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茶具文化 (一)茶具种类 (二)茶具选择 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茶具主要用来盛茶汤,随着饮茶活动进入人们精神领域,茶具也成为一种艺术,日趋精美典雅,并逐渐发展成为茶文化领域中重要组成部分。他是融造型艺术、文学、书法、绘画等于一体的一门综合艺术。 一、茶具的种类 1、金属茶具 用金、银、铜、锡制作的茶具,古已有之。公元前18世纪,我国青铜器已广泛应用,也作食具、酒具、茶具。 1987,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的地宫中,发掘出大批唐代宫廷银质鎏金烹茶用具。 现在用金属茶具饮茶较少。但用金属贮茶较普遍。 一、茶具的种类 2、瓷器茶具 我国的瓷器茶具产生于陶器之后,大约始自东汉晚期。分为白瓷、青瓷、黑瓷、彩瓷茶具等几个类别。 一、茶具的种类 青瓷茶具 东汉时,浙江上虞就开始烧制青瓷茶具。唐代开始兴盛,经历宋、元的繁荣,明、清其重要性下降。 主要产于浙江、四川等地。浙江龙泉青瓷,以造型古朴挺健,釉色翠青如玉著称于世,是瓷器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被人们誉为“瓷器之花”。 一、茶具的种类 青瓷茶具 特点:胎薄质坚,造型优美,釉层饱满,有玉质感。 一、茶具的种类 白瓷茶具 大约始于北朝晚期,隋唐时已发展成熟。 产地:有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四川大邑、河北唐山、安徽祁门等。其中以江西景德镇的产品最为著名,早在唐代就有“假玉器”之称。 特点:质薄光润,白里泛青,雅致悦目,并有影青刻花、印花和褐色点彩装饰。 一、茶具的种类 黑瓷茶具 始于晚唐,盛于宋,衰于明,没于清。 产地:福建建窑、江西吉州窑、山西榆次窑等。以建窑为最。 特点:胎质较厚,釉色漆黑,造型古朴,风格独特。 一、茶具的种类 青花瓷 以氧化钴为成色剂,在瓷胎上直接描绘图案纹饰,涂上透明釉,经高温烧制而成。 始于唐代,兴于元、明、清。 产地:江西景德镇、吉安、乐平,广东潮州、揭阳、博罗,云南玉溪,四川会理,福建德化、安溪等。以景德镇所产最有名。 一、茶具的种类 青花瓷 特点:花纹蓝白相映,色彩淡雅宜人,华而不艳。 一、茶具的种类 3、紫砂茶具 由陶器发展而成。现今用江苏宜兴南部与比邻的浙江长兴北部的一种紫金泥烧制而成。色泽经调配可形成:紫红色、暗肝色、淡赭石色、朱砂色、冻梨色、古铜、淡墨色等。 宜兴紫砂壶始于北宋,兴盛于明、清。 一、茶具的种类 历代名家大师: 供春:明正德年间始创紫砂壶。极负盛名,其壶称为“供春壶” 明.张岱《陶庵梦忆》:“宜兴罐以供春为上,…..直跻商彝周鼎之列而毫无愧色。” 明.闻龙《茶盏》:家藏供春壶一把,……,外类紫玉,内如碧云,真奇物也。 一、茶具的种类 明万历年间四大名家:董翰、赵梁、元畅、时朋 三大壶中妙手: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 明末清初:惠孟臣 清代:陈鸣远、杨彭年、杨凤年、邵大亨等 一、茶具的种类 特点:它造型古朴,色泽典雅,光洁无暇,传热缓慢。用紫砂茶具泡茶,既不夺茶真香,又无熟汤气,能较长时间保持茶叶的色、香、味。夏天不易变馊,冬季放在炉上煮茶不易炸裂。 一、茶具的种类 鉴别:首先应考虑它的实用价值,其次是它的欣赏价值,即外观的形态美。 主要应注意把握以下各点: 容积和重量比例恰当;壶把提用方便;壶盖周围合缝;壶嘴出水流畅;造型、色地和图案脱俗和谐;实用和艺术美融洽。 一、茶具的种类 4、漆茶具 采割天然漆树汁液在木胎或泥胎模型上经复杂工序制作而成。 漆器历史悠久,在距今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中就有木胎漆碗。 一、茶具的种类 漆器茶具较著名的有北京雕漆茶具,福州脱胎茶具,江西波阳、宜春等地生产的脱胎漆器等。其中以福州漆器茶具为最佳,形状多姿多彩。 一、茶具的种类 特点:表面晶莹光洁,质轻且坚,散热缓慢,耐温、酸碱。具较高收藏价值。 一、茶具的种类 5、玻璃茶具 古称之为“琉璃”,我国起步较早,但至唐代,随西方琉璃器的传入,才开始烧制琉璃茶具。至近代玻璃茶具才大量出现。 特点:质地透明,光泽夺目,造型多样,价格低廉。但传热快,易碎。 一、茶具的种类 6、竹木茶具 随唐之前,多为竹木茶具。清代四川出现竹编茶具。 特点:美观大方,不易破碎、不烫手,并富艺术欣赏价值。 一、茶具的种类 7、其它茶具 搪瓷茶具:经久耐用,携带方便,实用性强。 另外,也有用玉石、水晶、玛瑙为材料制作的茶具。 二、茶具的选用 1、因地制宜 华北:用大瓷壶泡茶; 江浙:有盖瓷杯、玻璃杯; 四川:盖碗; 潮汕:紫砂壶、盖碗。 二、茶具的选用 2、因茶制宜 细嫩的名绿茶:玻璃杯 普通红绿茶:有盖瓷杯、瓷壶 花茶:盖碗、有盖瓷杯 乌龙茶:紫砂壶、倒钟型盖碗 二、茶具的选用 3、因人制宜 老年人:紫砂壶 中年人:各种杯、壶 年轻人:玻璃杯 第六章 茶具文化* 2、瓷器茶具 龙泉青瓷 2、瓷器茶具 2、瓷器茶具 2、瓷器茶具 2、瓷器茶具 2、瓷器茶具 3、紫砂茶具 3、紫砂茶具 3、紫砂茶具 3、紫砂茶具 4、漆茶具 4、漆茶具 第六章 茶具文化*
六、茶具文化,简05.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