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第二十七期安全评价人员培训试题 填空题 风险管理的实质是以最经济合理的方式消除风险导致的各种灾害后果,它包括(确定范围与目标、危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处理和监督与审查),等一整套系统而科学的管理方法。 安全预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技术设计和安全管理建议的过程)。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六十二条规定,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的机构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并对其作出的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的(结果负责)。 4.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是指调整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同劳动者或生产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以及与(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安全保障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的总和。 5. 为了确保在事故时人员的安全撤离,我国矿山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定,每个生产矿井必须至少有2个能行人的(独立的直达地面的)安全出口,各个出口间的距离不得小于(30)米。 6. 在《煤矿安全规程》中,矿井瓦斯等级按照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 瓦斯涌出形式划分,其中低瓦斯矿井的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小于等于10)立方米/吨且矿井的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小于等于40)立方米/分。 7.《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七十九条规定,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工作的机构,出具(虚假证明),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五千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千元的,单处或者并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与生产经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8. 径集是指事故树中某些基本事件的(集合),当这些基本事件都不发生时,顶上事件必然(不会发生)。 9. 安全评价的基本原则是具备(国家)规定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科学、公正和(合法)的自主开展安全评价。 10.矿物自燃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矿物经氧化阶段后,开始蓄积热量,可能自燃范围内的矿物温度不断升高,但尚没有发生大范围自燃,一般称这一阶段为(自热)。 11.按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16-92),将危险有害因素分为6大类。这6大类分别是:(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和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12.《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GB16424-1996)max.book118.com,竖井梯子间的设置应符合,上下相邻两个子梯子平台的垂直距离不大于(8)米。 二.选择题 1.危险是系统中的特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结合,所以( c ) 危险随着特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增加而增大。 特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增大1倍,危险就增大1倍。 危险随着特定事件发生的严重性的增加而增大。 特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增大1倍,危险就增大1倍。 2.下列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规定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的职责的是(A,B,C,D) 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3.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依据的设计文件包括:(abcd) 项目的施工图设计 项目立项建议书 项目投产后的运行资料 项目立项审批文件。 4.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生产、储存装置要定期进行安全评价,其中(A、C) max.book118.com化学品企业的生产、储存、使用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C.非剧毒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生产、储存装置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D.非剧毒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生产、储存、使用装置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5.下列属于特种设备的是(abc) 锅炉 大型机动车辆 客运索道 机动车辆 6.下列哪些可以作为安全检查表的编制依据(A、B、C) A.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 B.国内外事故案例、本单位的经验; C.系统分析确定的风险部位及防范措施; D.研究成果。 7.下列属于特种作业的是(ab) 矿山排水作业 锅炉作业 救护作业 安全检查作业 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将爆炸性气体环境分为四类释放源,下列关于这些释放源说法正确的有(A、B、C、D) A.连续级释放源是预计长期释放或短时频繁释放的释放源; B.第一级释放源是预计在正常运行时周期或偶尔释放的释放源 C. 第二级释放源是预计在正常运行下不会释放,即使释放也仅是偶尔短时释放的 D. 多级释放源是由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级别的释放源组成的释放源。 9. 在矿井火灾时期,按照火灾燃烧及其烟流污染情况,可以将矿井的各井巷分为四个区域,下列针对这四个区域说法正确的有(A、C).火区的烟流温度变化最大 B.煤炭火灾污染区域的气体污染物就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C.非污染区域的风流参数不受火灾的影响。 D.火灾燃烧越剧烈,烟流中的氧气浓度就一定越低。 10.下列哪些措施对预防煤(岩)突出是有效的(A、C、D) A.开采解放层。 B.进行高压注水。 C.采用震动爆破。 D.合理布置开采方式。 11、人的可靠性是指使系统可靠或正常运转所必须的人的正确活动的概率。下列关于人的可靠性分析法正确的有(A、B) A.人的可靠性分析法可作为一种设计方法,使系统中人为失误的概率减少到可接受的水平。 B.人为失误的严重性是根据可能导致的后果来划分的 C.人为失误的可能性是根据可能导致的后果来划分的 D.人为失误的危险性是根据可能导致的后果来划分的 12.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A.安全检查表 B.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方法。 C.事故树分析方法。 D.矿井火灾后果评价法。 14、下列关于粉尘危害说法正确的是(B、D) A.粉尘对人的健康危害大小与其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无关。 B.粉尘的粒度越小对人的健康危害越大。 C.粉尘的分散度越大对人的健康危害越小。 D.在分散度相同时,粉尘的浓度越高对人的健康危害越大。 15、下列关于“事故树法”说法正确的有(A、B、C)A. 如果在某个径集中任意除去一个基本事件就不再是径集了,这样的径集就称为最小径集。 B. 如果在某个割集中任意除去一个基本事件就不再是割集了,这样的割集就称为最小割集。 C. 最小径集是不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基本事件的集合。 D. 最小割集是不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基本事件的集合。 三.判断题 1、《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开采有瓦斯或二氧化碳喷出的煤(岩)层时,必须采取打前探钻孔或抽排钻孔的措施。(√) 2、可燃液体火灾不能用水灭火。(√) 3、定量安全评价所获得的结果比定性安全评价所获得的结果更可信。(×) 4、任何压力容器发生的爆炸都属于物理性爆炸。(×) 5、化学性爆炸按其性质可
第二十七期安全评价人员培训试题.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