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教育资源 > 小学初中 > 初中语文
七年级语文下5 《伤仲永》教案1人教版.doc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教育语言:简体中文
教育类型:国产软件 - 小学初中 - 初中语文
授权方式:共享版
教育大小:102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2-04-12 10:29:48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教育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教育真差劲!就请您
      0%(0)

七年级语文下5 《伤仲永》教案1人教版.doc介绍

《伤仲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之”“于”等文言词汇的意义、用法及文言词活用。
2、能够顺畅朗读课文,提高准确翻译课文的能力。
3、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①了解"之""于"等文言词汇的意义、用法以及文言词活用情况。
②体会语言的简洁、洗炼。
教学难点
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即如何理解课文最后一段作者的思想观点
教学课时
2
第一课时
预习指导[来源:学&科&网Z&X&X&K]
1、朗读课文,力求读顺,克服读音障碍
2、查找王安石的有关资料,课上介绍
导入
我们学过《世说新语》两篇,同学们一定对那个聪明机智的陈元方留有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们请几个同学再来说说几个类似的故事,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将珍藏在你脑中的故事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学生介绍)
这些故事讲了同一个道理,我们可以用一句俗语来概括——自古英雄出少年。但是一个人即使很聪明,在小时候就表现出过人的天赋,但如果他此后就不再学习,也会怎么样?(不会成才)为什么?但他如果是天才呢?不学习是不是照样能取得成就? 谁能用一句名人的名言来证明你们的观点?(“"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爱因斯坦)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世界上是没有天才的,任何人的成功都必须付出自己的辛勤汗水。 )
但是这个道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明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安石的《伤仲永》。看看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是怎样从天才变成常人的。 
介绍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王安石曾封于舒、荆,死后又谥为文,故也称为王荆公或王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有集本传世,一是《临川先生文集》本,一是《王文公文集》本,两本都掺有他人的著作。
整体感知
1、解题
本文采用随笔的形式而写。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明某种观点、叙述是基础,阐明道理是核心。文题含义:为仲永的经历遭遇而感伤。
2、朗读课文,克服读音障碍
①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②学生自读,克服读音障碍
3、理解文章大意
①掌握文言词汇、准确翻译全文
(先由学生逐句解释词汇、翻译句子,然后由教师订正)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世隶耕:世代耕田为业。隶,属于。尝:曾经。书具:书写工具,指笔、墨、纸、砚等。之:指书具。异焉:对此(感到)诧异,异:动词,对……感到诧异。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之:指方仲永。即:即可。书:写。自为其名: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为:写。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自是:从此。立就:立刻完成,就:完成。文理:文采和道理。邑人:同县的人。稍稍:渐渐。宾客:名词作动词,把……当作宾客。或:有的人。以:用。乞:求取,意思是花钱求仲永题诗。之:指方仲永做的诗。利其然:就是“以其然为利”,把这种情况看作有利(可图)。扳:同“攀”,牵,引。环谒:四处拜访,谒:拜访。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之:这件事,指方仲永作诗立就,但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先人:这里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称:相当。焉:方仲永的情况。泯然众人矣:完全如同常人了。泯然:消失。这里是毫无特色的意思。众人:常人。矣:语气词。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王子:王安石的自称。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通悟:通达聪慧。受之天:“受之于天”的省略,意思是先天得到的。受:承受。贤于材人:胜过有才能的人。贤:胜过、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卒:最终。之:语气助词,不译。不至:没有达到(要求)。彼其:他。这里有像他那样的意思。固:本来。得为众人而已耶: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②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
之
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余闻之也久:这件事,指方仲永作诗立就,但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
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 
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不译。
于[来源:学科网ZXXK]
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
受于人者不至:从,介词。
③从文中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
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动词作动词。
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
利其然:以……为利,名词作动词。
伤仲永: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
4、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①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来源:学&科&网]
②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④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⑥余闻之也|久
理解课文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l、2段,简叙方仲永才能的发展变化。
第二部分:第3段,作者阐明观点看法。
第一部分以叙事为主,第二部分以议论为主。
布置作业
1、掌握文言词汇
2、准确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1、文言词汇
 2、翻译句子
研读赏析
[来源:学§科§网Z§X§X§K]
        1、学生朗读1、2段,然后请一位同学复述第1、2段的内容。
2、思考:课文写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有哪几个阶段?
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幼年作诗的非凡才能和天赋。如:“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第二阶段,写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大不如先前,“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写方仲永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泯然众人矣”。
3、这三个发展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安排组织材料有何好处?[来源:学科网ZXXK]
[来源:Zxxk.Com][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写仲永年少时天资聪慧,以“闻”的形式;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以“见”的形式:写方仲永最终平庸无奇,又以“闻”的形式;“见”和“闻”有机结合,叙述真切可信,课文详写第一个阶段,铺陈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的贪利之举却导致他的才能衰退。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方仲永沦落平庸的情形,引入深思。这种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旨,鲜明地体现了“伤”的含义。
4、齐读第3段,思考下列问题。
①这一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
采用了议论的形式。
②这一段“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受于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指人的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③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作者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来源:Zxxk.Com]
讲了两层意思:从“王子曰”到“不至也”,揭示仲永才能泯灭的原因,即“受于人者不至也”。从“彼其……”至文末是第二层,由仲永引申出天赋差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结局更加可悲。这一段作者主要强调了后天的努力学习、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
拓展延伸
语言表达训练。
以“从方仲永的悲剧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谈感受。
 例:
从方仲永的悲剧我想到了一个人即使是天才也要勤奋刻苦地学习,否则就会像仲永一样最后才能消失,成了一个平常人的。而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没有天才,也不会五岁就写诗。更应该认真学习,将来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才能有所作为。 
       从方仲永的悲剧我想到了天下的父亲千万不能像方仲永的父亲一样“不使学”。因为假如仲永的父亲有让他学习的话,说不定仲永就能成为
七年级语文下5 《伤仲永》教案1人教版.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七年级语文下5 《伤仲永》教案1人教版.doc》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