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学基础 - 断奶仔猪管理 作者:Graeme Taylor和Greg Roese, 塔姆沃斯集约化产业发展部养猪业官员 介绍 断奶是一个高度应激的过程,在群体社会学和生理学方面都会对仔猪产生很大影响。而有些猪场由于管理方面的缺陷又不必要地加重了断奶应激的强度,严重影响了生长性能,甚至造成仔猪死亡。 断奶仔猪的生长受阻、死亡上升又会影响生长肥育期的性能,从而降低猪场的利润。然而,通过严格的管理,断奶期的应激水平是可以降低的,从而起到降低死亡率,提高生长性能的作用。 断奶期越短,对畜舍、喂料系统和管理技巧的要求就越高。 断奶类型 断奶通常可以分为三类: ?传统断奶:3–5周龄。 ?早期断奶:10日龄至3周龄。 ?采取特别措施的早期断奶:隔离早期断奶(SEW)和用药早期断奶(MEW)。 传统断奶:5–10公斤活体重(LW) 在这个阶段,仔猪的日龄和活体重都已达到一定水平,一般能够自理了。需要注意的是,断奶是繁殖计划整体当中的一部分,要改变断奶日龄,整个配种、分娩计划都需要重新调整。 5周龄之后,母乳分泌量会显著下降,所以在此之后继续通过母乳来喂养小猪在经济上已经不划算了。 为了保证仔猪的生长速度,必须额外补料。幸好这个阶段的仔猪已经能够适应干饲料,对环境温度变化也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然而,畜舍环境仍然必须维持很高的卫生水平。 在确保饲养环境适宜、生产人员有足够的专业技能的前提下,可以逐渐降低断奶日龄,最终达到一个最佳的断奶日龄,既可以保证较高的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又可以提高断奶阶段生产效率。 早期断奶:4–5 kg活重 在2–3周龄,仔猪的消化系统已经能够应付较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在这个阶段,仔猪的体热调节系统开始发挥作用,能够适应一定程度的环境变化。 在21–28日龄,由于免疫学和生理学方面的变化,仔猪常常会有腹泻出现。腹泻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病原种类、卫生水平、营养条件以及饲养管理技巧。 通过特别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早期断奶的成功率。 采取特别措施的早期断奶 隔离早期断奶(SEW) 在很低的日龄就给仔猪断奶,通常不到18日龄,断奶后立即将仔猪从种猪群转走,以便消除,- 至少是降低,- 仔猪带入断奶舍的病原水平。 用药早期断奶(MEW) 将一些猪群中流行的病原从断奶仔猪群当中除掉。仔猪5日龄断奶,转入隔离的早期断奶设施。用投给母猪的相似药物给仔猪用药,从出生起至10日龄为止。 断奶阶段的常见问题 断奶阶段的问题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由应激引起的异常行为,如:同类相残; ?不良的排便行为; ?生长缓慢; ?腹泻 仔猪断奶前采食乳猪料的总量是个关键因素。乳猪料不仅能够让仔猪更快适应干饲料,而且能加快消化系统的发育成熟。在乳猪料中添加食糖和调味剂会有好处。 群体社会环境 同窝仔猪建立起群体地位序列之后,在断奶时常常遇到麻烦。断奶时常常将不同窝的仔猪打乱,分性别、按体重排序,重新分组。在新的陌生的群体当中,它们通常先要花几天的时间重新排序,建立新的群体地位序列,并做出调整,适应这个新的序列。 这种重新排序的情况会降低采食量,在这个关键的时期对仔猪造成进一步的营养应激。 饲料类型 断奶后仔猪不能在采食母乳,必须适应干饲料。即便在哺乳期曾经采食过乳猪料,断奶后由于不能继续采食到母乳,它们的消化酶也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调整适应。 