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社会科学 > 经典社科 > 心理学
青少年自杀行为研究(已修改).ppt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社科语言:简体中文
社科类型:国产软件 - 经典社科 - 心理学
授权方式:共享版
社科大小:380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9-12-27 19:14:20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社科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社科真差劲!就请您
      0%(0)

青少年自杀行为研究(已修改).ppt介绍

青少年自杀行为研究(已修改).ppt
青少年自杀行为研究 主讲:张小亚 200901070220 ppt 制作:周兴欢 200901070235 资料查找:庄雅婷 200901070204 肖思思 200901070215 曾婷 200901070206 许婷 200901070233 简介 导致青少年自杀的原因 影响青少年自杀的因素 与自杀由于的两方面研究 互联网与自杀睡眠与自杀 如何预防青少年自杀 干预策略 青少年的压力极其应对 简介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的比率在整体人群中呈现一种不断上升的趋势。日益成为一种心理社会问题。且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 1 5岁~19岁年龄组 , 自杀被列为第三位致死原因。 15岁~24岁年龄组 ,自杀上升到第二位致死原 因。在 我国,15 岁~25岁青少年的自杀率也相对高于其他各年龄组,足见自杀对青少年危害的严重性。 内分泌激素在 躯体,造成了他们身体的突增 性别的分化刺激影响到他们的情感生活 个体自我意识 独立意向明显增强,但自我能力发展尚不完善. 这使得他们经常感到自己被置于一种独立意向和自我能力不足的矛盾状态之中。情绪波动较大。易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来解决问题。例如他们常会感受到来自于学业、家庭等的外界压力.体验到一种伤痛感而对生活失去希望。 关于青少年自杀的相关研究 * 研究一: 超过50%的学生承认采用自杀这种极端手段来摆脱某些困境(如患病、伤残)的合理性。 * 研究二: 研究人员对中国东部某地1362名初高中学生进行了调查,16.5%的人自述曾认真考虑过自杀,11.6%的人曾计划过自杀,3.1%的人曾亲身尝试过自杀。而有1.8%的人则因自杀导致了其他严重后果。 * 研究三: 根据美国最新的调查,有 5%一10%的美国青少年自杀未遂,大约30%的青少年有过自杀的念头。在我国,自杀者中15—24岁的青少年占50%一70%左右,自杀的平均年龄仅为22.5岁(王登峰,1999)。尽管在青春期中期自杀的比率迅速上升,并且一直持续到成人期,但是与青少年相比,自杀是成人期更普遍的死亡原因。“成功”的自杀在年龄稍大的成人中比青少年中更普遍,而且男性的比例要高于女性 ( )。然而,与成人期相比,自杀未遂者在青少年中更普遍,其中女孩的比例要高于男孩 * 研究四: 一项长达7年的对505名企图自杀的儿童和青少年的研究 自杀场所: 为家里(约73%)、公共场所(12%)、学校(7%)和朋友家中(5%)。87%的企图自杀者在实施自杀时附近一般有人,大多情况下是父母在场。 时间: 大多自杀行为出现在冬季,一般在下午或傍晚。 研究还 表明,只有1%的人真正想自杀成功,自杀多选用比较容易获救的方式。 性别差异 导致青少年自杀的原因 成就感的极度丧失取得成就是人在自我价值实现上的一个主要需求 。 对于求知学习的青少年来说,自然是学习好,考试成绩好。近年来不少青少年的自杀案例,多是由于学习困难,学业失败,如升学考试落榜等原因。也有的人原来学业优秀。进入新的群体却发现更有强者,自我评价明显降低,随之产生抑郁、退缩等情绪。最终以自杀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 人际关系 由于无法建立一种亲密的人际关系,或是丧失了原来有的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导致的自杀。 经常看到的情况常是有些青少年因父母一方或双方死亡,或父母分居、离婚,或个人在异性交往上的失败。或家庭中存在持久的不和睦气氛。亲子关系紧张等等。因而使孩子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某些情境所伴发的冲动行为如有些青少年由于在学校或家庭里受到老师或父母的斥责,同伴的羞辱等,个体的自尊心、自责感受到强烈刺激,从而导致他们产生极端的冲动行为。 影响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主要因素 关于影响青少年自杀的几种观点 社会文化的观点 : 自杀与各种社会因素有关,比如职业、家庭、居住城市的规模和社会经济状况等等。 内部精神的解释: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为代表,自我毁灭性的行为被看做是直接对自己内部喜爱的事物的敌对结果。也就是说,个体自杀是真正的愤怒所致,自杀行为是对自己内部不和谐的一种反映。如果这种愤怒的感觉到达了致命的程度,就会导致自杀。