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保留灌肠法的护理体会 保留灌肠法是临床护理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技术。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慢性盆腔炎、急慢性肠道感染、痢疾等获得一定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浅述如下。 1 方法步骤 操作前先向病人说明保留灌肠的目的,以取得病人的配合。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灌肠前嘱病人排尽大小便,必要时可做一次清洁灌肠,清洁肠道,减轻腹腔压力,有利于灌肠药液保留与吸收。根据病情让患者采取不同的侧卧位,两膝屈曲臀部置床边,臀下放中单及治疗巾,臀部抬高10cm.选择14~16号导尿管(细肛管也可),用石腊油润滑肛管,嘱患者深慢呼吸,轻轻插入15~2 0cm,然后将盛灌肠液的弯盘置于臀边,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吸药液,连接导管缓慢注入药液,注毕夹管,取下注射器再吸取药液,松夹后再行灌注,如此反复直至药液注完,灌肠量为100~200mL为宜,小儿酌减,温度38 ~40 为宜。也可用灌肠器灌注,液面应低于30cm,使药液缓缓流入肠内。药液注入完毕,徐徐拨出肛管,用卫生纸在肛门处轻柔片刻,嘱患者卧床休息,尽量忍耐,保留药液1h以上。整理用物及床单位,观察患者反应,并做好记录。 2 方法举例 2.1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配方:蒲公英30g,败酱草30g,黄芪15g,穿心连30g,五味子15g,甘草3g,白术9g,丹参3g(虚寒加桂枝9g) 2.2 慢性盆腔炎 配方:穿心连30g,莪术10g,毛冬青15g,丹皮9g,茯苓15g,蒲公英15g(寒凝气滞加桂枝9g) 2.3 慢性痢疾 配方:秦皮16g,苦参9g,石榴皮20g,地榆15g,黄芪15g,当归9g,云茯苓12g,肉豆蔻6g,甘草6g,黄连6g 以上各方每剂加水煎至100~200mL,液温保持38 ~40 ,每晚保留灌肠1次,10~20天为1个疗程。 3 护理体会 保留灌肠是使药液保留肠内达到治疗目的,因此,病人取适当体位,抬高臀部,注意保留灌肠方法,选择肛管要细,掌握插入的适宜深度,液面的高度,药温,药量,保留时间等是本法成败的关键。此法对于妊娠,不明原因的急腹症,消化道出血肠癌,严重心血管病均禁用。插管前要认真,检查有无痔疮,肛裂等,插管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肠粘膜,增加病人痛苦。采用液体石腊为肛管润滑剂为好。插管时若遇到阻力或流速不畅,可能肛管被粪块堵塞或肛管紧靠肠粘膜之故,移动肛管或挤压橡皮管阻力可消失。(6)若患者感到腹胀,或有便意,可告知患者是正常现象,嘱患者张口深慢呼吸,放松腹肌减轻腹压,尽量忍耐,保留药液在1h以上。临床证明保留灌肠适宜晚上临睡前进行,灌肠后可力争做到1~2h不排便,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越长,疗效越好。 4 讨论 现代医学对治疗慢性结肠炎,慢性盆腔炎,慢性痢疾,需要长期用药,副作用大,而中医中药治疗这些慢性病能克服以上缺点,并且具有较好疗效。现代研究表明,疗效与病变部位的药物有效浓度密切相关,临床症状改善不等于病灶修复,故必须注重局部治疗,灌肠可使药物直接到达病所,大大减少了消化道中各种因素对药物的影响,并能延长药物作用时间。药物经肠粘膜吸收,对整体机能也起到调节作用,机体免疫力提高更有利于巩固疗效。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另外患者接受治疗期间,若能怡情适怀,注意饮食调节,方可达到预期效果。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