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专业技术 > 农业科学 > 农业知识
双孢菰栽培技术.ppt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技术语言:简体中文
技术类型:国产软件 - 农业科学 - 农业知识
授权方式:共享版
技术大小:1.02 M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9-12-27 21:18:44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技术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技术真差劲!就请您
      0%(0)

双孢菰栽培技术.ppt介绍

双孢菇 栽培技术 双孢菇的担子上仅着生2个担孢子的蘑菇,又名双孢蘑菇、蘑菇、口蘑、白蘑菇、洋蘑菇,在北方俗称双孢蘑菇。 1、栽培历史 人工栽培始于法国路易十四的时代(1683~1707年),在巴黎郊区挖料土做菌种。1902年天ugger用组织培养获得菌种成功。 19世纪初,逐渐扩大到世界各地。目前有70多个国家栽培蘑菇,以美国、法国、德国、中国、荷兰、英国、南韩等国最多。   我国始于1925年。胡昌帜先生从日本引进,还有欧洲传教士将其传入中国,在上海开始种植。  上世纪50年代(1956年)上海市农业试验站掌握了制种技术,试种成功,并加以推广。       双孢菇从1992年引进新疆,现已在昌吉、伊犁、库尔勒、阿克苏等地大面积栽培。 双孢菇性凉、味甘平。有开胃理气、解毒化瘀,止吐、止泻,清神护肝等功效。常食可以增进食欲,防止感冒,清热生津,和中润肠。对降血压十分有效,对肝炎、癌症也具有一定的疗效。 双孢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氨基酸含量丰富。含有多种氨基酸酶,蘑菇可以鲜食、盐渍制罐。蘑菇深加工可以制作成蘑菇酱油。  原料以麦草、稻草等秸秆和牛鸡等畜禽粪为主,原料广价格低廉。 栽培场所不拘一格,简易棚、冬暖棚、拱棚、土洞、防空洞、仓库等。 技术容易掌握,见效快。 栽培后的废料是很好的有机肥料。 一般 100 m2 投资 50 - 80 元,100 m2 产量在 1000 kg 左右,效益可观。 2、双孢蘑菇种类  白色变种俗称白蘑,原产法国;  棕色变种也称波希美亚种,是英国的代表种;  奶油品系又称哥伦比亚品系,质量差,很少栽培。 其中白色品系为最好,也是我国栽培的品系,形态优美,柄粗短,鲜食和加工均可。  Baby Bellas/Brown Crimini  3、生活史 孢子→双核菌丝体→菌丝束→菌蕾(钉头菇)→肉眼可见菌盖和菌柄的“钮扣菇” →子实体发育成熟菌幕破裂形成菌环,菌褶完全暴露→随着孢子的成熟菌褶的颜色由粉红-棕红-深褐-黑褐。 Agaricus sp.: Spore Print  4、生活条件  4.1 营养 双孢蘑菇是腐生菌,属于粪草生态型,完全依赖培养料中的营养物质。能在腐熟的牲畜粪、棉籽壳、稻草、麦秸上生长。培养料必需经过发酵。 培养料必须经过堆制发酵后才被菌丝体吸收和利用。 4.2 温度 菌丝体生长时期要求5~33℃,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4~25℃。 子实体生育的温度为4~20℃,最适温度为14~16℃。         高温19℃以上子实体生长速度过快,菌柄细长,品质低劣并易开伞。长期超过22℃,则菌蕾和幼菇会死亡。温度低于12℃子实体生长速度慢,菇体大而肥厚,单菇重,但单产较低。 孢子散发的温度是18~20℃。  4.3 水分 菌丝体生长时期:培养料的含水量保持60%左右,生产上用手紧握发酵好的培养料,从指缝中可以滴下2~3滴水。空气的相对湿度70%左右; 子实体分化和生长时期,空气的相对湿度为85~95%,过低子实体生长慢,有鳞片,有空心,过高招致杂菌和虫害,易产生死菇、锈斑和红根菇。菌蕾形成及生长阶段土层含水量20~22%。 4.4 光照 双孢蘑菇是可以完全在黑暗条件下生长的食用菌。 阳光可以使菇体表面干燥变黄,易起鳞片、表面粗糙,甚至菌柄徒长、菌盖歪斜,品质下降。 4.5 空气 好气菌。