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教育资源 > 小学初中 > 初中语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教育语言:简体中文
教育类型:国产软件 - 小学初中 - 初中语文
授权方式:共享版
教育大小:141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2-04-22 08:15:01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教育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教育真差劲!就请您
      0%(0)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介绍

第五单元
单元要点: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 3、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教学时间:15课时
桃花源记
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文言文;(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3)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时间:3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导语:
我国东晋末年,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战争频繁。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可以说,和平,是每一个民族共同的向往。有一个成语就是这一社会理想的集中体现,它就是——世外桃源!     这个成语出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它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祸,安乐而美好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格的来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三、 检查预习情况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豁然开朗(huò)???????屋舍俨然(yǎn)?????阡陌交通(qiān mò) ????黄发垂髫?(tiáo)?????便要还家(yāo)     刘子骥(jì)????
诣太守(yì)? 
四、课文分析? 1.朗读课文。(或听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后齐读课文)? 2.同学齐读课文。 3.利用工具书及课后注释,笔译全文。 
五、小结:(1)古今异义词  (2)一词多义? (3)判断句? 
第 二 课 时
一、回顾前堂,朗读课文
二、课文分析? ????1、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按渔人行踪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2~3节):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4~5节):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
? ?2、质疑解难: ????①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讨论并归纳: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人。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②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讨论并归纳: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③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     讨论并归纳:土地平旷,屋舍产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④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     讨论并归纳: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⑤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讨论并归纳: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⑥渔人—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讨论并归纳: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⑦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⑧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讨论并归纳: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⑨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     讨论并归纳: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第三课时
三、总结结构,思考文章主题?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中心思想)
四、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发现桃花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景色优美)?  进入桃花源:?
 所见:土地平旷、屋舍严然、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环境良好)                                  
怡然自乐                              (生活安定)
所闻:避秦时乱,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之久)
所历: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民风淳朴)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离开桃花源    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似有而无的理想社会
无问津者?????????????  
教学反思:
学生对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等认识得比较好。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句; 2、领会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句; 2、领会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领会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陋室铭
一、陋室图景,交流引读。
1、陋室展示:出示一幅陋室,让同学们观看思考。
2、交流引读:同学们,我们看了这幅陋室图景后,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说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刘禹锡是怎样看待陋室的。(板书课题及作者)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曾参加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多次被贬。有《刘梦得文集》。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①教师示范诵读铭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②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并找出韵脚,体会文章的音韵美。
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③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即时背诵,可采用游戏接龙式背诵。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3、理一理:全文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前6句):运用类比立论。
第二层(中8句):写室内生活情趣的高雅、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
第三层(后4句):用例证、名言来证明“陋室”不陋。
三、合作探究,诗句品析。
1、谁能找出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的。
讨论明确:
周围景色:“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写环境清幽宁静;
往来人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与人交往高雅脱俗;
生活内容:“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室内活动欢畅无虞。
3、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讨论明确:采用比喻和类比的方法,一方面引出文章的中心,一方面表明即使陋室也有名,也有灵。
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4、铭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呢?
讨论明确: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喻,表现了高雅的志趣。
四、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全文: 
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情怀,一个坦荡乐观、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文人形象跃然纸上。
2、课外延伸:
①背诵默写课文。
②表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文,在中国古代有许许多多。请同学们在课外阅读中注意收集,把它们抄写在本子上,比较一下看看哪一些诗文写得最精彩。
板书设计:        景:优美的自然环境    “上”、“入”——以静为动       
德馨    友:学问渊博的来客      主人:具有高雅脱俗的情怀   “陋室不陋”的原因
趣:恬然自适的生活      主人:安贫乐道的情趣、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爱莲说
教学目标:1、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课文。 
1、图片展示:学生欣赏无穷碧的莲叶,别样红的莲花,并吟诵莲的诗句,充分感受莲之风韵。
例:唐诗中的“留得残荷听雨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交流引读:同学们,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这里的莲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