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医学 > 医药 > 医学txt
附子应用要坚持十禁三问.txt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医学语言:简体中文
医学类型:国产软件 - 医药 - 医学txt
授权方式:共享版
医学大小:13.0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9-12-27 21:22:41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医学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医学真差劲!就请您
      0%(0)

附子应用要坚持十禁三问.txt介绍

2007-03-11 15:27
根据历代医家经验,有人提出附子应用要坚持十禁三问。摘自:澳大利亚中医网   十禁: 1. 面赤不用; 2. 舌质红、苔黄不用; 3. 谵语烦躁不用; 4. 尿少色赤不用; 5. 脉数有力不用;这 5 种临床表现为阳热实证,绝对不能用附子。但临证要与假热证区别,如面红如妆,语言重复而低微,脉浮大无根等,这些是虚阳上越证,是可以用附子引火归原的。 6. 有严重肝肾疾患及心肌疾患病人勿用; 7. 体质衰弱、阴虚内热者勿用; 8. 妊娠期勿用; 9. 房室传导阻滞者勿用; 10. 不能与半夏、栝楼、贝母、白蔹同用。   三问:即问病人服附子后, 1. 睡眠如何? 2. 尿量多少? 3. 动静状态。简言之,病人服用附子后,睡眠安然,尿量增多,活动自如而无躁动不安状,为附子用后的正常反应。反之,则应考虑为附子的禁用病证。附子大辛大热之药,虽然其用处十分之大,但任何一味药皆有其适用证,不独是如上十禁不可用附子,凡脉证不宜与附子的皆不可用,另外要配合处方中其他药味配 伍综合考虑,附子就象是夏天,如果病人病如冬天之寒,用附子之后,病就会所好转,如果病人病似夏天,炎热如火,用附子就是火上加薪,我想真寒真热都好辩 证,如果是假热真寒,假寒真热就较难辨证了,故选用附子时,的确还需要掌握用附子的规律,方法.伤寒病少阴阴极似阳证 ( 一 )杨××,男,三十一岁,云南省姚安县人。 1923 年 3 月,已病廿日。始因微感风寒,身热头痛,连进某医方药十余剂,每剂皆以苦寒凉下并重加犀角、羚羊角、黄连等,愈进愈剧,犹不自反,殆至危在旦夕,始延余诊 视。斯时病者目赤,唇肿而焦,赤足露身,烦躁不眠,神昏澹语,身热似火,渴喜滚烫水饮, 小便短赤 ,大便已数日不解,食物不进,脉浮虚欲散,此乃风寒误治之变证。缘由误服苦寒凉下 太过,已将真阳逼越于外而成阴极似阳之症,外虽现一派热象,是为假热,而内则寒冷已极,是为真寒。如确系阳症,内热熏蒸,应见大渴饮冷,岂有尚喜滚饮乎? 况脉来虚浮欲散,是为元阳有将脱之兆,昔寒凉下,不可再服,惟有大剂回阳收纳,或可挽回生机。病象如此,甚为危笃。急拟白通汤加上肉桂一剂治之。附片 60 克 干姜 26 克 上肉桂 10 克 ( 研末,泡水兑入 ) 葱白 4 茎拟方之后,病家云及是晚因无人主持,未敢煎服。次晨,又急来延诊,余仍执前方不变,并告以先用上肉桂泡水试服,若能耐受,则照方煎服,舍此别无良法。病家 乃以上肉桂水与服之。服后旋即呕吐涎痰碗许,人事稍清,自云内心爽快,遂进上方。服一剂后,病情较减,即现出恶寒肢冷之象。