饲料类型的转变一开始就会对消化系统形成压力,这种压力会产生多大的影响,这就取决于饲料的品质,以及断奶仔猪所处的环境条件了。如果断奶前乳猪料采食量较低,而断奶后饲养管理水平又比较差,仔猪就有可能对饲料表现出抗原反应。 消化酶 初生仔猪的消化系统是用来消化以乳制品为基础的日粮的(参见养猪学基础 — 产房管理一文)。随着仔猪的生长发育,其酶系统也慢慢成熟。因此,与14日龄的仔猪相比,28日龄的仔猪消化非乳制品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能力更强。 免疫系统 新生仔猪不具备保护性免疫的能力,只能靠摄取初乳从母猪获得被动免疫。母源免疫可持续到10–14日龄,但仔猪自己的免疫系统要到21–28日龄之后才开始发育。 因此,14–28日龄断奶的仔猪对于哪怕是很轻微的疾病挑战都无法抵抗,从而存在很大风险。如果这个阶段接触到致病微生物,或者肠道微生物区系发生改变,就会出现严重后果。好在已经有疫苗可以用于断奶前和断奶后的仔猪,效果不错,您可以向当地兽医咨询。 饲喂间隔 如果一天只喂两次料,那么仔猪会在短时间内采食大量的饲料,大量的半消化食靡一下子从胃涌入小肠。这会对肠道的消化和吸收过程造成很大的压力。 这种情况下食靡通过消化道的过程过快,无法充分吸收,会给后段肠道的微生物留下了充足的营养供应。 然而,如果总量相同的饲料分多次少量饲喂,结果就会不同。这种情况下胃的排空分阶段进行,对消化系统的压力显著降低,消化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反应。这样还能使胃pH值更稳定,有助于蛋白质的消化。 胃pH值 消化道各段的pH值是不同的,胃部的pH值非常低(通常在2–3之间)。这是因为胃部需要分泌盐酸,有了盐酸胃蛋白酶才能正常发挥作用。更重要的,对于幼龄仔猪来说,这种极酸的环境可防止食入细菌的繁殖。 猪采食饲料后,胃部pH值先是朝饲料pH值的方向升高,然后胃会分泌更多的盐酸,重新把pH值降到2–3之间。 如果饲喂间隙过长,仔猪一次食入大量饲料,那么胃部pH值就需要更长的时间处于较高的水平。这样,饲料中的细菌就得以繁殖,并排出胃部进入小肠。这样肠道细菌数量就会增加,如果再加上有未消化的蛋白质存在,那么大肠杆菌(E. coli)就会大量繁殖,引起腹泻,甚至造成死亡。 断奶前管理 ?在仔猪很小的时候(4–5日龄)就该开始每天饲喂新鲜的开食料。这样可以降低断奶时日粮改变造成的影响,还可以刺激酶系统的发育。 ? 如果计划在24–28日龄断奶,那么断奶前饲喂乳猪料的总量应达到600g。 ? 断奶前调节供暖设备,让环境温度缓慢逐渐降低至24℃至26℃。 ?确保为哺乳仔猪提供充足的饮用水。 ? 打耳号、去势、断尾之类会造成损伤的操作都应该安排在断奶之前进行,以便尽量降低断奶时的应激。 ? 断奶前后可在仔猪饲料当中添加抗生素,这样会收到一定的好处。 ?断奶前后不要让饲料发生任何变化。如果必须换料,需要跨越4–7天的时间,逐渐进行。 ?如果必须将不同窝的仔猪混群,可安排在断奶之前进行。 断奶过程 可能情况下,尽量将母猪赶离产房,让仔猪看不到、听不到、嗅不到母猪。不过,如果有良好的设施,例如专门设计、高标准的断奶栏,也可以迅速将仔猪从母猪身边转走。重要的是,捉仔猪时一定不要追得仔猪在产箱里乱跑,这会增加仔猪的应激程度。最好是两人合作,一边站一个人。如果只能一个人操作,最好用钩子来钩,或者用板子在仔猪区隔出一个死胡同,把仔猪赶到里面再捉。 应该用双手在仔猪胸部下面轻轻抱起,把仔猪放在桶里或小推车里转移。转移所用的容器应该尽可能让仔猪感觉舒适,底部应铺上刨花或稻壳,上面还要加盖,尤其是在冰冷的冬天。不要为了少运几次而把仔猪装得过于拥挤。
养猪学基础 - 断奶仔猪管理.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