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菜的孢子繁殖技术 发布时间:2009-4-10 17:47:39 来源:三亚市农业局 点击率:257 蕨菜〔Pteridium aguilinum (L.) Kuhn var. latiusculum (Desv.) Underw. ex Heller〕又名拳芽菜、商芝菜,是我国的主要野生蔬菜之一,以拳卷的幼嫩叶和叶柄为食用部分,含有丰富的营养,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是出口创汇的主要野生蔬菜品种之一。 蕨菜传统的繁殖方法是利用根茎进行无性繁殖,因繁殖系数低,不便运输,限制了蕨菜栽培的发展。笔者对蕨菜孢子的有性繁殖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孢子的采集 蕨菜孢子的成熟期在北方地区是7月上旬至8月上旬,当叶缘的孢囊群呈黄褐色,晃动叶片往下掉时,应及时采收。采集时将含孢子的叶片整片采下,剪小,放在干净的白纸上或干净的培养皿内,置于通风阴凉处,1周左右当孢子完全脱落后,除去叶碎片和杂物,收集散落的孢子,装入干燥的磨口瓶中。置干燥凉爽处待用。当年采收的孢子当年播种,萌发率在90%以上。 2 繁殖方法: 2.1 播种季节 孢子繁殖一般于春季2~3月在阳畦、大棚或温室中进行,春季播种的孢子,当年即可长成营养植株,次年就能进入初采期。另外,也可以在秋季8~9月播种。 2.2 床土准备 播种孢子最好采用野生蕨菜生长区的土壤,也可采用偏酸性的腐殖质土或草炭土;先在阳光下晒干灭菌,然后用细筛筛好。为了防止病菌和绿藻,采用0.1%~0.2%的福美双或土菌硝进行土壤灭菌,然后填入通风而不漏水的播种床内,厚约8~10cm,平整后浇透水,使土壤湿度在95%以上,pH值为6~6.5。 2.3 播种方法 将上年秋季采收的成熟孢子,用300mg.L-1浓度的赤霉素处理15min(分),促进孢子萌发。播种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待床土水分渗透后,用毛笔或软质小毛刷将孢子粉均匀撒播于床面上,切记不要覆土,可稍稍淋水,使孢子粉与土面相接;另一种方法是将处理过的孢子粉倒入盛水喷壶中,摇匀后喷在播种床上。播后在床面覆盖地膜,保温保湿。光照强度以散射光为宜,切忌暴晒,光照时间每天要在4h(小时)以上;床土温度控制在20℃ 左右,气温25~30℃;温度低于15℃或高于35℃时孢子萌发受阻。土壤和空气的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 3 苗期管理: 3.1 育苗床管理 孢子在播种后4~5d(天)萌发,开始出现原丝体,并逐渐发育成心形的配子体又称原叶体。前期的原叶体不需要过多的水分。经萌发后1个月左右,当原叶体成熟时,其上的精子器和颈卵器也基本成熟,开始进入受精过程,此时要掌握好适时适量灌水,因为只有在有水的条件下,精子才能游入颈卵器中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合子,进而发育成孢子体。一般每天浇水或喷雾1~2次,最好使水沿床面流动,为受精创造条件。第1片孢子体叶展开后,随着叶位的提高,展叶速度加快,孢子体叶出齐后,停止浇水,水分控制在60%左右,以后逐渐生长出羽状叶片。 3.2 分苗床管理 当幼苗长到4~5cm时,应当结合间苗进行分苗,将幼苗从育苗床移入分苗床中继续培育,株行距均为8cm。移栽时要保持土壤湿润,并适当遮荫。分苗床的土壤条件要和育苗床相同,为满足幼苗生长的需要,可喷施0.1%~0.2%尿素液、0.1%磷酸二氢钾液和02%过磷酸钙液。到5 月上中旬,待叶片长到10cm以上,叶柄基本纤维化后,即可将育成的幼苗定植到整好的栽培田中。
蕨菜的孢子繁殖技术.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