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教育资源 > 小学初中 > 小学
小学美术第11册教案(福教版).doc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教育语言:简体中文
教育类型:国产软件 - 小学初中 - 小学
授权方式:共享版
教育大小:110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2-02-16 10:12:56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教育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教育真差劲!就请您
      0%(0)

小学美术第11册教案(福教版).doc介绍

第一课:金鱼(中国画)
类别:中国画
课时:一课时
页码:第1页
教学目的:
1、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中国画艺术传统,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2、初步学习中国画金鱼的写意画法,进行绘画技巧训练。
教学重点:金鱼的笔墨运用。
教学难点:了解金鱼的形态特征与笔墨的表达。
教具准备:
毛笔、墨、国画颜料、水罐、调色盘、生纸宣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指导学生欣赏著名画家吴作人的《金鱼图》,引导学生了解金鱼外形的特点。
师:大家平时见过金鱼吗?
生:见过。
师: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学过儿童画的金鱼,还记得怎么用儿童画来画金鱼吗?
生:金鱼有一对大大的眼睛和一条大大的尾巴。
师:说得真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用国画写意的方法来画金鱼。
3、教师示范金鱼的画法步骤。
a           b             c
1)    先用毛笔调淡墨,笔尖蘸浓墨,一笔画出头和背。
2)    用浓墨画出眼和嘴。
3)    用淡墨勾肚子。
4)    用毛笔先调淡墨,笔尖再蘸浓墨,撇出尾和鳍,注意一定以浓墨为主。
4、学生练习,先画一条鱼,教师提醒注意用笔的浓淡干湿,落笔之前可在吸墨纸上先试一试墨色。
5、教师板书金鱼的用笔。
6、讲解多条鱼的构图,并示范,提醒学生避免画同一方向的鱼。
7、学生可根据熟练程度,画一张相对完整的金鱼图。
8、作业评讲。
9、教师小结:
写意金鱼的画法。
第二课:公鸡(中国画)
类别:中国画
课时:一课时
页码:第2页
教学目的:
1、了解国画传统写意动物技法。
2、学习写意公鸡的简单画法,掌握基本的笔墨技能。
教学重点:公鸡的笔墨运用。
教学难点:了解公鸡的形态特征与笔墨的表达。
教具准备:
毛笔、墨、国画颜料、水罐、调色盘、生纸宣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指导学生欣赏著名画家的《公鸡》,引导学生了解公鸡外形的特点。
师:我们先来想想在二年级时学的儿童画中的大公鸡是什么样子的?
生:公鸡有个大大的鸡冠,尖尖的嘴,一身美丽的羽毛,和一个大大的尾巴。
生补充:公鸡还有一个大大的肉瓤。
师:说得很好,公鸡的外形结构可分为头、身和尾三部分。
3、教师复习金鱼的画法步骤。
4、教师示范公鸡的画法:
a           b             c
d
1)    蘸朱镖勾画眼圈、鸡冠和肉瓤。
2)    用淡墨勾画颈部的羽毛。
3)    二次用墨撇出尾巴。
4)    用浓墨画出身子,最后勾出鸡爪。
5、学生练习,先画公鸡的样子,教师提醒注意用笔的浓淡干湿,落笔之前可在吸墨纸上先试一试墨色。
6、教师板书公鸡的用笔。
7、讲解整张画的构图,并示范,可根据需要添加些花草为背景,并提上文字。
8、学生可根据熟练程度,画一张相对完整的公鸡图。
9、作业评讲。
10、教师小结:
写意公鸡的画法。
第三课:猴(中国画)
类别:中国画
课时:一课时
页码:第4、5页
教学目的:
1、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中国画艺术传统,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2、初步学习中国画猴子的写意画法,进行绘画技巧训练。
教学重点:猴子的笔墨运用。
教学难点:了解猴子的形态特征与笔墨的表达。
教具准备:
毛笔、墨、国画颜料、水罐、调色盘、生纸宣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指导学生欣赏著名画家的《猴子捞月图》,引导学生了解猴子外形的特点。
师:谁知道猴子是什么样子?
生:猴子外形有点象人,身上有毛,有一条长长的尾巴。
师:说得真好,象书上这幅《猴子捞月图》,说的是什么呢?
