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概况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严 进 二○○八年十二月三日 目 录 一. 中国农产品贸易情况 二. 中国口岸截获有害生物 三. 中国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四. 中国农产品的准入程序 五. 风险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 中国农产品贸易情况 据农业部公布的信息,2007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781亿美元,其中农产品进口额41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1%。 2008年1-3季度,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553.7亿美元,其中进口额291.7亿美元,同比增长19.6%。 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情况(亿美元) 目 录 一. 中国农产品贸易情况 二. 中国口岸截获有害生物 三. 中国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四. 中国农产品的准入程序 五. 风险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二. 中国口岸截获有害生物 2002年以来,中国口岸截获有害生物批次和数量明显增加。 2007年中国口岸截获各类有害生物174,788批次,比2006年增加近22%。其中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11,254批次,占截获总量的6.44%。 2008年1-3季度,中国口岸截获各类有害生物153,189批次,其中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9, 691批次。 2002年以来中国口岸截获有害生物情况 口岸截获外来有害生物与进口贸易量比较 目 录 一. 中国农产品贸易情况 二. 中国口岸截获有害生物 三. 中国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四. 中国农产品的准入程序 五. 风险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三. 中国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1. 发展历程 2. 组织机构 3. 与风险分析有关的国家标准 4. 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制定 5. 风险分析科学研究 三. 中国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1.发展历程 早在1916年和1929年,中国植物病理学家邹秉文和朱凤美先生,就分别撰写了《植物病理学概要》和《植物之检疫》,提出要防范病虫害传入的风险,建议设立检疫机构的建议等。 1975年,北京农业大学教授裘维蕃在全国植物保护工作会议发表《关于植物检疫问题》的报告,呼吁要发挥植物检疫的预见性作用,注重疫情分析和科学制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等问题。 上世纪80年代初,以叶祖融、刘宗善等开展了植物检疫战略问题的讨论提出从宏观整体上预防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传入、定殖与扩散蔓延,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发展。 三. 中国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1.发展历程 1981年,刘美因主持的甜菜锈病在中国的适生性研究为检疫决策提供了依据。从那时起,以实验研究和信息分析为主的适生性分析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诸如对谷斑皮蠹、小麦矮腥黑穗病、假高粱等的适生性分析为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奠定了重要基础。 1981年,季良主持开展“危险性病虫杂草检疫重要性评价”研究。该研究对170种病毒、122种细菌、900种线虫、500种昆虫、57种杂草,依据危害程度、经济意义、分布、扩散、蔓延和防治等进行了综合评价。 从1985年开始,原农业部植检所在植物检疫系统率先将计算机技术引入植物检疫领域,先后研制成功“各国病虫草害名录数据库” 、“植物有害生物信息检索系统”等。 三. 中国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1.发展历程 1990年我国的植物保护专家参加了亚太地区植物保护组织(APPPC)专家磋商会,开始引入PRA的概念。 1991年,农业部课题“检疫性病虫害危险性评估(PRA)研究”标志着中国PRA研究的正式开始。 1995年5月,原国家动植物检疫局成立了“中国植物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工作组”,该工作组的成立表明中国正式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应用于中国植物检疫的实践。 三. 中国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1.发展历程 风险分析研究的不断深入 ——建立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用气候相似距分析有害生物的适生性 ——用CLIMEX分析有害生物的适生性 ——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有害生物的适生性 ——利用MARYBLYT模型预测有害生物发生的严重性 三. 中国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2.组织机构 中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风险分析委员会 2004年4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成立了由农业部、对外经济贸易部、国家林业局、国务院法制办以及各相关大学、研究院所和口岸检验检疫局官员和专家组成的中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风险分析委员会。委员会通过不定期举行会议等方式,研究讨论中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风险分析方面的重大事宜,审议重要的风险分析报告。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办公室 2000年经批准在动植物检疫所设立了“PRA办公室”,为中国PRA工作的中心。内设昆虫、真菌、细菌、线虫、病毒和杂草工作组,开展风险分析的日常工作。 三. 中国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3.与风险分析有关的国家标准 进出境植物和植物产品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技术要求 ——国家标准GB/T 20879-2007 进出境植物和植物产品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工作指南 ——国家标准GB/T 21658-2008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工作程序 进出境植物和植物产品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技术要求——国家标准GB/T 20879-2007 第一阶段:风险分析启动 第二阶段:有害生物风险评估 第三阶段:有害生物风险管理 三. 中国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4.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制定 1954年,输出入应检验种类与检验对象名单(30种) 1965年,进口植物检疫对象名单(34种) 1980年,进口植物检疫对象名单(58种) 1986年,进口植物检疫对象名单(61种) 1992年,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病、虫、杂草名录(84种(属)) 2007年,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435种(属)) 三. 中国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4.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制定 工作程序: ——成立工作组。为了研究工作的深入,成立了7个研究小组,即昆虫、软体动物、真菌、细菌和植原体、线虫、病毒和类病毒、杂草小组,包括33名专家。 ——在广泛收集有害生物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初步分析,提出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再按《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提出《中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修订)》专家征求意见稿。 ——分类别召开会议,邀请国家总局、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有关领导、专家对提出的名录(专家征求意见稿)进行专家研讨,提出修改意见。工作组进行认真修改后,提出名录征求意见稿。 三. 中国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4.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制定 工作程序: ——专家审定。邀请了全国有关单位的60多位专家分组审议,提出修改意见。 ——提交农业部,再次组织专家提出修改意见。 ——提交WTO办公室,征求世界各国意见。 ——2007年5月由农业部正式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 第862号) 。 三. 中国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5.风险分析科学研究 小麦矮腥黑穗病植物病理学模型 小麦不孕病菌对动物的毒性 部分有害生物适生性分析结果 小麦矮腥黑穗病植物病理学模型设计 TCK冬孢子萌发侵染的主要条件 模型研究路线 TCK在中国的潜在定殖风险评估结果 小麦不孕病菌对动物的毒性 小麦不孕病菌对动物的毒性 小麦不孕病菌对动物的毒性 动物的选择和分组 9
中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概况.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