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医学 > 医药 > 医药doc
中西医执业医师中医临床外科考试复习资料汇总.doc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医学语言:简体中文
医学类型:国产软件 - 医药 - 医药doc
授权方式:共享版
医学大小:107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9-12-27 20:17:51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医学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医学真差劲!就请您
      0%(0)

中西医执业医师中医临床外科考试复习资料汇总.doc介绍

2010年中西医外科辅导:冻疮的病因及诊断  冻疮是人体遭受寒邪侵袭所引起的局部性或全身性损伤。相当于西医的冻伤。临床上以暴露部位的局部性冻疮为最常见,局部性者常根据受冻部位的不同,分别称为“水浸足”、“水浸手”、“冻烂疮”等;全身性冻伤称为“冻死”,西医称为“冻僵”。
  冻疮病名始见于《诸病源候论》。本病的特点是:局部性者以局部肿胀发凉、瘙痒、疼痛、皮肤紫斑,或起水疱、溃烂为主要表现;全身性者以体温下降,四肢僵硬,甚则阳气亡绝为主要表现,若不及时救治,可危及生命。  【病因病机】  《外科正宗》谓:“冻疮乃天时严冷,气血冰凝而成”。概括地说明了冻疮的发病原因主要为寒冷。人体遭到严寒侵袭后,尤其是在潮湿、刮风、防寒设备不良、衣帽和鞋袜紧小、长时间不活动等情况下更易发生;若平素气血衰弱、疲劳、饥饿、对寒冷敏感,亦容易导致本病发生。寒邪侵袭过久,耗伤元气,以致气血运行不畅,气血凝滞而成冻疮;重者肌肤坏死,骨脱筋连,甚则阳气绝于外,荣卫结涩,不复流通而死。此外暴冻着热、暴热着冻也可导致气血瘀滞而坏死成疮。西医学认为本病是因肌体受低温侵袭后,体温调节中枢失常,血液循环障碍和细胞代谢不良,继之复温后的微循环方面的改变,是冻伤引起组织损伤和坏死的基本原因。  【诊断】  1.临床表现  以儿童、妇女为多见。有在低温环境下长时间停留史。  (1)局部性冻疮:主要发生在手足、耳廓、面颊等暴露部位,多呈对称性。轻者受冻部位先有寒冷感和针刺样疼痛,皮肤呈苍白、发凉,继则出现红肿硬结或斑块,理自觉灼痛、麻木、瘙痒;重者受冻部位皮肤呈灰白、暗红或紫色,并有大小不等的水疱或肿块,疼痛剧烈,或局部感觉消失。如果出现紫血疱,势将腐烂,溃后流脓、流水,甚至形成溃疡。严重的可导致肌肉、筋骨损伤。冻疮轻症一般经10天左右痊愈,愈后不留瘢痕。重症患者往往需经1~2个月,或气温转暖时方能痊愈。  根据冻疮复温解冻后的损伤程度,可将其分为4度。  Ⅰ度(红斑性冻疮):损伤在表皮层。局部皮肤红斑、水肿,自觉发热、瘙痒或灼痛,约在5~7天后开始干燥脱皮,愈后不留瘢痕。
  Ⅱ度(水疱性冻疮):损伤达真皮层。皮肤红肿更加显著,有水疱或大疱形成,疱内液体色黄或呈血性。疼痛较剧烈,对冷、热、针刺感觉不敏感。若无感染,局部干燥结痂,经2~3周脱痂愈合,少有瘢痕;若并发感染,愈合后有瘢痕。  Ⅲ度(腐蚀性冻疮):损伤达全皮层或深及皮下组织。创面由苍白变为黑褐色,皮肤温度极低,触之冰冷,痛觉迟钝或消失。一般呈干性坏疽,坏死皮肤周围红肿、疼痛,可出现血性水疱。若无感染,坏死组织干燥成痂,脱落后形成肉芽创面,愈合后形成瘢痕。  Ⅳ度(坏死性冻疮):损伤深达肌肉、骨骼。表现类似Ⅲ度冻疮,局部组织发生坏死。分为干性坏疽和湿性坏疽,干性坏疽表现为坏死组织周围出现炎症反应,肢端坏死脱落后可致残;并发感染后成湿性坏疽,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甚至合并内陷而危及生命。  (2)全身性冻疮:开始时全身血管收缩,发生寒战,随着体温的下降,患者出现疼痛性发冷、发绀、知觉迟钝、头晕、四肢无力、昏昏欲睡等表现。