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饲养肉鸡的经济效益鸡肉的营养价值很高,且味道鲜美。肉鸡饲养周期短,资金周转快,市场潜力很大。因此,许多养殖户选择了饲养肉鸡。但有些养殖户饲养肉鸡获得的经济效益并不理想,于是失去了养殖信心。笔者经过和广大养殖户接触交流,发现主要是以下几个因素影响了经济效益。一是雏鸡成活率不高;二是饲料利用率低,饲料成本高;三是生长速度慢,生长周期长;四是没有做到适时出栏。笔者认为只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就能提高肉鸡饲养的经济效益。????一、抓好肉雏鸡的饲养管理,提高其成活率????1.选择好雏鸡????弱雏适应性差,易发病死亡,饲料报酬低,效益较差,因此要选择信誉好的大型种鸡场的健康高产的鸡群所繁殖的雏鸡。????2.严格消毒,预防脐部感染死亡????若育雏室及各种用具消毒不严,易使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通过闭合不好的脐孔侵入蛋黄囊而引起脐炎。因此,在进雏前要用福尔马林对育雏室及各种用具进行熏蒸消毒。另外,对大肚脐鸡要单独隔开,用高于正常育雏温度2~3的室温精心护理,且在饲料中添加治疗量的抗菌药物,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来降低其死亡率。????3.控制好鸡舍小环境????雏鸡进入鸡舍前要绝对保证舍温达32~35,每周逐渐下降2~3,直到20左右。但也不能忽视鸡舍通风,要处理好舍温与通风的矛盾,做到温度适宜且通风良好,防止鸡群慢性缺氧发生腹水症。通风时要切忌贼风和穿堂风,避免风直接吹到雏鸡身上。湿度与雏鸡的生长发育关系也很大,头10天的室内相对湿度保持60%~65%,中后期注意防潮。????4.做好雏鸡的初次饲喂与饮水????雏鸡应适时开食,开食过早或过晚均不好。一般于出壳后12~24小时开食为好,远距离运输也不宜超过36小时。在开食前或开食同时使雏鸡饮用温水,最好先饮0.02%的高锰酸钾水,连饮2~3天为好。经长途运输的雏鸡应在入舍3小时内饮5%的葡萄糖和0.1%的维生素C溶液,以增强体质,缓解应激,促进体内有害物质的排出。饮水时宜采用饮水器以防雏鸡沾湿绒毛。????5.确定合理的鸡群大小和密度????肉雏鸡群不宜过大,一般情况下以400只左右为一群,并且要经常按强弱大小进行分群。根据肉雏鸡的日龄、体重、气温来考虑饲养密度。1~2周龄每平方米地面饲养40~25只,3周龄为25~15只,5~8周龄为15~10只。密度太大,会限制鸡的活动,造成空气污浊和发生挤堆死亡,也易使湿度增大,诱发啄癖,导致肉鸡生长速度缓慢。????6.抓好卫生防疫和疾病防治????根据雏鸡的母源抗体情况,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的制定,要根据本场或本区病原微生物种类不同而异。在引进鸡苗时,须向供种单位索要有关的免疫程序,如当地没有某种传染病流行,应暂时不接种此种疫苗,以免因接种疫苗而污染了这个地区,只有有过这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才能使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同时要在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及抗球虫药预防鸡白痢杆菌病和球虫病。根据此两病症的流行病学,3周龄以前可在饲料中添加0.2%的土霉素,以预防白痢杆菌病的发生;15日龄后可在饲料中添加30×10E-6~60×10E-6的氯苯胍等药物预防球虫病。搞好鸡舍环境卫生,要求对所有工具、喂料和饮水的器具、棚舍做到勤清扫、冲洗和消毒,保持垫料的干燥清洁。????二、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1.选择优良品种????通过饲养比较,目前来说白羽肉鸡以艾维茵、AA品种为好,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饲料报酬高。????2.把好饲料管理关,做到合理饲喂????根据肉用仔鸡不同阶段的营养需要,适时更换饲料配方,饲喂优质全价的配合颗粒饲料。注意配合饲料的质量,发霉腐败的饲料绝对不能饲喂,对有怀疑的饲料要送检测机关检测确认后,方可使用。保证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要合理。若自配饲料,一定要保证饲料中的各种微量成分的含量,尤其是无机盐、必需氨基酸和维生素的含量,并要求一定要搅拌均匀。同时,饲料中各种药物的添加也要严格按照其用量使用,并保证其均匀性。饲喂要定量,让鸡群既能吃饱,又不剩料;供给清洁的饮水,让其自由饮用,冬季最好供给温水。????3.加强管理,提高饲料利用率????为了减少饲料的浪费和恶癖的发生,肉雏鸡应在5~9日龄时断喙。平时要注意做好卫生消毒工作,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控制舍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减少饲料的维持需要。适时调整饲养密度。保证肉雏鸡的充分休息,饲喂时要定时,并注意其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不能太强和太长,以免增大饲料的维持需要。一般肉雏鸡的光照时间为,雏鸡入舍后的前2~3天,为了使其适应环境,应给予昼夜光照,光照强度为雏鸡看清吃料为宜,以后便只在喂饲时给予弱光照。????三、实行肉用雏鸡的公母分群饲养,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一般公雏生长快,母雏生长慢,对饲料的需求量不同;母雏沉积脂肪能力强,对日粮中能量水平需求较高,公雏沉积脂肪能力差,对日粮中蛋白质含量要求较高,对磷、钙、维生素A、E、B2及氨基酸的需要量也多于母雏;公雏长羽慢,母雏长羽快,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应实行公母雏分群饲养,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在饲养前期,公雏日粮的蛋白质含量可达24%~25%,母雏则只需要21%。为降低饲养成本,在优质饲料不足的情况下,应尽量使用质量较好的饲料来喂公雏。公雏1日龄时育雏温度应为35~36,母雏33~34,以后每天降低0.5,直至温度降至21~24,以后维持此温度不变。????四、确定合适的出栏时间????若公母分群饲养,母鸡在7周龄以后,增重速度相对下降,饲料消耗急剧增加,这时只要大部分肉鸡体重已达到2千克左右,即可提前出栏;而公鸡要到9周龄以后增重速度才下降,因而公鸡可到9周龄时上市。如未采取公母分群饲养,则肉鸡在7~8周龄,体重在1.9~2千克时出栏为宜。临近出栏前一周要掌握市场行情,抓住有利时机,集中一天将同一房舍的鸡出售完毕。
怎样提高饲养肉鸡的经济效益.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