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医学 > 医药 > 医药doc
执业医师考试辅导:浅谈中药保留灌肠法的护理体会.doc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医学语言:简体中文
医学类型:国产软件 - 医药 - 医药doc
授权方式:共享版
医学大小:108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9-12-27 20:17:25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医学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医学真差劲!就请您
      0%(0)

执业医师考试辅导:浅谈中药保留灌肠法的护理体会.doc介绍

浅谈中药保留灌肠法的护理体会  保留灌肠法是临床护理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技术。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慢性盆腔炎、急慢性肠道感染、痢疾等获得一定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浅述如下。
  1 方法步骤
  操作前先向病人说明保留灌肠的目的,以取得病人的配合。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灌肠前嘱病人排尽大小便,必要时可做一次清洁灌肠,清洁肠道,减轻腹腔压力,有利于灌肠药液保留与吸收。根据病情让患者采取不同的侧卧位,两膝屈曲臀部置床边,臀下放中单及治疗巾,臀部抬高10cm.选择14~16号导尿管(细肛管也可),用石腊油润滑肛管,嘱患者深慢呼吸,轻轻插入15~2 0cm,然后将盛灌肠液的弯盘置于臀边,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吸药液,连接导管缓慢注入药液,注毕夹管,取下注射器再吸取药液,松夹后再行灌注,如此反复直至药液注完,灌肠量为100~200mL为宜,小儿酌减,温度38 ~40 为宜。也可用灌肠器灌注,液面应低于30cm,使药液缓缓流入肠内。药液注入完毕,徐徐拨出肛管,用卫生纸在肛门处轻柔片刻,嘱患者卧床休息,尽量忍耐,保留药液1h以上。整理用物及床单位,观察患者反应,并做好记录。
  2 方法举例
  2.1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配方:蒲公英30g,败酱草30g,黄芪15g,穿心连30g,五味子15g,甘草3g,白术9g,丹参3g(虚寒加桂枝9g)
  2.2 慢性盆腔炎
  配方:穿心连30g,莪术10g,毛冬青15g,丹皮9g,茯苓15g,蒲公英15g(寒凝气滞加桂枝9g)
  2.3 慢性痢疾
  配方:秦皮16g,苦参9g,石榴皮20g,地榆15g,黄芪15g,当归9g,云茯苓12g,肉豆蔻6g,甘草6g,黄连6g
  以上各方每剂加水煎至100~200mL,液温保持38 ~40 ,每晚保留灌肠1次,10~20天为1个疗程。
  3 护理体会
  保留灌肠是使药液保留肠内达到治疗目的,因此,病人取适当体位,抬高臀部,注意保留灌肠方法,选择肛管要细,掌握插入的适宜深度,液面的高度,药温,药量,保留时间等是本法成败的关键。此法对于妊娠,不明原因的急腹症,消化道出血肠癌,严重心血管病均禁用。插管前要认真,检查有无痔疮,肛裂等,插管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肠粘膜,增加病人痛苦。采用液体石腊为肛管润滑剂为好。插管时若遇到阻力或流速不畅,可能肛管被粪块堵塞或肛管紧靠肠粘膜之故,移动肛管或挤压橡皮管阻力可消失。(6)若患者感到腹胀,或有便意,可告知患者是正常现象,嘱患者张口深慢呼吸,放松腹肌减轻腹压,尽量忍耐,保留药液在1h以上。临床证明保留灌肠适宜晚上临睡前进行,灌肠后可力争做到1~2h不排便,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越长,疗效越好。
  4 讨论
  现代医学对治疗慢性结肠炎,慢性盆腔炎,慢性痢疾,需要长期用药,副作用大,而中医中药治疗这些慢性病能克服以上缺点,并且具有较好疗效。现代研究表明,疗效与病变部位的药物有效浓度密切相关,临床症状改善不等于病灶修复,故必须注重局部治疗,灌肠可使药物直接到达病所,大大减少了消化道中各种因素对药物的影响,并能延长药物作用时间。药物经肠粘膜吸收,对整体机能也起到调节作用,机体免疫力提高更有利于巩固疗效。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另外患者接受治疗期间,若能怡情适怀,注意饮食调节,方可达到预期效果。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执业医师考试辅导:浅谈中药保留灌肠法的护理体会.doc》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下载栏目导航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