继而出现肢体麻木、僵硬,幻觉,视力或听力减退,意识模糊,呼吸浅快,脉搏细弱,知觉消失甚至昏迷,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  2.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Ⅳ度冻疮怀疑有骨坏死时,可行X线检查;出现湿性坏疽或合并肺部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疮面有脓液时,可作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鉴别诊断】  1.类丹毒多发生于接触鱼类和猪肉的手部,手指和手背出现局限性深红色或青紫色斑,肿胀明显,阵发性疼痛和瘙痒,有游走性,很少超越腕部。一般2周内自愈,不会溃烂。  2.多形性红斑多发于春、秋两季,以手、足、面部、颈旁多见,皮损为风团样丘疹或红斑,颜色鲜红或紫暗,典型者中心部常发生重叠水疱,形成特殊的虹膜状。常伴有发热、关节疼痛等症状。2010年中西医外科辅导:冻疮的病因及诊断  冻疮是人体遭受寒邪侵袭所引起的局部性或全身性损伤。相当于西医的冻伤。临床上以暴露部位的局部性冻疮为最常见,局部性者常根据受冻部位的不同,分别称为“水浸足”、“水浸手”、“冻烂疮”等;全身性冻伤称为“冻死”,西医称为“冻僵”。
  冻疮病名始见于《诸病源候论》。本病的特点是:局部性者以局部肿胀发凉、瘙痒、疼痛、皮肤紫斑,或起水疱、溃烂为主要表现;全身性者以体温下降,四肢僵硬,甚则阳气亡绝为主要表现,若不及时救治,可危及生命。  【病因病机】  《外科正宗》谓:“冻疮乃天时严冷,气血冰凝而成”。概括地说明了冻疮的发病原因主要为寒冷。人体遭到严寒侵袭后,尤其是在潮湿、刮风、防寒设备不良、衣帽和鞋袜紧小、长时间不活动等情况下更易发生;若平素气血衰弱、疲劳、饥饿、对寒冷敏感,亦容易导致本病发生。寒邪侵袭过久,耗伤元气,以致气血运行不畅,气血凝滞而成冻疮;重者肌肤坏死,骨脱筋连,甚则阳气绝于外,荣卫结涩,不复流通而死。此外暴冻着热、暴热着冻也可导致气血瘀滞而坏死成疮。西医学认为本病是因肌体受低温侵袭后,体温调节中枢失常,血液循环障碍和细胞代谢不良,继之复温后的微循环方面的改变,是冻伤引起组织损伤和坏死的基本原因。  【诊断】  1.临床表现  以儿童、妇女为多见。有在低温环境下长时间停留史。  (1)局部性冻疮:主要发生在手足、耳廓、面颊等暴露部位,多呈对称性。轻者受冻部位先有寒冷感和针刺样疼痛,皮肤呈苍白、发凉,继则出现红肿硬结或斑块,理自觉灼痛、麻木、瘙痒;重者受冻部位皮肤呈灰白、暗红或紫色,并有大小不等的水疱或肿块,疼痛剧烈,或局部感觉消失。如果出现紫血疱,势将腐烂,溃后流脓、流水,甚至形成溃疡。严重的可导致肌肉、筋骨损伤。冻疮轻症一般经10天左右痊愈,愈后不留瘢痕。重症患者往往需经1~2个月,或气温转暖时方能痊愈。  根据冻疮复温解冻后的损伤程度,可将其分为4度。  Ⅰ度(红斑性冻疮):损伤在表皮层。局部皮肤红斑、水肿,自觉发热、瘙痒或灼痛,约在5~7天后开始干燥脱皮,愈后不留瘢痕。
  Ⅱ度(水疱性冻疮):损伤达真皮层。皮肤红肿更加显著,有水疱或大疱形成,疱内液体色黄或呈血性。疼痛较剧烈,对冷、热、针刺感觉不敏感。若无感染,局部干燥结痂,经2~3周脱痂愈合,少有瘢痕;若并发感染,愈合后有瘢痕。  Ⅲ度(腐蚀性冻疮):损伤达全皮层或深及皮下组织。创面由苍白变为黑褐色,皮肤温度极低,触之冰冷,痛觉迟钝或消失。一般呈干性坏疽,坏死皮肤周围红肿、疼痛,可出现血性水疱。若无感染,坏死组织干燥成痂,脱落后形成肉芽创面,愈合后形成瘢痕。  Ⅳ度(坏死性冻疮):损伤深达肌肉、骨骼。表现类似Ⅲ度冻疮,局部组织发生坏死。分为干性坏疽和湿性坏疽,干性坏疽表现为坏死组织周围出现炎症反应,肢端坏死脱落后可致残;并发感染后成湿性坏疽,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甚至合并内陷而危及生命。  (2)全身性冻疮:开始时全身血管收缩,发生寒战,随着体温的下降,患者出现疼痛性发冷、发绀、知觉迟钝、头晕、四肢无力、昏昏欲睡等表现。