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陶瓷基复合材料
一、陶瓷基复合材料概述
特种陶瓷具有优秀的力
学性能、耐磨性好、硬度高及
耐腐蚀性好等特点,但其脆性
大,耐热震性能差,而且陶瓷
材料对裂纹、气孔和夹杂等细
微的缺陷很敏感。陶瓷基复合
材料使材料的韧性大大改善,
同时其强度、模量有了提高。
颗粒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弹 图 10 – 1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力 – 位移曲线
性模量和强度均较整体陶瓷材
料提高,但力 – 位移曲线形状不发生变化;而纤维陶瓷基复合材料不仅使其弹性模量和强度大大提高,而且还改变了力 – 位移曲线的形状(图10-1)。纤维陶瓷基复合材料在断裂前吸收了大量的断裂能量,使韧性得以大幅度提高。
制备陶瓷基复合材料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陶瓷的韧性,表 10 – 1列举了不同金属、陶瓷基体和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比较。
表10–1 不同金属、陶瓷基体和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比较
材 料 整体陶瓷 颗 粒 增 韧 相 变 增 韧 AlB2B0B3B SiC AlB2B0B3B/TiC SiB3BNB4B/TiC ZrOB2B/MgO ZrOB2B/YB2BOB3B ZrOB2B/ AlB2B0B3B 断裂韧性
MPa/mP1/2P 2.7~
4.2 4.5~
6.0 4.2~
4.5 4. 5 9~12 6 ~ 9 6.5~
15 裂纹尺寸
大小, (m 1.3~
36 41~
74 36~
41 41 165~ 292 74~
165 86~
459
材 料 晶须增韧 纤 维 增 韧
SiC/ AlB2B0B3B SiC/硼硅玻璃 SiC/锂铝硅玻璃 铝 钢 断裂韧性
MPa/mP1/2P 8 ~10 15~25 15~25 33~
44 44~
66 裂纹尺寸
大小, (m 131~204
二、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1、粉末冶金法
原料(陶瓷粉末、增强剂、粘结剂和助烧剂)( 均匀混合(球磨、超声等)( 冷压成形 ( (热压)烧结。
关键是均匀混合和烧结过程防止体积收缩而产生裂纹。
2、浆体法(湿态法)
为了克服粉末冶金法中各
组元混合不均的问题,采用了
浆体(湿态)法制备陶瓷基复
合材料。其混合体为浆体形式。
混合体中各组元保持散凝状,
即在浆体中呈弥散分布。这可
通过调整水溶液的pH值来实
现。对浆体进行超声波震动搅 图 10 – 2 浆体法制备陶瓷基复合材料示意图
拌则可进一步改善弥散性。弥散的浆体可直接浇铸成型或热(冷)压后烧结成型。适用于颗粒、晶须和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图10-2)。采用浆体浸渍法可制备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纤维分布均匀,气孔率低。
3、反应烧结法(图10-3)
用此方法制备陶瓷基复合
材料,除基体材料几乎无收缩外,
还具有以下优点:
增强剂的体积比可以相
当大;
可用多种连续纤维预制
体;
大多数陶瓷基复合材料
的反应烧结温度低于陶瓷的烧结
温度,因此可避免纤维的损伤。
此方法最大的缺点是高气
孔率难以避免。
图10 –3 反应烧结法制备SiC/SiN
基复合材料工艺流程
4、液态浸渍法(图10- 4)
用此方法制备陶瓷基复合材
料,化学反应、熔体粘度、熔体
对增强材料的浸润性是首要考虑
的问题,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材
料的性能。陶瓷熔体可通过毛
细作用渗入增强剂预制体的孔
隙 。施加压力或抽真空将有利
于浸渍过程。假如预制体 中的
孔隙呈一束束有规则间隔的平
行通道,则可用Poisseuiue方
程计算出浸渍高度h:
h = ( (( r t cos ()/ 2(
式中r 是圆柱型孔隙管道
半径;t 是时间;( 是浸渍 图10-4 液态浸渍法制备陶瓷基复合材料示意图
剂的表面能;( 是接触角;( 是粘度。
5、直接氧化法(图10-5)
按部件形状制备增强体预制
体,将隔板放在其表面上以阻止基
体材料的生长。熔化的金属在氧气
的作用下发生直接氧化反应形成所
需的反应产物。由于在氧化产物中
的空隙管道的液吸作用 ,熔化金属
会连续不断地供给到生长前沿。
Al + 空气 ( AlB2 BO B3B 图10-5 直接氧化法制备陶瓷基
Al + 氮气 ( AlN 复合材料示意图
6、溶胶 – 凝胶(Sol – Gel)法(图10- 6)
溶胶(Sol)是由于化学反应沉积而产生的微小颗粒(直径(100nm)的悬浮液;凝胶(Gel )是水分减少的溶胶,即比溶胶粘度大的胶体。
Sol – Gel法 是指金属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经溶液、溶胶、凝胶等过程而固化,再经热处理生成氧化物或其它化合物固体的方法。该方法可控制材料的微观结构,使均匀性达到微米、纳米甚至分子量级水平。
Sol – Gel法制备SiOB2B陶瓷原理如下:
Si(OR)B4 B+ 4 HB2BO ( Si(OH)B4 B+ 4 ROH
Si(OH)B4 B( SiOB2B + 2 HB2BO
使用这种方法,可将各种增强剂加入
基体溶胶中搅拌均匀,当基体溶胶形成凝
胶后,这些增强组元稳定、均匀分布在基
体中,经过干燥或一定温度热处理,然后
压制烧结形成相应的复合材料。 图10 - 6 溶胶 – 凝胶法制备陶瓷基复合材料示意图
溶胶–凝胶法也
可以采用浆体浸渍法
制备增强相预制体
(图10-7)。
溶胶 – 凝胶法的
优点是基体成分容易
控制,复合材料的均匀
性好,加工温度较低。
其缺点是所制的复合材
料收缩率大,导致基体
经常发生开裂。
图10-7 溶胶 – 凝胶法制备
纤维陶瓷基复合材料示意图
7、化学气相浸渍(CVI)法
用CVI法可制备硅化物、碳
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氧化物等
陶瓷基复合材料。由于制备温度比
较低,不需外加压力。因此材料内
部残余应力小,纤维几乎不受损伤。如可在
800 ~1200(C制备SiC陶瓷。
其缺点是生长周期长、效率
低、成本高、材料的致密度低等。 图10 - 8 ICVI法制备纤维陶瓷
复合材料3.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