新鲜空气的二氧化碳(CO2)含量是0.03%。 适宜菌丝体生长的空气中的 CO2 浓度在0.1%~0.5%之间,当CO2浓度减少到0.03%~0.1%时会诱导菇蕾的发生。在播种前后几天培养料发酵过程中残留的氨、硫化氢等废气要及时排出,否则会造成菌丝萎缩,生长缓慢。 子实体生长最适宜的CO2浓度为0.03~0.1%,超过菌盖变小、菇柄细长,畸形菇和死菇增多,产量下降。 4.6 酸碱度 菌丝体在 Ph 5.0~8.0之间都可以生长,最适宜Ph为6.8~7.5。 培养料配制时的Ph在 7~7.5左右,覆土的土粒 Ph 7.5~8.0之间,还能抑制霉菌的发生。 4.7 土壤 菇床在发好菌后,需要对其进行覆土,这是双孢菇栽培中不可少的工艺。 覆土材料要求质地疏松,毛细孔多。团粒结构好,湿不粘,干不散,蓄水力强,有机质含量高的偏黏性壤土。 可以采用林间土、麦稻田土、菜园土,有机质含量丰富利于菌丝上土。  6、栽培技术 6.1 栽培季节 出菇期应该安排在春季和秋冬季。 春季2月上旬堆料,3月中旬播种,4月下旬至7月初出菇。 秋季8月初堆料,9月初播种,10月中旬至次年2月出菇。 秋冬季节出菇,菇房内要设火道,保持温度在14~18 ℃ 。  6.2 菇房建造  可以利用废旧的蔬菜温室。  座北朝南防止西晒,在北墙上要留有通风口,顶部也要设有通风窗,间距 2米。 6.4 培养料的堆制技术 6.4.1培养料的堆制时间 培养料的堆制发酵在播种前的20~25天左右进行。 堆制期的确定:一般在播种前1个月建堆。 新疆一年可栽培两茬 6.4.2 培养料的堆制场地 场地干净 选择地势高、背风向阳、距水源近、排水方便的地方 距出菇房不要太远 地面要夯实  6.4.3 堆制原料的预处理 预堆:建堆前将稻草或麦秸切成两段或碾压,用0.5%石灰水或清水淋湿稻草,堆成垛,称为预堆。  6.4.4 室外前发酵 是自然环境条件下的自然发酵过程。 目的是让原材料充分混合;利用自然发酵对原材料(培养料)进行分解;堆制出一定含水量(70%)、含氮量在2.1%~2.3%(干重)均匀的混合料。 一般为14~16天。 建堆方法: 先在地面铺一些玉米秆,以利通气。 然后铺一层预湿的15~20cm厚的稻草,稻草长度不超过30cm。宽1.6~2米,长度不限。 撒施调湿的牛粪,盖满草面为度。 再铺放一层草,再撒牛粪,依次一层草一层粪,堆至1.8米高。 建堆方法: 堆制中边堆边喷水,掌握上层多喷,中层少喷,下层不喷的原则。完成时,堆的底部有流水为好。边堆边适当踩压,使松紧适宜。 堆体呈长方形盒子状,顶部收成馒头状,中间打通气孔。上盖草帘或覆盖塑料薄膜,以防日晒雨淋。料温在75℃以上。 建堆方法: 建堆时将饼肥、尿素、石膏粉拌匀后分层投放,过磷酸钙在第三次翻堆时再均匀撒入。 在堆制中要多次翻堆。  第一次翻堆: 堆制后5~6天。建堆2~3天升温,达到70~80℃,维持2天后温度开始下降,这时就应翻堆。 目的是发酵一致,成熟均匀。 第二次翻堆: 第一次翻堆后4~5天。当料温开始下降时进行。补足水分并加入石灰和剩余的辅料。翻堆后注意覆盖防止雨淋。 第三次翻堆: 第二次翻堆后4~5天。加入过磷酸钙和剩余石膏粉。并用500倍的辛硫磷或敌敌畏喷洒杀虫。培养料的含水量在70%左右,加石灰调Ph值7.5~8。 室外前发酵完成时培养料淡咖啡色,无臭味,少量氨味,料草不发粘。含水量在68~72%左右,Ph7.5~8。有一定的弹性。  6.4.5 室内后发酵 后发酵又称二次发酵。 目的:培养特定的微生物群落分解堆肥,使堆肥形成菌丝体生长的最佳营养状态和最佳生态环境; 使Nh4+降低到最低限度; 培养料有最佳的质地和密度。 一般为6~8天。  6.5 播种 层播法:将料翻松,混合均匀,平整床面,稍加拍紧。 料15~20cm厚。撒菌种的60%于料面,用木板稍加拍一拍,菌种入料3~5cm; 菌种的余下部分撒在料面,然后用木板轻压料面。让菌种于培养料充分接触。 6.6 覆土 6.6.1 覆土的目的 覆土能改
双孢菰栽培技术.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双孢菰栽培技术.ppt》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相关下载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