午后再诊,身热约退一二,已不 作烦躁谵语之状,且得熟寐片刻,乃以四逆汤加上肉桂主之。附片 100 克 干姜 36 克 甘草 12 克 上肉桂 10 克 ( 研末,泡水兑 入 )服上方后,身热退去四、五,脉稍有神,小便赤而长,略进稀粥。再剂则热退七、八,大便始通,色黑而硬,惟咳嗽痰多,痰中兼带有血。病家另延数医诊视,皆云 热症,出方总不离苦寒凉下之法。由于前医所误之鉴,又未敢轻试。后因病人吃梨一个,当晚忽发狂打人,身热大作,有如前状,又急邀余诊治,始言吃梨之事。余 视之,舌白而滑,仍喜滚饮,此阳神尚虚,阴寒未净,急欲扶阳犹不及,反与滋阴清 凉之水果,又增里寒,病遂加重。即告以禁服生酸水果冷物及清凉苦寒之药为幸,余仍主以大剂回阳祛寒之剂治之。照第二方加倍分量,并加茯苓 30 克 、半夏 16 克 、北细辛 4 克 ,早晚各服一剂,共连服六剂。三日后再诊,身热已不作,咳痰渐愈,饮食增加,小便淡黄而长,大便转黄而溏。又照方去半夏、细辛,加砂仁、白术、口芪,每日 一剂,连进十余剂,诸病俱愈。后体健胜于前。按:凡病有真热证与真寒证之分,又有真热假寒证与真寒假热证之别。然真者易识,而假者难辨。《内经》曰: “治病必求于本。”即凡病当须辨明阴阳之意也。伤寒病少阴阴极似阳证 ( 二 )原云南省某医院院长秦××,住昆明市小南门内绣衣街,有独子名念祖,年十三岁,患伤寒重证,发热二十余日 不退。秦精于西医,对其子曾以多种针药施治,未效。又邀约徐、应等数位西医同道会诊,均断言无法挽救。后由秦之门生李××君推荐,邀余于 1948 年 1 月 7 日 前往诊视。患儿已发热不退二十余日,晨轻夜重,面色青黯,两颧微发红,口唇焦燥而起血壳,日夜不寐,人事不省。呼吸喘促,时而发迷无神,时又见烦乱谵语, 两手乱抓有如撮空理线。食物不进, 小便短赤,大便已数日不通,舌苔黑燥, 不渴饮,喂水仅下咽二、三日,多则不吮。脉象浮而空,重按无力。此系伤寒转入少阴,阴寒太盛,阴盛格阳,心肾不交,致成外假热而内真寒之阴极似阳证。外虽 现一派燥热之象,内则阴寒已极,逼阳外浮,将有脱亡之势。法当大剂扶阳抑阴,回阳收纳,交通心肾,方可挽回,若误认热证,苦寒下咽,必危殆莫救。拟方白通 汤加上内佳主之。附片 250 克 干姜 50 克 葱白 4 茎上肉桂 15 克 ( 研末,泡水兑入 )处方之后,秦对中医药怀有疑虑,见此温热大剂,更不敢用,且对余说,他还有一特效办法,即抽取一伤寒病刚愈患者之血液输给病儿,可望有效。殊料是日输血 后,身热尤甚,腹痛呻吟不止,更加烦乱谵语。至此,秦已感到束手无策,始将余所拟方药煎汤与其子试服。当晚服后,稍见安静,得寐片刻,面部青黯色稍退而略 润,脉象不似昨日之空浮,烦躁谵语稍宁。但见欲寐愈甚,现出少阴虚寒本象,又照原方煎服一次。1 月 8 日 复诊,热度稍降,唇舌已较润,烦乱止。但有时仍说昏话,曾呕吐涎痰一次,仍以白通汤加味扶阳抑阴,交通心肾兼化气行水主之。附片 300 克 干姜 30 克 茯苓 30 克 上肉桂 15 克 ( 研末,泡水兑 入 ) 葱白 4 茎上方服后,当晚整夜烦躁不宁,不能入寐,秦君为此又生疑似,次日促余急往诊视,见到正用硼酸水给患儿洗口。详查病情,脉稍有力,热度较前稍降,神情淡漠,不渴饮。断定此系阴寒太盛,阳气太虚,虽得阳药以助,然病重药轻,药力与病邪相攻,力不胜病,犹兵不胜敌。虽见烦躁不宁,乃药病相争之兆,不必惊疑,尚须加重分量始能克之,拟用大剂四逆汤加味治之。