这成为我国的以基因工程为基础的生物技术发展的得天独厚的先天有利因素,是其他国家和地区无可比拟的。同时,也注定我国成为世界上生物技术产品的最大市场。 传统产业扶植。我国要大力农业和医药工业,离不开生物技术。以医药、化工、环保等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对生物技术产业的投资兴趣,也为生物技术企业发掘外部资源、健全自身机制创造了良好条件。 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已奠定了发展的基础,相对其他产业而言,与国外差距较小;我国在人类基因组计划(HGP)之中承担的1%的任务,使我国在国际生物技术开发领域进入了第一梯队,为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的高水平生物技术人才并不缺乏,目前有297家科研院所与大专院校在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方面有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与开发。同时,海外的高级技术人才的回归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海外留学生中,有相当数量在Stanford University,Wisconsin University,Cambridge University等著名大学学习最先进的诸如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生物芯片、神经生理、药理、微生物工程等知识,生物技术人力资源相当丰富。 劣势低水平重复,技术落后。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发展仍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层次。虽然生物技术公司数量不少,但大部分是低水平重复。投入少,创新不足,知识产权方面有先天缺陷。为了避开知识产权问题,许多项目重复建设,多次引进,技术仍然相对落后,自主创新的成分有限。为了能够获取与较低水平的建设和投入不相称的短期效益和利益,获取现金流,只有通过各种非常规渠道,从国外吸引项目和技术,更加剧了知识产权的问题。导致了恶性循环。决策者观念。企业经营决策者的观念相对滞后,在吸引资金、建立企业战略、引进外部人才、整合资源、激励与约束机制方面跟不上企业的发展。实业公司投资时急功近利,巴望明天就能赚钱而风险投资操作人基本上又都是搞财务的,对项目不大懂,在对真正有风险的需要资金的高科技企业投资时,往往是裹足不前,觉得还不如拿去炒股票稳当 机会 以知识与信息为核心的新经济成为社会的主流,IT产业和互联网行业在前一阶段的活跃已经为以生物技术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型实业的大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空间。生物技术产业不会损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符合我国大力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加上我国现在推行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我国进一步推进生物技术资源的开发。在资金方面,国外风险基金正在逐渐进入中国,包括大型生物技术公司和制药公司在内的跨国企业采用联盟等多种方式对我国生物技术公司进行投资,以及我国自身的风险基金、5000亿元人民币市场的私募基金等发展,加上呼之欲出的创业板,对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将成为助推剂。风险投资体系的引入和规范,以及创业板的即将开放,将对生物高技术产业化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威胁面对即将加入WTO 的挑战,外国制药公司和生物技术公司争夺中国市场的斗争将更为剧烈。不仅国外生物技术厂商大举进入中国,国外基础研究机构也开始进入中国。跨集团在中国谋求联合的目的显而易见,一方面是突破政策限制和贸易壁垒,在中国加入WTO之前抢先在中国建立自己的客户网络、服务网络、品牌网络,进行市场开发的前期工作;另一方面则是大举开发中国宝贵的生物资源,尽可能瓜分这块由基因片段堆积起来的金山。如果我们不加以重视,任其发展,那么这场瓜分生物资源的斗争的结局,将比一个半世纪前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更加惨痛。四、运筹帷幄在胸经过对世界范围内、尤其是美国的生物技术产业的分析,对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现状的透视,我们提出对我国生物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七大建议。在“十五”期间,生物高技术农业产品从6 个增加到30 个;生物高技术医药产品从18 个增加到40 个;生物技术关联产业的产品10 个;总产值达人民币2000 亿元。将此作为发展的硬指标。有计划、有组织的在全国逐步形成2—3个生物技术的产业群和以生物技术产业为核心(包括信息、材料、电子等)的产业链。吸引大批国际一流的科学家、企业家和金融家到产业群内搞开发合作,并在聚集区内相应建设2—3个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生物技术产业整体水平接近国际先进,在若干重要领域达到国际领先。经过重组,形成少数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