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专业技术 > 农业科学 > 农业知识
第05章 土壤物理性质(质地和结构).ppt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技术语言:简体中文
技术类型:国产软件 - 农业科学 - 农业知识
授权方式:共享版
技术大小:14.2 M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9-12-30 12:00:03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技术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技术真差劲!就请您
      100%(1)

第05章 土壤物理性质(质地和结构).ppt介绍

第五章   土壤物理性质 第一节   土壤质地 第二节   土壤结构性 第三节   土壤水 第四节   土壤空气 第五节   土壤热量状况 第六节   土壤的力学性质与耕性 第一节  土壤质地 第一节  土壤质地 第一节  土壤质地 第一节  土壤质地 第一节  土壤质  凝聚作用       当胶体溶液的性质发生变化时,土壤胶体酵素凝聚在一起的作用。为胶粒的进一步团聚提供有利条件。  无机物质的粘结作用     主要粘结物               土壤粘粒;               阳离子(Fe2+,Ca2+,Al3+);               Fe2O3、Al2O3、CaCO3 ;  有机物质的胶结作用及复合作用*** 二、土壤孔(隙)性        三、土壤结构性      土壤中单粒、复粒和结构体的数量、类型、性质及其相互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综合特性。 (一)土壤结构性与土壤肥力 土壤水分和空气共存于土壤孔隙之中,二者相互矛盾,彼此消长 土壤孔性通过影响水分状况间接影响土壤热量状况 土壤孔性通过影响水分、通气和热量状况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对土壤养分状况产生间接影响  合理耕作,增施有机肥  加强水分管理,科学灌溉  扩种绿肥,合理轮作  施用碱性物料和土壤结构改良剂  团粒结构 近似于圆球状小团聚体,内部疏松多孔   团  粒 : 10-0.25mm,最理想的土壤团粒结构为2-3mm   微团粒 :  < 0.25 mm,是团粒结构形成的基础 特点:  多形成于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表层,以根系附近分布较多。  结构内部,毛管孔隙丰富,蓄水保肥能力强,结构体之间,通气透水能力强。   有一定的结构形态和大小     有多级孔隙   有一定的水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     有抵抗微生物分解破碎的能力 ***良好团粒结构具备的条件: (三)团粒结构的形成*** “多级团聚说”—团粒结构的形成是在腐殖质(或其他有机胶体)参与下发生的多级团聚过程,这是团粒结构不同于其他结构体,稳定性强且内部具备多级孔隙的本质所在,同时,团粒结构形成也存在着与其他结构体相同的切割造型过程。   多级粘结团聚过程   切割造型过程 单个土粒 团聚体 微团粒 复粒 1、多级粘结团聚过程 团粒结构形成机制 无机物质的粘结作用 凝聚作用 有机物质的胶结作用及复合作用 生物作用 土粒 土 粒 土 粒 Ca2+ 腐 殖 质 土粒 土 粒 土 粒 Fe2+ 腐 殖 质 Fe3+ Al3+ 粘粒 砂粒 砂粒 粉粒 粉 粒 腐殖质   生物作用     掘土时,破碎大的团聚体成小土团;      运动时,挤压小土团成大的团聚体;     蚯蚓的粪便本身就具备团粒结构 耕作措施 团粒结构形成机制 冻融交替 胶结作用 胶体的凝聚作用 水膜的粘结作用 干湿交替 生物作用 1、切割造型过程 (1)生物作用       根系的穿插作用:   使大土团破碎成小土团       根系的挤压作用:   使小土团组合为大土团       频繁反复的穿插和挤压,易形成团粒结构。 (2)土壤干湿交替作用    湿润土块在干燥过程中由于胶体失水而收缩     干燥土块因吸水而膨胀     使土体出现裂缝而碎,促进各种结构体的形成。 (3)冻融交替作用     团聚体内的水结冰时,体积膨胀,使团聚体破碎;冰溶化后,则释放破碎后的小土团。     所以,冻融交替作用有助于核状、粒状结构的形成,若有机质丰富,有助于团粒结构的形成。 (4)人类的耕作作用    合理的耕作,可破碎土壤中不良的团聚体,结合施用有机肥,可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     生产中要掌握好耕作的次数和时期 (一)土壤密度、容重    土壤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容积)的质量(实用上多以重量代替,克/厘米3) D M Vs D: 土壤密度 M: 固体土粒的质量 Vs: 固体土粒的容积 密度值的大小,是土壤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和密度的综合反映。 常用土壤密度值:2.65克/厘米3   土壤容重***      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单位g/cm3或t/m3 Db M V0 Db: 土壤容重 M: 固体土粒的质量 V0: 自然土体的容积   土壤密度和容重的用处*** :     固相率 =(固相容积/土体容积)×100%                    =(M/D)/(M/Db) = Db/D = 容重/密度    液相率(土壤容积含水率)= 土壤质量含水率×Db        土壤质量含水率 =(土壤水质量/干土质量)×100%    气相率 = 空气容积/土体容积 = 孔隙度 - 液相率    孔隙度 = 1-固相率 = 1 - Db/D = 液相率 + 气相率    单位面积土壤干重(土方量,t/m3)                   = 面积(m2)×厚度(m)×Db 小 孔 隙 大 孔 隙 (二)土壤孔性和孔隙类型 1、概念 土壤孔性:土壤中孔隙的总量及大小孔隙分布。 当量孔径:与一定的土壤水能量值相当的均匀圆孔的直径 2、土壤孔隙类型 通气孔隙 毛管孔隙 非活性孔隙 非活性孔隙* 当量孔径< 0.002 mm的孔隙,根毛和微生物不能进入此孔隙。 毛管孔隙* 当量孔径为0.02~0.002 mm的孔隙, 植物细根、原生动物和真菌不能进入毛管孔隙中,但根毛和细菌可在其中生活。 通气孔隙* 当量孔径  0.02 mm的孔隙, 其中  0.2 mm的粗孔植物的细根可伸入其中;0.02∽0.2 mm的中孔是原生动物、真菌和根毛的栖身地。 适宜的孔隙状况 耕层土壤(0?15cm)的总孔隙度为50?60%,其中通气孔隙度为15?20%,底层土壤(15?30cm)分别为50%(总)和10%(气)。 (三)土壤孔性衡量指标  土壤孔隙度(孔度)***:    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土壤容积土体中土壤孔隙所占的百分数。 即 P Db D 1   土壤孔隙总量衡量指标 多数作物一般要求土壤孔隙度在50~55%左右 过小:土壤紧实,通气透水困难,根系生长困难            需中耕松土; 过大:土壤过于疏松,漏水漏肥,易产生“吊根”            现象需培土镇压。  土壤孔隙比***:    土壤孔隙容积与土粒容积的比值 P 1-P   土壤孔隙大小分配衡量指标 非活性孔隙度(%)=(非活性孔隙容积/土壤容积)*100   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容积/土壤容积)*100   通气孔隙度(%)=(通气孔隙容积/土壤容积)*100 (四)土壤孔性的影响因素   土壤质地 砂质土:以粒径较大的砂粒为主,数量少,孔径较大,                以通气孔隙为主,孔隙度为33%-45% 粘质土:以粘粒和粉粒为主,数量多,孔径小且均匀,                以非活性孔隙和毛管孔隙为主,孔隙度为                45%-60% 壤质土:土粒小大及比例适中,孔隙孔径大小既有通气                孔隙又有毛管孔隙,孔隙度为45%-52% 疏松排列 紧密排列 47.46% 24.51% 孔隙度   土粒排列和团聚方式   土壤有机质 有机质可以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所以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其孔隙度均较高。   人
第05章 土壤物理性质(质地和结构).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第05章 土壤物理性质(质地和结构).ppt》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