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专业技术 > 农业科学 > 农业知识
芦笋播种及播种后管理.doc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技术语言:简体中文
技术类型:国产软件 - 农业科学 - 农业知识
授权方式:共享版
技术大小:58.0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9-12-27 21:24:22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技术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技术真差劲!就请您
      0%(0)

芦笋播种及播种后管理.doc介绍

芦笋播种及播种后管理		中国种植技术网??Ag365.com??发布时间:2006-6-20 12:08:04??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一、播种时间  为利用最长的生长季节,在春季尽可能早播种。播种时间应在地温达18—20℃,霜期过后。地温越高,甚至达到32℃,出芽越快。在生长季节播种过晚可导致母株较小。因此如果在生长季节播种过晚,则尽可能采用各种的方法来促使植株迅速地、不间断地生长。5—7厘米可获得最好的芦笋母株,间距过小会降低母株产量,过大则浪费土地。种子播于约2厘米深的土穴中,若常年有杂草或每年杂草浓度过高的土地不能使用。土质越细腻越有利于培育芦笋母株,因为易于中耕和母株移栽。
75厘米,每个苗床上播种一行,该类型苗床适合密植,从而每亩能提供最大数量的植株数。这种苗床可沟灌,母株成熟时或进入休眠期时易于挖掘。
16,20,20公斤,用于幼苗第一个月的生长。随后每月每公顷施用40—50公斤氮肥可保证苗子以最大速率生长。		