继而出现肢体麻木、僵硬,幻觉,视力或听力减退,意识模糊,呼吸浅快,脉搏细弱,知觉消失甚至昏迷,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  2.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Ⅳ度冻疮怀疑有骨坏死时,可行X线检查;出现湿性坏疽或合并肺部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疮面有脓液时,可作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鉴别诊断】  1.类丹毒多发生于接触鱼类和猪肉的手部,手指和手背出现局限性深红色或青紫色斑,肿胀明显,阵发性疼痛和瘙痒,有游走性,很少超越腕部。一般2周内自愈,不会溃烂。  2.多形性红斑多发于春、秋两季,以手、足、面部、颈旁多见,皮损为风团样丘疹或红斑,颜色鲜红或紫暗,典型者中心部常发生重叠水疱,形成特殊的虹膜状。常伴有发热、关节疼痛等症状。2010年中西医外科辅导:毒蛇咬伤的概述  毒蛇咬伤是一种对劳动人民危害较大的灾害性、外伤性外科疾病。毒蛇咬伤虽然在我国南方多见,但毒蛇在全国范围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目前已知我国的蛇类约219种,其中毒蛇50余种,华南地区较多,主要出没于山林、田野、海边等处,危害较大、能致人死亡的主要有10种。神经毒者有银环蛇、金环蛇、海蛇;血循毒者有蝰蛇、尖吻蝮蛇、竹叶青蛇和烙铁头蛇;混合毒者有眼镜蛇、眼镜王蛇和蝮蛇。
  【蛇毒的一般理化性质】
  蛇毒是一种复杂的蛋白质混合物,含有多种毒蛋白。新鲜毒液黏稠,透明或淡黄色,含水65%,比重1.030~1.080,加热65℃以上容易破坏。新鲜蛇毒呈弱酸性,腥苦味,与空气接触易生泡沫,在常温下24小时变性,冰箱内保存15~30天毒性不变,干燥蛇毒保持原毒力25年以上。眼镜蛇蛇毒经100℃加热15分钟仍保持部分毒力,非经久煮不能破坏。凡能使蛋白质沉淀、变性的强酸、强碱、氧化剂、还原剂、消化酶及重金属盐类均能破坏蛇毒。  【蛇毒的有毒成分】  蛇毒的主要成分是神经毒、血循毒和酶,其成分的多少或有无,随着蛇种而异。  1.神经毒(风毒)  主要是阻断神经肌肉的接头引起弛缓型麻痹,终致周围性呼吸衰竭,引起缺氧性脑病、肺部感染及循环衰竭,若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神经毒的作用有两种表现,一种作用于运动神经末梢的突触前及突触后部位,主要抑制运动终板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使肌肉内的神经介质——乙酰胆碱不能发挥其原有的去极化作用,从而导致横纹肌松弛、呼吸肌麻痹。故在临床上银环蛇咬伤的危重型病人,其所致的呼吸麻痹恢复较慢。眼镜蛇毒是另一种作用,对乙酰胆碱受体的功能无影响,却有抑制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介质的作用,这种呼吸麻痹的病人用新斯的明有一定的疗效。  神经毒主要产生肌肉运动障碍,如舌肌运动障碍产生语言困难,咽缩肌运动障碍产生吞咽困难,眼外肌运动障碍产生眼球运动迟钝及复视,胸肌、肋间肌和膈肌运动障碍发生呼吸麻痹。这些症状从中医的角度看,属于风邪阻络症状,故将神经毒命名为“风毒”。  2.血循毒(火毒)  血循毒的种类很多,成分复杂,具有强烈的溶组织、溶血和抗凝作用,主要为溶蛋白酶和磷脂所组成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中西医执业医师中医临床外科考试复习资料汇总.doc》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下载栏目导航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