附片 400 克 干姜 150 克 上肉桂 20 克 ( 研末,泡水兑入 ) 朱衣茯神 50 克 炙远志 20 克 公丁香 5 克 生甘草 20 克此方药力较重,为救危急,嘱煎透后一小时服药一次。当天下午五时又诊视之,病势已大松,烦躁平定,人已安静, 小便转较长 。病有转机,是夜叉照原方连进, 大便始通,泻出酱黑稀粪三次, 发热已退去大半,烦乱谵语已不再作,且得熟寐四、五小时。10 日清晨,脉浮绥 ,唇舌回润,黑苔退去十之六、七, 身热退去十之八、九,大有转危为安之象。照第三方加西砂仁 10 克 苍术 10 克 吴萸 8 克 治之。11 日复诊。大便又畅泻数次,其色仍酱黑。身热已退净,唇上焦黑血壳已脱去,黑苔更见减少,津液满口。日夜一个对时大便共泄泻十余次,秦君夫妇为此耽心害怕, 认为有肠出血或肠穿孔的危险,每见其子排泻大便,即流泪惊惶不已。余当即详加解释,良由寒湿邪阴内盛,腹中有如冰霜凝聚,今得阳药温化运行,邪阴溃退,真 阳返回而使冰霜化行。所拟方药,皆非泻下之剂,其排泻者为内停寒湿污秽之物,系病除佳兆,邪去则正自能安,方保无虞。于是,病家疑虑始减,继续接受治疗。 仍以大剂温化日夜连进。附片 400 克 干姜 80 克 上肉桂 20 克 ( 研末,泡水兑入 ) 西砂 仁 10 克 茯苓 50 克 苡仁 20 克 蔻仁 8 克 甘草 30 克12 日诊。服药后大便又泻十余次,色逐渐转黄, 小便已 较清长 ,黑苔全退,尚有白滑苔,食思恢复,随时感到腹中饥饿而索求饮食。因伤寒后期,阳神未复,脾胃亦虚,须当注意调摄,以防食复、劳复等证发生,只宜少量多餐,继拟下方调治。附片 400 克 千姜 80 克 上肉桂 20 克 ( 研末,泡水兑入 ) 西砂 仁 10 克 口芪 30 克 炙甘草 20 克 元肉 30 克13 日诊。大便仅泻二次,色黄而溏,唇色红润,白滑苔已退净,神识清明,食量较增,夜已能熟寐,脉静身凉,大病悉退,但阳神尚虚,形体瘦弱,起动则有虚汗而出,遂拟黄芪建中汤加桂附调理之。附片 300 克 黄芪 80 克 桂尖 2O 克 , 杭芍 30 克 炙甘草 20 克 上肉桂 20 克 ( 研末,泡水兑入 ) 生姜 30 克 大枣 4 枚 饴糖 30 克 ( 烊化兑入 )14 日诊。脉沉缓而有神,唇舌红润,大便泻利已止, 小便清长 ,有轻微咳嗽,腹中时或作痛,拟四逆汤加味治之。附片 300 克 干姜 100 克 北细辛 8 克 上肉桂 11 克 ( 研末,泡 水兑入 ) 广陈皮 10 克 法夏 10 克 甘草 10 克15 日诊。咳嗽、腹痛已止,唯正气尚虚,起卧乏力,继以四逆汤加参、芪作善后调理,服五、六剂而愈,其后体质健康如常。伤寒病少阴阴盛格阳证马××之子,十三岁,住昆明市。 1945 年 11 月 22 日,患 伤寒病已廿余日,医者诊治未愈,寒邪引入阴分,格拒真阳浮越于外,致身热夜重,体温摄氏四十余度,反不恶寒,两颧发赤,唇焦而起血壳,头昏不食,欲寐无冲,饮水不多,心烦胸闷,冒逆欲呕, 小便短赤,大便数日不通, 白(疒咅)遍体如 麻,脉沉而紧,舌苔白腻。此阳虚阴盛之象,法当挟阳温化,破阴回阳主之。附片 26 克 干姜 1 0 克 上肉桂 3 克 ( 研束,泡水兑入 ) 茯苓 10 克 葱白 4 茎23 日复诊。服昨方后呕吐涎水数碗,属温药运行,病除之兆。仍身热头昏无神,不渴饮,此伤寒寒极之证,阴寒内盛,阳不胜阴,决无热证,治法不变,附片 50 克 干姜 13 克 上肉桂 3 克 ( 研末,泡水兑入 ) 麦芽 6 克 葱白 4 茎24 日三诊。