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专业技术 > 农业科学 > 农业知识
第五章 大豆病虫害.doc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技术语言:简体中文
技术类型:国产软件 - 农业科学 - 农业知识
授权方式:共享版
技术大小:80.0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9-12-30 11:59:15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技术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技术真差劲!就请您
      0%(0)

第五章 大豆病虫害.doc介绍

第五章   大豆病虫害

一、大豆病害
1、大豆花叶病
大豆花叶病在我国发生十分普遍,以黄淮流域、江汉平原、华北等地最为严重。病株矮化,流行年份常减产30~70%,甚至绝收。
症状
大豆花叶病的症状,因品种、气候、感病时期以及病毒株系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常见的有皱缩花叶、黄斑花叶、顶枯、脉间坏死、卷叶、疱斑花叶等。其典型症状为植株显著矮化,叶片皱缩并呈现黄绿相间的花叶,叶缘卷缩,沿叶片主脉两侧有许多深绿色的泡状突起。嫩叶比老叶症状明显。发病严重的植株不结实或结实率低。病株种子上常出现斑驳纹,斑驳纹以脐为中心呈放射状或通过脐部呈带状,其形状与品种及其感病程度有关。
发生特点
大豆花叶病病原为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简称SMV。大豆花叶病以种子带毒作为主要侵染来源,带毒种子长出的病苗为田间的初次侵染毒源。由于大豆花叶病毒体外存活期较短,寄主范围窄,所以田间病株残体及蚜虫越冬作为初侵染源的作用较小。因此,田间病苗上的初始毒源主要通过蚜虫的取食活动传播进行再侵染,引起病害流行。病害的发生与流行与品种的抗性、初侵染毒源数量以及传毒蚜虫的数量等因素有关。气候条件不仅影响蚜虫的发生数量和迁飞,也影响病害的潜育期长短和症状的表现。蚜虫迁飞期如遇高温干旱,蚜虫活动猖獗,迁飞量大,花叶病发生严重。如持续有雨或降暴雨,蚜虫数量减少,病害明显减轻。温度对花叶病发生的影响最大,发病适温为20~30℃,超过30℃病害不表现症状。在适温范围内,温度越低,潜育期越长。温度越低,斑驳越重。
防治方法
由于大豆花叶病主要由种子带毒作为初侵染来源,因此应以采取繁育无病良种为基础,选育抗病品种为主,配合药剂治蚜防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1、建立无病留种地,培育无毒种子  可采用无病地留种,配合适当早播,早期治蚜,及时拔除病株,隔离种植等一系列措施,获得无病种子。
2、选用抗病丰产良种  山东各地种植的较为抗病的品种有:鲁豆1号、鲁豆2号、鲁豆4号、鲁豆6号等,可因地制宜的选用。
3、加强栽培管理   提倡适期早播,使感病的幼苗阶段避开蚜虫的迁飞高峰期;清除田间杂草,及时拔除种传病苗,压低蚜虫的越冬场所和初侵染毒源;避免在其它豆科蔬菜地、绿肥地、牧草地等附近设置种子田;实行与高秆作物间套作等措施,加强肥水管理,都有利于减轻病害发生。
4、药剂治蚜防病  控制蚜虫传病是防治大豆花叶病的重要措施,应在搞好虫情调查和预报的基础上,及时施药治蚜防病。可用内吸性杀虫剂于播种时沟施,也可于苗期用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

