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企业变相裁员引关注 不少方式涉嫌违法 5月初,百度将华南区销售人员底薪削减了约30%,同时制定新的销售目标,并称将停发未达标员工的佣金。员工纷纷指责该目标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实为百度在变相裁员。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内一些企业通过变换工作岗位、改变工作地点、减薪等方式变相裁员的现象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 变相裁员花样多 崔会珍在北京麦当劳公司工作13年,2001年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一天,麦当劳口头通知与她终止劳动关系,无任何理由。后经有关部门调解,崔姐重回公司工作。这时她发现,公司未与她商量,已将她的值班经理工作变更为打扫厕所和擦玻璃。她觉得公司这样随意更换工作岗位违反劳动法相关规定,于是便向公司管理层写信投诉。两个月后,麦当劳派人送来《解聘通知书》,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崔姐很气愤,遂向劳动仲裁部门提出仲裁。 裁决认为,麦当劳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有问题,应支付崔姐经济补偿金2万余元。麦当劳不服,上诉北京市东城法院。法庭一审认定,麦当劳未与崔女士协商单方变更其职务并解除劳动合同欠妥,判决麦当劳支付经济赔偿金2.7万元。 最近,在某外企工作的小贝收到公司人力资源部一份邮件,是公司决定对其降薪5%~20%的通知。没有任何理由,之前也没听说公司有薪酬变动。小贝感到不理解,后来才知道此次降薪,只针对她和另外几名高薪同事。小贝与人力资源部主管进行交涉,得到答复是:要么接受,要么可自动离职。小贝终于明白公司用意是想逼他们辞职。 同样,任某企业高级技工的小周,近日收到企业发给他的《员工调转部通知单》,称因生产经营需要,将其工作从技术工人调至门卫,工种为保安,工资随岗位变动而调整。保安岗位工资比小周原先的技术岗位每月低近2000元,这种调整令小周无法接受。为此,他与企业人事部门交涉多次,但企业态度很明确,要么到新岗位工作,要么就辞职。 针对各地一些企业变相裁员现象的不断出现,近期,知名人力资源网站前程无忧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受访的2173位被裁人员中,四成员工定义自己被变相裁员。有39%的员工工作经验不足3年,其中21%的人被迫主动辞职;有57人工作资历超过15年,其中三分之一认为自己是被雇主逼走的。 不少裁员涉嫌违法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企业认为,按《劳动法》等法律规定进行裁员存在诸多限制,依法裁员成本过高;但如果是员工主动辞职,企业则可不受约束。 一位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坦承,企业采取降薪、换岗等方式可变相达到员工主动辞职的目的,无论从成本还是程序上都可“大大节省”。这或许是企业变相裁员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这种以调岗、降薪、更换工作地点或采用新的苛刻标准考核等方式进行变相裁员已触犯法律。 以降薪为例,不少劳动者遭遇企业恶意降薪时,与企业反复交涉无果后愤而离职。其实这种未经双方协商,用人单位无故降低劳动者工资标准的行为不仅违反劳动合同约定,更违反《劳动法》。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可要求公司补发被扣发的薪水,恢复原工资标准。或可按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单位依法支付经济补偿。 对于调换工作岗位和工作地点,法律也有明确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中必须明确工作岗位和工作地点。其中第17条就明确提出,工作岗位是劳动合同必备条款,一经双方确定,就对双方产生约束力。如果没有法定理由,用人单位不能单方变更。因此,面对用人单位无理由调岗或者调换工作地点,劳动者可申请仲裁要求恢复原岗原薪,并要求补发因调整减少的工资。 对于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公司可根据员工实际情况和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对其工作岗位进行调整”,北京市律师协会公益法委员会委员沃兴伟律师认为,即使这样,单位也必须能证明其调岗行为具有充分合理性和必要性。 文章来源:工人日报
部分企业变相裁员引关注+不少方式涉嫌违法.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