舌苔白腻而润,脉较和缓,昨夜曾大便一 次,色黑,初硬而后溏,此里寒内重,阳气尚虚,阳不潜藏,仍潮热,晨轻夜重,头昏欲寐无神,以大剂扶阳抑阴主之。附片 60 克 干姜 13 克 上肉硅 5 克 ( 研末,泡水兑入 ) 茯苓 10 克 西砂仁 3 克 公丁 1 . 3 克 甘草 3 克25 日四诊。今晨诊脉,一息五至,状若平脉,舌苔白滑尚厚腻,体温稍降至 39.5 ℃ ,昨夜又解大便一次,心烦胸闷稍减,已得熟寐。惟病久里寒尚重,隔拒真阳,浮游于外而潮热,颧赤,多虚汗,头昏无神。此乃中阳不运,阴寒阻遏,胸腹胀闷仍不能食,热饮仅三、四日而已,势必驱尽里 寒邪阴,真阳始得返归其舍,潮热诸疰,焉有不退之理乎!附片 100 克 干姜 16 克 上肉桂 5 克 ( 研末,泡水兑入 ) 茯神 10 克 甘草 10 克26 日五诊。服昨方二次,于夜晚服药后,反见心中烦躁不安,此乃重剂温药,逐动阴寒,药力与病邪相攻之象。待至清晨,得天阳以助,遂见宁静得寐。刻诊,体温降至 38 . 7 ℃ ,呼吸平和,脉搏一息五至,舌苔仍白腻而滑润。胃寒日久,仍不思饮食,痰多而夫黑血,属寒痰瘀血化行溃退,非热甚灼阴可比。所喜者,两颧赤色减退,白(疒咅)渐靥,体温已有下降,为病退佳兆。此病虚寒已极,决无热象足征,余乃抱定宗旨,仍以扶阳温化辅正主之。附片 180 克 干姜 16 克 上肉桂 5 克 ( 研末,泡水兑入 ) 甘草 1 0 克30 日六诊。昨前三日,病家曾请西医诊治,医者以病情危重又无特效药而告退,又复延余以求尽力挽救之。刻诊脉缓弱无力,舌苔白润,小便已较清长,夜间仍有潮热,病者虚弱已极。此三阴虚寒之证,病情日久,阳神极虚,缓迨延误,恐有虚脱亡阳之虞,仍以扶阳抑阴,强心辅正主之。附片 130 克 干姜 16 克 上肉桂 6 克 ( 研末,泡水兑入 ) 西砂 仁 5 克 公丁 3 克 甘草 10 克12 月 1 H 七诊。体温已降至 37 ℃ ,脉象缓弱,一息四至,面颧赤色全退,现出虚寒病容,晦暗无华,昨夜得汗,身热退后,反畏寒,属阴退阳回,阳气虽已来复,尚虚弱而无力以卫外所致。昨夜大便一次,色酱黑而溏,虽唇焦有黑血壳,然始终不见渴饮,此三阴寒极之证,阳神太亏,仍以扶阳扶正主之。附片 130 克 干姜 2 o 克 上肉桂 5 克 ( 研末,泡水兑入 ) 西砂 仁 10 克 茯神 10 克 苡仁 20 克 甘草 10 克2 日八诊。今晨诊视,体温 37 . 2 ℃ ,脉象缓弱,一息四至,舌白润,各节病情均见好转,口淡无味,不思饮食。此乃病久中宫太寒,脾胃阳虚,司运失权,俟邪阴逐尽,中阳来复,则浙可思食矣。仍以扶阳扶正主之。附片 130 克 干姜 25V 上肉桂 6 克 ( 研末,泡水兑入 ) 西砂 仁 10 克 老扣仁 3 克 炙甘草 10 克3 日 九诊,体温摄氏 37 . 8 ℃ ,脉和缓,唇上黑血壳已脱去,舌苔较退,唇舌均转红润,不渴饮,胃气渐复,刻有思饮之意,入夜微有咳声。乃里寒尚未肃清,元阳仍虚,仍以扶阳辅正主之,稍佐治咳,切忌过早施用滋补之剂。附片 100 克 干姜 25 克 上肉桂 6 克 ( 研末,泡水兑入 ) 西砂仁 5 克 法夏 1 D 克 炙冬花 5 克 吴萸 6 克 炙甘草 10 克4 日十诊。体温降至 36 . 7 ℃ ,咳已止,阳神尚虚,照昨方再进一剂。5 日十一诊。脉缓弱,苔已退,唇舌红润,不渴饮,小便清长,晨间体温 36 . 5 ℃ ,惟睡眠少,胃口不开,头上时有冷汗,阳神太亏,继以扶阳健胃,养心安神主之。