                                     
2、大豆胞囊线虫病
大豆胞囊线虫病又名黄萎病、根线虫病,俗称火龙。我国北部大豆产区发生普遍,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可达30~50%,甚至颗粒无收。重病地4~5年内难以种植,对大豆生产影响很大。
症状
大豆发病后,地上部植株矮化,叶片发黄,生长瘦弱,呈点片缺肥或缺水状。受害植株花期推迟,花器丛生,花及嫩茎萎缩,结荚少而小甚至不实,严重的整株或成片枯死,地下根系不发达,根瘤稀少,根表面附有许多微少的黄白色粒状物,为胞囊线虫的雌成虫,这是诊断胞囊线虫的主要依据。被害根部表皮龟裂,极易遭受土壤中腐生菌为害,而使根系腐烂,使植株提早枯死。
发生特点
病原为大豆胞囊线虫 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che.,大豆孢囊线虫有生理分化现象,生理小种具有地域性差异,黄淮地区以4号小种为主。大豆孢囊线虫主要以胞囊在土壤中越冬,带有胞囊的土粒在脱粒时混杂在种子间随种子贮藏越冬。贮藏条件下胞囊中的卵可保持生活力3~4年。春季气温转暖后,卵开始孵化,二龄幼虫破卵后进入土壤中,从根尖伸长区或根毛侵入,在根部皮层内发育,经过三、四龄幼虫期发育成成虫。成熟雄虫与雌虫交配后进入土壤中自由生活。雌虫腹部膨大,突破表皮而外露,体壁加厚虫体死亡成为胞囊,卵于胞囊内发育。年发生代数因各地土温不同而有差异,适温条件下温度越高,线虫发育越快。当5cm土层的温度在18~24℃时,胞囊线虫完成一代生活史需要24~41天。线虫在田间传播主要通过农事操作时农具和人畜携带有胞囊的土壤传播,排灌水流和未经熟腐的粪肥也可传播胞囊。调运夹带胞囊的种子是远距离传播的重要方式。发育适温为17~28℃,10℃以下不能发育,31℃以上幼虫开始衰退,至35℃幼虫不能发育成成虫。线虫耐干旱、耐湿性差,一般土壤湿度60~80%最为适宜,土壤湿度过高,氧气不足,线虫发育受抑制甚至窒息死亡。当土壤湿度饱和时,胞囊仅能存活一个月。通气良好的砂土和砂壤土,有利线虫的发育和侵染,病害发生重。而通气性差的粘重土壤,病害发生轻。病地连作病重,轮作病轻。合理施肥,适时灌溉,也有减轻发病的效果。
防治方法
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防治应在加强检疫,杜绝种传的基础上,采取以改善耕作栽培管理技术,配合重点施药和选育抗病良种的综合防治措施。
1、加强检疫,保护无病区   准确划分疫区和无病区,严禁病区种子外调,做好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以防随带病种子的调运传入无病区。对刚刚传入的零星发病地块,应及时施药防治,防止病区扩展。
2、改善耕作栽培技术   轮作是防治胞囊线虫病的最主要措施。一般轮作不低于3年,5年以上防病效果更为明显。山东实行粮豆、棉豆、和粮棉豆轮作制,效果较为理想。轮作制中以水旱轮作为最好。同时配方施肥,适当增施农家肥,干旱情况下适当浇水,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性。
3、选育抗病品种  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的一项经济有效的措施。国外先后培育出抗病品种,如美国的pi90763、picket ,日本的丰铃、丰雷等品种。国内也相应培育出一批抗病品种和品系,但多数品种和品系具有生理小种专化性,应因地制宜选用,否则使抗病品种丧失抗性。抗病品种主要表现根部不形成胞囊或胞囊数量很少,但抗病品种不宜长期同地种植,应重视轮作及其它防病措施,轮作年限可适当缩短。
4、药剂防治   目前国内用于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的药剂较多,但成本较高,大面积使用有一定的困难,应在老重病区或新发病的地区重点施药,以控制病区扩散蔓延。药剂可选用5%茎线灵颗粒剂2~3kg/亩,或10%益舒丰颗粒剂2~3kg/亩,播种时沟施,防治效果良好。

3、大豆镰刀菌根腐病
症状
镰刀菌根腐病是大豆常见的根腐病之一。主要发生在苗期。病株根及茎基部产生椭圆形褐色长条形至不规则形凹陷斑,后扩展成环绕主根的大斑块,有的为害侧根。该菌主要为害皮层,造成大豆苗出土很慢,子叶褪绿,侧根、须根少,后期根部变黑,表皮腐烂,病株发黄变矮,下部叶提前脱落,病株一般不枯死,但结荚少,豆粒小。
发生特点
病原为 Fusarium oxysporum f.sp.tracheiphilum (E.F.Smith) Snyd. et Hansen 称尖镰孢菌嗜管专化型和F.orthoceras Appel. et Wollenweber (1)选用抗病品种无病种子。(2)用种子重量0.3%的50%拌种双拌种。 (3) 适时早播,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 (4)药剂防治喷洒或浇灌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第五章 大豆病虫害.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第五章 大豆病虫害.doc》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