怎样防治芦笋常见病害 										

芦笋病害识别与防治 		????1 茎枯病  症状:初期乳白针刺小斑点,中期病斑纺锤或棱形,病斑褐色渐加深,后期灰白稍凹陷、病斑密生小黑点,病枝干枯似火烧状。  侵染途径:风、雨、农事操作。  发病条件:高温、多雨、潮湿。  危害部位:茎、枝。  防治方法:清除病残体,地面消毒;科学施肥不偏氮,增施磷钾肥;在多雨季节采取雨前喷药保护,雨后治疗,亩用3%芦笋青2号可湿粉600倍,50%托布津可湿粉600倍,58%可杀得2000杀菌剂600倍,64%杀毒矾可湿粉500倍液喷淋或浇灌。 2 50%多菌灵可湿粉600倍液喷施。 3 36%甲基硫菌灵可湿粉600倍,77%可杀得可湿粉500倍喷施,7—10天1次,连防2—3次。 4 70%代林锰锌可湿粉500倍;75%百菌清可湿粉600倍,10天1次,连防2—3次。 5 75%百菌清可湿粉剂600倍,20%三唑酮乳油1500倍喷施。 		 		????1 茎枯病  症状:初期乳白针刺小斑点,中期病斑纺锤或棱形,病斑褐色渐加深,后期灰白稍凹陷、病斑密生小黑点,病枝干枯似火烧状。  侵染途径:风、雨、农事操作。  发病条件:高温、多雨、潮湿。  危害部位:茎、枝。  防治方法:清除病残体,地面消毒;科学施肥不偏氮,增施磷钾肥;在多雨季节采取雨前喷药保护,雨后治疗,亩用3%芦笋青2号可湿粉600倍,50%托布津可湿粉600倍,58%可杀得2000杀菌剂600倍,64%杀毒矾可湿粉500倍液喷淋或浇灌。 2 50%多菌灵可湿粉600倍液喷施。 3 36%甲基硫菌灵可湿粉600倍,77%可杀得可湿粉500倍喷施,7—10天1次,连防2—3次。 4 70%代林锰锌可湿粉500倍;75%百菌清可湿粉600倍,10天1次,连防2—3次。 5 75%百菌清可湿粉剂600倍,20%三唑酮乳油1500倍喷施。 		芦笋五大病害的防治			2005-09-14			
		?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市种植芦笋的面积越来越大,为了让广大农民更快的提高收入,将芦笋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下面我介绍芦笋五大病害的发生与防治,以供广大农民参考。  一、芦笋立枯病   1、症状。芦笋立枯病又称枯萎病,是土传病害。初见田内个别植株变黄萎蔫,病情扩展后全株枯死,嫩茎染病,拟叶和茎变褐色或纵裂,病株地下茎和根部可现褐色病斑,后期病部腐烂,产生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幼笋染病,茎细小或无法出土。   2、病原及传播途径。病菌为尖孢镰刀菌芦笋专化型,病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经伤口侵入,为害茎部和根系,发病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生产中土壤过湿易发病。   3、防治方法。⑴育苗地不宜连作,实行3-4年轮作。⑵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采用芦笋专用肥,注意防止烧根或沤根。⑶加强管理,及时清除杂草,雨后及时排水,降低土壤湿度,防止湿气滞留。⑷发病初期喷洒或浇灌36%甲基硫菌灵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1:1:160倍式波尔多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   二、芦笋根腐病  1、症状。主要危害茎基或根部,初发病部变褐色,皮层逐渐腐烂,仅残留表皮及维管束,表皮下有白色菌丝体,严重时小根全部烂掉,根部溃烂,植株黄化,矮小或凋萎死亡,一般不落叶,此区别于立枯病。   2、病原及传播途径。病原是串珠镰孢真菌,病菌在种子上可存活2年,种子发芽时分生孢子萌发,长出芽管,从伤口侵入幼根引起发病。   3、防治方法同芦笋立枯病   三、芦笋炭疽病   1、症状。主要危害茎,茎上病斑灰色至浅褐色,梭形或不规则形,后期病部长出小黑点。   2、病原及传播途径。病原为围小丛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病原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4-6月靠雨水传播,多雨季节扩展快,干旱或干旱无雨年份发病轻。   3、防治方法。⑴收获时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销毁。⑵施用腐熟的有机肥。⑶发病期注意雨后排水,严防大水漫灌,浇水应安排在上午,减少夜晚结露。⑷发病初期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d左右喷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7d停药。   四、芦笋茎腐病  1、症状。主要危害幼笋,幼笋出土后受害,初期茎表出现水浸状斑,逐渐扩大,后侵入茎秆,茎部组织腐烂,地上部呈枯萎状,湿度大的在茎表组织出现白色菌丝体。   2、病原及传播途径。病原是一种腐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中越冬,可腐生2-3年,菌丝直接侵入寄主,通过水流、农具传播,播种过密,湿度大易发病。   3、防治方法。⑴采用高畦或起垄栽培,不宜过密。⑵加强田管,雨后及时排水,降低土壤湿度。⑶及时拔除病笋,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菌源。⑷采用滴灌或膜下灌溉,严防大水漫灌。⑸发病初期用75%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洒或浇灌,采收前3d停药。   五、芦笋病毒病  1、症状:芦笋病毒病田间症状不明显,病株生长瘦弱、弯曲、黄化,产量明显降低。   2、病原及传播途径。病原有芦笋病毒1号、2号、3号,种子传毒,汁液也可传毒,但蚜虫不传毒。   3、防治方法。⑴收获时使用割刀,必要时进行割刀消毒,防汁液传毒。⑵为防种子传毒,应从无病株上采种,必要时可采用茎尖脱毒技术进行脱毒。⑶病初期喷洒20%毒克星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0.5%抗毒剂Ⅰ号水剂300-350倍液,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病毒灵水溶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d喷1次,连喷3次,采收前3d停药。? 								  防治病虫害上要采用科学的防治措施,大力推广无公害防治技术,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达到既有效控制病虫危害,又能使产品农药残留量不超标。在防治上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适时早防。
  (一)农业防治:芦笋开始采收前分别于“立春”及“立秋”前晴天清除旧母茎,进行一次彻底的清园,消灭潜伏于枯枝落叶和土壤中的病虫源。清园要将旧母茎和新长出来畸形、病虫伤的嫩茎割除,搬离田间集中烧毁;同时喷洒除草
芦笋播种及播种后管理.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上一技术:龙眼、香蕉上的试验.doc
·下一技术:鹿角蕨.doc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芦笋播种及播种后管理.doc》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