他忽略社会因素对自杀的影响。 生物化学的观点认为,自杀行为受到生物化学因素的影响,5—羟口引哚乙酸(5HIAA)含量过低的人更可能自杀。 系统的研究指出了四种已确定的易导致青少年自杀的危险因素: 1、患有精神病学方面的问题,特别是抑郁或药物滥用; 2、家庭成员有自杀的历史; 3、经常处于压力状态下,特别表现在成就和性方面; 4、经受过父母的拒绝、家庭分裂或家庭冲突(Wagner,1997)。影响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主要因素一 、 家庭因素 (1)家庭经济压力;(2)不稳定的家庭气氛;(3)亲子关系的颠倒二 、 个性特征(1)过度敏感;(2)受暗示性;(3)抑郁;(4)观念与信仰三、 环境因素 (1)压力 (2)缺乏对环境的控制能力(3)社会文化因素 家庭因素 (1)研究发现,自杀的青少年面临更多的家庭经济压力,其父母的失业率是非自杀的青少年的两倍,从而导致其父母过度地关注经济问题,不能给青少年提供及时的帮助。有关研究发现,自杀的青少年多来自非完整家庭,其中父母双全的家庭占不到一半。而且,有自杀企图的青少年的家人医学病症和心理疾病的发生率很高,自杀的人数也多。 (2)家庭的不稳定性和家庭压力以及不良的家庭气氛与自杀都有关系。自杀的青少年往往在童年早期经历过创伤。父母往往以吸烟和滥用药物来缓解压力,为青少年提供了不良的榜样模型。家庭关系密切融洽时,青少年自杀的发生率相对较少。家庭状况不稳定,经历更多家庭变动的青少年,更容易发生自我同一性危机,选择自杀来解除这种危机。 (3)亲子关系的颠倒容易导致青少年自杀,亲子关系的颠倒是指父母与儿童之间传统角色行为的转换,即在亲子互动过程中,儿童做出一些传统上类属于父母的行为(例如,照料、支持、看护、劝告),而父母则更愿意表现出本应儿童做出的行为(例如.寻求支持,无助行为,或者无力竞争)。角色颠倒往往比较频繁地出现在单亲或独生子女的家庭中。角色颠倒容易使青少年产生焦虑、痛苦、挫折和敌对情绪。青少年不能正确处理成人行为带来的负担,往往谴责自己的无能。他们可能试图去改变家庭环境,逃避这种环境,或者在压力下彻底崩溃。他们将自杀看做是摆脱孩子和成人行为这种双重身份的惟一途径。 个性特征 (1) 过度敏感 。在一定的情境中,几乎所有的青少年偶尔都会表现过分敏感性特点,但是高敏感性的青少年会在中度干扰的情境中表现出极端态度。因此,大多数青少年自杀的心理过程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和模糊性,多属-一时在激情状态下心理失控而形成的冲动性自杀。 (2) 受暗示性。萨巴思 (Sabbath) 的研究发现,企图自杀的青少年多认为父母希望他们死。父母的这种希望可能是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说出来或没有说出来,真实的或不真实的,可能更易遵从这种感知到的希望。但是对于易受暗示性的青少年来说,他们在易受暗示性企图自杀的青少年中,父母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洛伦德 (Lorand) 和施内尔 (Schneer) 的研究发现,父母的残酷性行为往往会使青少年认为自己是不受欢迎的。格拉泽 (Glaser) 发现,与孩子的亲和力比较低的父母大多不愿意或不能够向青少年正确演示和表达他们的爱。这些父母可能对青少年有一种更深层的关爱,但是这些易受暗示性的青少年将这种情感疏离理解为父母希望他们死。 88 %的青少年在家中自杀,而且父母往往就在隔壁的房间内,由此可见,父母的态度和行为对青少年的自杀行为影响很大。 (3) 抑郁。严重的抑郁往往伴随着自杀的企图,但通常很难识别出来,因为青少年很少泄露出他们的抑郁情绪。统计表明,有 80 %的自杀未遂者起初都患有抑郁症,抑郁与自杀行为存在高度相关。这表明抑郁在自杀行为的产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这种关系并不是那么简单。例如,有关研究发现,严重抑郁的病人很少会自杀,这些病人一般表现为动作迟缓,能量低下,这阻碍了达到自杀所需要的活动水平。在抑郁症状开始消退的时候,病人才开始重新积聚自杀所需要的能量和动力,这时自杀比较容易发生在抑郁持续阶段,自杀的发生率为1%,而在抑郁之后,自杀的发生率约为 15 %。 (4) 观念与信仰。许多青少年对死亡概念的理解不够成熟,将自杀看做是完全转换世界和解决问题的手段,或者是以此方式与自己喜欢的但早已死去的人会面。这种不合理的想法通常会在媒体的影响下得到强化和美化。另外,一些虔诚的宗教信仰者认为上帝是全能和全知的,他们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能够继续生活下去,企图通过自杀离开这个世界而去找上帝。如同在中世纪通过马上枪术比赛解决冲突一样,极端信仰宗教的青少年希望上帝去解救他们,如果上帝认为他们的生命是有价值的,上帝就会把他们从死亡中挽救过来,这些不合理的想法都会使青少年产生自杀念头。 环境因素 (1) 压力。在多数情况下,青少年环境中的特定问题对他们的不成熟提出了挑战,并导致了情感的波动。大多数压力是来自家庭的,塔克曼和康农 (Tuckman & Connon) 发现几乎1/3的自杀者,都承受着来自家庭的压力。自杀并不总是压力直接导致的结果,而是不能得到社会支持所致。自杀并不是因为不被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青少年自杀行为研究(已修改).ppt》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