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建筑房地产 > 建筑房地产ppt
《城市社会学》讲议-5城市体验.ppt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建筑语言:简体中文
建筑类型:国产软件 - 建筑房地产ppt
授权方式:共享版
建筑大小:153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9-12-30 19:55:20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建筑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建筑真差劲!就请您
      0%(0)

《城市社会学》讲议-5城市体验.ppt介绍

Urban Sociology(5) 城市社会学(5)       万向东    中山大学社会学系     第五讲城市体验(City Experience)城市形象(City Identity System) 1.都市社会心理 (Urban Social Psychology)   ——社会环境之下的个人、群体及市民整体的心理意识    个体、群体、社区、都市、地域的社会心理与文化   都市性与都市生活方式   传统、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都市文化与都市意识  2.都市体验(Urban Experience)  心理感受:认知、情绪、情感、意向        根据Louis Wirth的都市理论,城市特别是人口多、密度高、异质性强的城市是以工厂和办公场所为主,家庭结构明显弱化(weak),都市体验主要是非个性化的、短暂的、表面化的和匿名性的(impersonality, transiency, superficiality, anonymity)。  为什么会产生一定的都市体验?首先是来自于城市的物理环境。 Georg Simmel(齐默尔):  城市是一个建筑物、人群和想象力大量聚集的场所。它具有人类居所的其他形式所没有的“强化的神经刺激”的特征。  城市提供了各种视觉与听觉及其他感觉的刺激(形形色色、光怪陆离、杂乱的信息充斥每一个角落),其意义何在?  就在于“城市的多样性与差异性”(city’s diversity),使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关注或忽视。 city’s diversity是 Simmel 的一个范畴性的概括。  ? 第一代移民的认知: 广东社科院陈主任:城市认知与主体第一次到这个城市时的遭遇有关。 与个体的生命周期有关,与个体的身份地位等各种个人特征有关。  城市人口密度体验;  城市人快乐与痛苦体验; 都市人虚伪与冷漠体验; 城市人认同体验; 城市多样性与包容性体验; 都市人身份与阶层体验 3.都市意象(Urban Image——想象、图像、形象、典型、印象、概念、思想、意象——一种指向某个具体形状、姿态、面貌、特征的心理[思想情感]活动过程及其结果。)   [美]凯文.林奇:  a.《城市意象》,华夏出版社2001年出版[英文初版1960年麻省理工学院];  b.《城市形态》,华夏出版社2001年出版[英文初版1981年麻省理工学院]。  Louis Wirth(沃斯)提出了“城市的视觉认知与心理构图”(visual recognition and mental mapping of city)的概念。         Lynch研究Boston, Jersey city, and Los Angeles 的市民对城市的物理空间的综合认知(the city’s physical complexity)。         Lynch在各城市研究了一个2.5*1.5 miles 的中心区,在对被访者出示这一区域的地图后,要求作出描述,发现了一种“城市意象”(Image of the city)——个人所持有的“关于城市内部物理世界的概化了的心理图景(the generalized mental picture)”    (Lynch, Kevin, 1960, The Image of the city, Cambridge, Mass.: max.book118.com. Press, P4.) 。     研究发现,被访问者的回答以下面几种方式提出了他们自己的“城市形象”:     首先,他们的想象体现了一种双向过程:A、心理环境的构建是为了区分其中的各个部分,B、人们一旦建构之后,再来观察城市各部分结构的时候,是按照个人对它已经赋予的意义来安排的。      例如,在Boston 商业区(downtown)的议会大厦和公共公园四周,西边是著名的黑湾住宅区,都是三四层的住宅楼;北边是灯塔山富人区和州政府大厦;东部和南部是大多数Boston的CBD,到处都是高层办公楼、商场和娱乐设施。对住在各个方向的居民来说,对这一片地区的道路分布和建筑物的熟悉程度、方向感、乃至功能的认知都是不相同的。      其次,被访问者在回答(描述城市)时倾向于使用5个概念维度:  A、通道(街道、人行道、交通线路、沟渠、铁路等); B、边界(河岸、墙壁、路口等); C、邮区(如黑湾区、灯塔山区、议会区、购物区等); D、结节点(是人们行动高密度区,如终点站、广场、      街角聚集处等,通常是有通道可以到达的); E、地面标志(可以用作参照物的心理目标,如建筑、      招牌、士多、圆屋顶、煤气站、山等,城里人还常       用这些本是他们的个人参照物的地标来给别人指路)。      其三,被访问者关于通道、结节点、边界等等至少有一些共同的概念,一个人认定的一条道路,一般来说很多其他人也会认定。     其四,每一个人的“城市想象”中的综合情况与生动性各有区别。         Lynch在对泽西城的研究中发现:当被问到城市的总体特征时,最常见的答案各种各样,并不是统一的, 大家的“第一印象”并不深,总是说没有什么特别的。许多标志来自各自模糊的、难以区分的心理图景。      其五,不同的城市可能形成的“心理形象”是不同的,有时甚至有非常明显的区别。         Lynch认为,一个城市的“可能的形象”有2种重要意义:     第一,人们根据自己对城市的理解来“安排”城市环境,以便形成可操作性的知识和情绪上的安全感。一个强烈的城市形象将会使得这种知识的获得更容易,也将会使人们在情绪上更加安全舒适。     第二,城市环境越是清楚明白,具有特征,就越容易加强人们的“都市体验”的潜在深度和密度(有规则的易于辨认的“布局”、印象强烈的“特征或标志”容易形成强烈的“都市体验”)。城市形象给人们带来越多的体验,就能让人们更多地卷入到城市生活中来。         心理学家 Stanley Milgram 研究了纽约人和巴黎人如何建构他们的“心理地图”,发现在两地的结果是一样的:          1、人们根据他们个人的体验、兴趣和对城市中的“重要地区”的社会性认知来建构其心理地图。人们的体验、兴趣、认知的差别会使他们对同一座城市的“地图”有很大差别。但没有人能够制造出一张整个城市的“复杂的”地图。          2、人们的心理地图随着其体验的深化或者随着城市的变化而不断地发生改变(如细节的描述、强调的重点、建筑物的位置和规模等)。不论地图如何不完整或者歪曲,人们是根据他们复杂的心理现实来建构的,这样建构之后,城市便成为可以理解的和有用的了。       (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未感知的东西不存在,也没有用处)           Milgram注意到,城市形象是如此多种多样,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和独特理解来为之铸造出各种模型(Susana Duncan, 1977, P62, ‘Mental Maps of New York’, New York, Dec. 19, 1977)。      一方面,因而对于城市而言,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各不相同的城市,如各不相同的纽约、西雅图等等。      另一方面,每个人的心理地图又有助于形成一个“整体的、真实的城市”。      城市是人们的“都市体

《城市社会学》讲议-5城市体验.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城市社会学》讲议-5城市体验.ppt》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