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教学内容:比例尺。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和求图上距离的解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些方法解这类应用题。教学重点:掌握求比例尺的解题方法。教学准备:世界、中国地图。教学过程:一、 复习1、 复习提问: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相邻的进率是多少?2、 什么叫做比?3、 化简下面各比。? :8? 10厘米:100厘米? 2米:140厘米二、 导入新课地图或其他平面图都是把实际距离缩小或大一定的倍数画面的。三、教学1.学习比例尺的意义。 (1)出示例4,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上10米的距离。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读题、理解题意。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什么意思?长度单位相同吗?单位不同怎么办?(2) 学生边口答,师边板书如下:?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0米10米=101000=1100??? (3) 归纳总结:根据例4,说说什么叫比例尺?怎样求比例尺?谁是前项?谁是后项?师: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倍数关系,是一个比,它不带计量单位。b.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和实际一定要先化成同级单位后再化简。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如例4的比例尺应写成1:100或。有时放大的比例尺后项为1。?2、练习。下面这段话中的各比,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为什么?把一块长50米,宽10米的长方形地,画在一幅平面图上,长画25厘米,宽画5厘米。那么图上长和实际长的比是200/1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是200/1图上周长与实际周长的比是2001。 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40000/实际宽与实际长的比是5/1实际长与图上长的比是200 :1(2) 课本第6页的“做一做”练习后讲评。、教学例5。(1) 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怎样得用比例尺的关系式来解答?学生尝试练习后,对照课本检查。指名板演后,讲解。(2) 练习:课本第7页的“做一做”,练后教师讲评。四、巩固练习 (1) 图上距离=( ) ( ),实际距离=( ) ( )。 (2)比例尺表示( )和( )的比。 (3)一幅地图,图上2厘米表示100千米的实际距离,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4)在比例尺是4:1的图纸上量得零件长8厘米,零件的实际长度是( )。 2、完成课本第9页的1、2、3题。 3、四人小组拿出一份地图,根据比例尺,随意测量两地间的图上距离,并计算两地间的实际距离。 五、 总结六、 作业::100的比例尺画出平面图。 2、在比例尺是1:2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的距离是10厘米,如果画在1:2500000的地图上,两地的相距多少米? 《比例尺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分析图上和实际距离的关系,发现比例尺的含义,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而且还让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留给学生的印象是长久的,理解也是深刻的。 1
比例尺12.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