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下学期六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本学期教学的总要求 知识教育要点 开始学习明暗和色彩知识,写生画和记忆画并举。 使用多种材料进行图案拼贴和模型制作。 学会使用水彩一水粉颜料进行绘画,学习制作多种形式的连续纹样。 欣赏外国美术绘画作品。 能力培养要点 增强学生的形象记忆和想象能力,丰富他们的表现方法和手段。 不拘一格的采用各种线、色表现自己观察到的物体特征。 形成较熟练的制作技能。 在欣赏外国美术作品时,能理解它们是用劳动创造的成果,对美术作品的产生过程产生兴趣。 审美教育要点 教育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初步培养学生对自然界中线条、色彩、形状等形式因素的审美感受。 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1 外国美术作品欣赏 1 1 献给教师节的画 1 2 肖形印章 2 3 中国画山石 1 3 中国画树 1 4 中国画树和山的组合 2 5 美化节日的教室 1 5 光和色的世界 1 6 色彩的冷暖 2 7 用色彩画静物 2 8 用色彩画风景 2 9 用色彩画人物 2 10 画戏剧脸谱 1 10 吹塑纸剪贴画 1 11 光和影的现象 2 12 画出物体的立体感 2 13 贴花陶器 1 13 方形分解构成 1 14 制作节节鱼 1 14 方盒造型 1 15 简易纸浮雕 1 15 从平面到立体 1 16 小闹钟设计 2 17 贺片设计 2 18 测试 1 2003/8/29 美术教学大纲学习 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 教学目的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2、 教学要求 低年级 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3.帮助学生认识常用色和平面形。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表现和简单的工艺制作。 4.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中年级 1.欣赏优秀美术作品,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2.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3.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4.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高年级 1.初步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珍惜人类文化遗产的态度。 2.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 3.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结构和空间关系,学习浅显的构图、色彩等知识,进一步提高绘画表现能力和设计制作能力。 3、 教学内容 低年级 1.认识面形和组合平面形,运用多种工具进行简单表现。 2.认识红、黄、蓝、绿、橙、紫等常用颜色,学习平涂等着色方法。 3.以添画、写生画、记忆画、想象画等形式,表现自己熟悉的生活。 4.学习以简便的材料,运用撕、剪、折、染、粘贴等方法,制作简单的平面图形。 5.学习对称形纹样和不对称形纹样知识,并作练习。 6.用平面材料贴画,从实物上拓印画面。 7.学习运用揉、团、搓、捏、结等方法,制作简单的立体造型。 中年级 1.欣赏与儿童生活接近的优秀美术作品。 2.用线描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写生练习。 3.学习原色、间色等色彩知识,用毛笔等工具作调色练习。 4.通过记忆画和想象画,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 5.制作简单的纸版画。 6.运用各种材料和方法进行二方连续纹样的练习。 7.选用简便的材料,运用多种方法,设计制作生活用品或模型。 高年级 1.欣赏儿童能够理解的中外优秀美术作品。 2.认识立体物的透视现象。初步学习运用线条表现立体物。 3.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 4.了解色彩对比和冷暖的知识,进行色彩练习和表现。 5.体验中国画的笔情墨趣,临摹中国画。 6.学习浅显的人物比例结构知识和面部表情的画法。 7.进行重复、渐变的平面构成练习。 8.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有创意的制作活动。 9.运用学过的美术表现方法为儿歌故事或学生做文作插图。 10.运用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综合练习。 4、 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 1.小学美术课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教学内容应体现民族特点,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美术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当地的美术资源。 第一课 外国美术作品欣赏 一、作品分析 教材选择了一些与高年级学生生活比较贴近,或容易被理解接受的反映少年儿童生活的绘画作品,供学生了解与欣赏,借以开扩学生艺术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艺术素养。 本课共选印了6幅作品,有德国女版画家坷勒惠支反映饥饿中的母子情的《面包》,有马奈《吹笛的男孩》,有苏联儿童学生生活的《又是一个两分》,马蒂斯的《金鱼》,日本画家东山魁夷的《清澈的湖》,以及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作品《工厂》。这些作品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外国绘画作品的表现形式与风格特点,开扩艺术视野,培养 健康的审美观和感受美、评价美的能力。 2.使学生懂得,外国的优秀美术作品和中国的优秀美术作品一样,都是全人类共同的精 神财富,从而培养他们热爱艺术作品,自觉保护文物的良好品德。 3.通过对外国反映儿童生活作品及风景、静物作品的了解与欣赏,培养儿童珍惜社会主 义的幸福童年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了解外国绘画作品的表现形式与风格特点。 难点: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描写。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 (1)搜集外国反映儿童生活或风景、静物绘画作品的印刷品、幻灯片、音像资料作为教材的 补充内容。 (2)幻灯机,银幕,多媒体等电教设备。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已经学习了六年的美术,在美术课当中我们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我们对儿童美术作品已相当熟悉,但我们对世界大师的绘画作品却知知甚少。其实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是普通人,只是比我们多了一些勤奋,多了一些天份,多了一些机遇。 传授新知 外国美术作品的表现内容相当丰富,题材相当广泛。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是和我们的生活比较接近,且我们转易理解的内容。 作品分析 利用课件给同学们展示《又是一个两分》,并提问:画面是画了一些什么样的人?姐姐在做什么?小主人公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妈妈又在什么?小弟弟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只有小狗在欢迎他,这幅画的场面描相当集中,而且主题突出,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学生讨论 分别出示其它几幅画,让学生讨论画是画的什么内容?用了什么色彩?人物的表情变化是怎样的?一面的中心意义是什么?想好了之后几个同学一组相互讨论。 布置有关事项 下节课带彩色笔。 下课 板书设计: 附:板书设计 第一课 外国美术作品欣赏 马 奈 《吹笛的男孩》 坷勒惠支 《面包》 列歇特尼柯夫《又是一个两分》 马蒂斯的 《金鱼》 野兽画派 东山魁夷 《清澈的湖》 毕加索 《工厂》 立体主义画派 课后记: 欣赏外国绘画作品重点在于培养与提高学生感受美、分析美、评价美的能力等审美素质上,欣赏课本来就很乏味,作为教师要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结合新的课程标准,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前我就布置学生回去搜集相关资料,课堂上采用小组讨论评价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二课 献给教师节的画 教材分析: 凡是当过学生的人总会对自己的老师怀着一种尊敬和爱戴,总会时常想起许多的情景与感人至深的事情。每当教师节来到的时候,学生总要向自己爱戴的老师表达一番敬意。怎样把最美好的敬意献给老师?又怎样通过绘画语言来表达?这是本课《命题画,献给教师节的画》所要考虑解决的重点与难点问题。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画出充满感情的儿童画作品,增添对老师的爱和对生活的爱。 教学重点: 引导想象,激励学生大胆作画,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提出绘画创作的要点。 教学难点: 学生构思的独创性,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对教师的崇敬是画好画的前提。 教学准备: 儿童画《献给教师节的画》的作品若干幅,录音机,磁带,色彩笔;学生自备彩水笔或油画棒(蜡笔)等画具。 教学过程: 一、听(感受)。(5分钟) 1.组织教学。教师巡视纪律和画具准备情况。 2.导人。学习画命题画,先听音乐。 3.放音乐。学生听《山乡小渡船》乐曲,教师板书“命题画”。 4.小结:这首乐曲,深情地唱出了老师爱学生,学生热爱自己的老师的思想感情。(小结 时,教师语言稍慢,富有感情) 二、新授。 (一)提问导人新课。 1.回忆你最尊敬最喜爱的一位老师
小学美术第11册教案(人教版).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