附片 160 克 干姜 65 克 西砂仁 6 克 ( 捣 ) 上肉桂 5 克 ( 研 末,泡水兑入 ) 老扣仁 3 克 ( 捣 ) 炙远志 6 克 朱衣茯神 10 克 炒枣仁 10 克 琥珀 3 克 ( 研末,兑服 ) 甘草 6 克6 日十二诊。脉象、体温已正常,唇舌红润,昨日已进饮食,睡眠转佳,阳神尚虚,仍以扶阳辅正主之。附片 130 克 干姜 205 上肉桂 5 克 ( 研末,泡水兑入 ) 西砂 仁 6 克 明党参 2 0 克 甘草 6 克7 日 13 诊。脉、舌,体温均如常,二便通畅,饮食、精神转佳,大病已退,渐加调补,可期痊愈。遂拟扶阳建中调理善后,数剂而后恢复健康。附片 100 克 干姜 16 克 西砂仁 6 克 ( 捣 ) 老扣仁 3 克 ( 捣 ) 上肉桂 10 克 ( 研末,泡水兑入 ) 口芪 20 克 明党参 20 克 炙甘 草 6 克小儿伤寒病并肠出血危证张××之子,年八岁,云南省宾川县人。 1945 年 4 月,患伤寒病已十余日,住原昆华医院治疗,病势日趋严重,遂将病儿移回家中。 4 月 23 日 ,改延余诊视。面青唇白而焦,舌质红而润,无苔,脉象弦紧,按之则空虚无力,体温潮热,日轻夜重,神识昏愦,言语昏乱,腹胀如蛊,曾大便下血二次, 小便短少而赤, 形体瘦赢。此系患伤寒病,寒入阴分,致腹中阴霾四布,元阳大虚,已成危证,恐有生阳将脱之虞。当以扶阳抑阴治之。然温热之药服后,触动阴寒,必有吐泻之状,由于正气太虚,一线残阳将脱,唯恐吐泻之时,又易痰鸣气喘虚脱,思维再三,只有背城一战,方有挽 回之机,犹豫迟疑,错过病机,则追之莫及矣。急以通脉四逆汤加上肉桂主之。黑附片 100 克 干姜 26 克 生草 10 克 上肉桂 10 克 ( 研末,泡水 兑入 ) 葱白 2 茎是晚七时.张君复来寓告知,服药二次,旋即呕吐涎水,继则泄泻黑粪,腹胀已消去其半,幸未气喘痰鸣,唯精神太弱。当即告之,已有转机,宜原方再进一剂。24 日晨复诊。昨日服药后吐泻,腹胀若失,弦紧脉象已平,潮热亦退。缘伤寒大病月久,元阳太耗,鼓胀虽消,而邪阴未净,阳神未充,散乱无主,尚见沉迷无神,时有烦乱说昏话。然病情已有转机,毋须置疑,仍以扶阳抑阴主之。附片 130 克 干姜 26 克 上肉桂 13 克 ( 研末,泡水兑入 ) 西砂 仁 4 克 茯神 16 克 炙远志 3 克 生草 4 克25 日三诊。服昨方后已不再吐,大便溏泻三次,色已转黄,此系胃阳来复之兆。烦乱已乎,神识亦清明,体温、脉搏已转正常。稍进食物,病势逐渐减退,大有转危为安之象,可期痊愈矣。唯阳神尚虚,邪阴未净,仍以扶阳扶正主之。附片 130 克 干姜 26 克 上肉桂 10 克 ( 研末,泡水兑入 ) 西砂 仁 6 克 法夏 6 克 炙远志 6 克 炙冬花 6 克 茯神 15 克 甘草 6 克26 日四诊。唇舌红润,脉较有神,精神较佳,饮食大增,已无他痛苦,继用黄芪四逆汤加昧调理数剂而愈。附片 130 克 干姜 26 克 上肉桂 10 克 ( 研末,泡水兑入 ) 北芪 15 克 炙远志 6 克 生草 6 克以上均出自<吴佩衡医案> 仅供参考。或有智虑未周之处。个人认为,重要的在于四诊合参,明确病机。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附子应用要坚持十禁三问.txt》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下载栏目导航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