生:是一群猴子错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误认为是月亮掉在水中,奋力组织打捞的故事。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用国画写意的方法来画猴子。
3、教师示范猴子的画法步骤。
a           b         c         d
1)    先用铅笔在宣纸上轻轻达高,画出猴子的主要轮廓。
2)    用小狼毫蘸浓墨勾画猴子的五官。
3)    再蘸赭墨干擦猴子的头和身体,要有浓淡变化,笔毛要打散,才能出效果。
4)    趁墨色未干时,用羊毫笔调藤黄和浓墨,从头、手臂一直染到身体。
5)    调朱镖色再加曙红染画猴子的脸部,注意留出眼睛不染。
4、学生练习,教师提醒注意用笔的浓淡干湿,落笔之前可在吸墨纸上先试一试墨色。
5、教师板书猴子的用笔。
6、讲解整张完整的构图,并示范。
7、学生可根据熟练程度,画一张相对完整的金鱼图。
8、作业评讲。
9、教师小结:
写意猴子的画法。
第四课:人体比例
类别:绘画
课时:两课时
页码:第6、7页
教学目的:
1、进一步了解人体比例的有关知识,增强对人体各部分形体结构的认识。
2、运用人体比例知识学画儿童全身像,训练人物画速写技能。
教学重点:
了解人体比例的关系。
教学难点:
人物动态的体现。
教具准备:
绘图铅笔、橡皮、纸张、勾线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临摹,第二课写生练习)
1、组织教学。
2、复习人体比例知识。
1)    站时,成年人身高为七个头长,儿童为
五个头长。
2)    “蹲三坐五站七”
3、教师师范,结合人物动态讲解步骤。
1)    确定对象的头、肩、中心线、双臂、双腿的动态线。
2)    从头开始描绘,然后再画身体,要注意胸部和盆骨扭动的关系。
3)    画双臂和双腿,注意强调衣服的外轮廓线,并且把衣纹线表现出来。
4)    有变化了的部分按记忆和理解去补充完整。
4、组织全班同学进行速写练习。
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师提醒学生注意人物动态及衣纹的处理。
5、作业评奖。
6、教师总结。
7、教学反馈:
第五课:加油(记忆画)
类别:绘画
课时:两课时
页码:第8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人物的不同动态可以概括成基本形不同位置的组合。
2、通过欣赏学生优秀作业,激发绘画积极性,培养学生观察、记忆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记忆场面情景的描绘。
教学难点:
人物动态的组合安排。
教具准备:
绘图铅笔、橡皮、纸张、水彩笔、勾线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第一课构思构图,第二课上课)
1、组织教学。
2、欣赏优秀的学生作品,导入课题。
师:画面上画的是什么?
生:运动会赛跑时的情景。
师:画面的构图有何特点?请一个同学来分析一下。
生:画面上有七个运动员在比赛,你追我赶,跑在最前面的一个男同学,只见他迈开大步,奋力向前冲,后面的同学也不甘示弱,拼命追赶,旁边的拉拉队员,有的举着手,有的举着旗子,在为本班同学加油,有的在悄悄说着什么,好象在商量着对策似的。
师:说得非常好,谁还能再给大家分析分析《塞龙舟》这幅画?
学生回答。
师:今天,我们就要来画一张比赛的场面,画面上要抓住运动员和拉拉队员不同的动态和神情,注意人物动态的组合。
3、学生构思构图,教师巡视检查。
4、(生停)作业评讲,教师讲解构图。
1)    场面画得太大,人画得太小。
2)    人物组织的不够好,动态不灵活。
3)    比赛地点交代不清。
5、学生继续作画。
6、作业评讲。
(第二课时)
1、欣赏。
2、出示范图:一是色彩对比强烈,一是色彩对比弱,让学生判断哪张好?
3、教师示范上色。
1)    画主体。
2)    画局部。
3)    调整大关系。
4、布置作业。
5、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6、作业讲评。
7、小结。
第六课:三面画
类别:手工
课时:两课时
页码:第9页
教学目的:
1、认识三面画作品的美感。
2、认识立体纸工花边的艺术形式,学习三面折贴纸工的技法。
3、训练手脑并用,有条不紊的工作习惯。
教学重点:
三面折贴的方法。
教学难点:
折、贴的技巧。
教具准备:
教师:范图、三面画
学生:纸张、三张彩图、剪刀、小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组织教学。
2、启发式提问,导入课题:
师:我们在以前的手工课上学过了对称折,立体折,这两种方法都能让纸张站立起来,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三面折,想想看,这三面该怎么折出?
拿出范例观察。
生:应该在原来正反折的基础上,再加一个底面。
师:观察得很仔细,我们就要在正反折的基础上再加一个底面,就是今天要学的三面折。
(导入课题)
3、讲授折叠的方法,让学生观察。
4、师生共同折纸:
师:现在,每人拿出一张纸,跟着老师一起折,先吧纸对折一下,再把纸对折一下,打开以后看看像不像三个面?
生:不像。
师:所以我们还要把纸沿着刚才对折好的折线一正一反的折完之后,再反折两次,这样第三个底面就出来了。
5、讲授粘贴的方法:
师:纸张折完之后,我们要来粘贴,在纸张的每个面上分别标记好A、B、C,以便与粘贴,然后量好面的宽度,在第一张图片上裁下一定的宽度,粘在A上,再裁下第二条,粘在什么地方上?
生:还是在A上。
师:对了,如果是第二张图片裁下的要贴在哪?
生:贴在B上。
师:很好,如此类推,第三张裁下的就贴在C上了。但是,大家要注意,在量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否则裁切歪了就不美观了。在制作的时候,要注意纸屑不要乱丢弃,保持环境整洁。
6、欣赏制作好的作业:
A组B组C组
6、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以小组竞赛的形式比赛。
7、作业评讲。
8、教学反馈;
第七课:六面体成角透视
类别:绘画
课时:两课时
页码:第10页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六面体成角透视的规律。
2、学习按照成角透视的规律,运用线描的方法表现立方体的物品。
教学重点:
掌握六面体成角透
小学美术第11册教案(福教版).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小学美术第11册教案(福教版).doc》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本类热门下载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