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培训与开发 培训管理流程 企业员工培训规划与课程设计 企业员工培训效果的评估 第一节 企业员工培训规划与课程设计 第一单元 员工培训规划的制定 一、培训规划的概念 培训规划——在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全局出发,根据企业各种培训资源的配置情况,对计划期内的培训目标、对象和内容、培训的规模和时间、培训评估的标准、负责培训的机构和人员、培训师的指派、培训费用的预算等一系列工作所作出的统一安排。 员工培训规划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关系到培训需求分析成果的落实,也关系到企业员工整个培训过程的顺利实施和运行。 员工培训规划的准确性、实用性、可行性,即精密详细、科学合理的程度,决定了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技能开发的成败。 二、工培训规划的要求 培训规划作为实现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满足员工培训需求的活动实施方案,其制定过程必须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1 系统性 要求培训规划从目标设立到实施的程序和步骤,从培训对象的确定到培训的内容、培训方式方法的选择、培训师的指派,乃至评估标准的制定都应保持统一性和一致性。 2 标准化 要求整个培训规划的设计过程,确立并执行正式的培训规则和规范。这些规则和规范体现了员工培训活动过程的客观规律性。 3 有效性 要求员工培训规划的制定必须体现可靠性、针对性、相关性和高效性四个方面的特点。 4 普遍性 培训规划制定必须适应不同的工作任务、不同的培训对象和不同的培训需要。 三、培训规划的内容和步骤 培训规划的主要内容 培训规划的步骤 1. 培训的目的:说明员工为什么要进行培训 1. 培训需求分析:现有技能水平和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 2. 培训的目标:解决员工培训应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2. 工作岗位说明:收集有关新岗位和现在岗位要求的数据 3. 培训的对象和内容:培训谁、培训什么、何种类型 3. 工作任务分析:岗位对于培训的要求/预测培训潜在困难 4. 培训的范围:个人、基层、部门、企业(四个层次) 4. 培训内容排序:排定各项学习内容或议题的先后次序 5. 培训的规模:受人数/场所/培训性质/工具/费用等影响 5. 描述培训目标:编制目标手册 6. 培训的时间:受范围/对象/内容/方式/费用等因素影响 6. 设计培训内容:根据培训目标确立培训具体项目和内容 7. 培训的地点:个人岗位技能/工作现场或车间 7. 制订培训方法:根据培训项目的内容选择培训方式方法 8. 培训的费用:直接成本、间接成本 8. 设计评估标准:选择测评工具/明确评估指标和标准 9. 培训的方法: 9. 试验验证:评析、发现优缺点,进行改进 10. 培训的教师:培训以学员为中心/管理以教师为主导 11. 计划的实施 培训目标是将培训目的具体化、数量化、指标化和标准化。 培训的成本: 企业在员工培训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费用。 直接培训成本:在培训组织实施过程之中培训者与受训者的一切费用总和。培训教师的费用、学员的往来交通、食宿费用,教室设备的租借费用, 教材印发购置的费用,以及培训实施过程中的其它各项花费等。 间接培训成本:在培训组织实施过程之外企业所支付的一切费用总和。培训项目的设计费用,培训项目的管理费用,培训对象受训期间的工资福利,培训项目的评估费用等。 技术要求高的专业培训,其规模都不是很大,请名人演讲的讲座,可以扩大规模;采用讲授、讨论、个案研究、角色扮演的培训方式,其培训规模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以内。 专题报告一般安排半天到一天即可;较为复杂的培训内容,一般则要集中培训,其时间需根据培训的内容具体制定。以提高岗位技能为特点的继续教育一般安排在双休日或分阶段组织受训者学习。 独立的小型组织部门的培训宜采用分散的培训方式;高层培训/管理培训/员工文化素质培训/基本技能培训宜采用集中的培训方式;专业技能培训宜采用边实践边学习的方法。 二、制定培训规划应注意的问题 培训规划的重点应当是分析研究培训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起草培训规划时应当注意: 1、制定培训的总体目标 :依据:企业总体战略目标;企业人力资源总体规划;企业培训需求分析 2、确定具体项目子目标:包括实施过程、时间跨度、阶段、步骤、方法、措施、要求、评估方法 3、分配培训资源 .对培训的各子项目或阶段性目标, 按轻重缓急分配培训资源,以确保各项目都有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 4、进行综合平衡 . 在培训投资与人力资源规划之间 . 在企业正常生产与培训项目之间 . 在员工培训需求与师资来源之间 . 在员工培训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之间 . 在培训项目与培训完成期限之间 第二单元 教学计划的制定 一、教学计划的内容 教学计划是实施培训计划,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实现培训总目标的具体的执行性和操作性计划。 教学计划的内容: 1 教学目标 在员工培训中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和要求。 教学目标是确定某一具体教学任务或教学班教学计划的主要依据 2 课程设置 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建立合理的培训课程体系的活动过程。 课程设置决定了教与学的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 3 教学形式 指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即如何组织培训师与受训者之间的教与学的活动。 教学形式主要受到教师、课程、教材、教案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4 教学环节 指整个培训的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各相关联的环节。 教学环节与教学形式、时间安排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互为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 5 时间安排 整个教学活动所采用的时间 为完成某门课程所需要的时间 周学时设计 总学时设计 各培训环节、内容的时间比例 二、教学计划设计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 企业培训的教学计划应与各类受训学员的工作、知识、技能的现状及发展要求相适应,与我国的经济、科技和社会进步的发展需要相适应。 2、针对性原则 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不同的培训对象、不同的培训层次,合理安排培训方案 3、最优化原则 教学计划要保证整个教学活动的优化。 优化程度=培训效果/时间 4、创新性原则 教学内容要充分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社会进步的需求 反映新的科学理念、新的知识、新的技术等信息 在学科结构上还应有横向联系,并体现新颖性和多变性。 能力要求 一、国外几种常见的教学计划设计程序 1、肯普的教学设计程序 强调的三个基本问题:学习什么,达到怎样的熟练程度 教学程序、教材和人员如何组合,才能最佳地实现培训目标 使用什么手段来评价学习结果 步骤: 1. 列出课题,确定每一课题的教学目的; 2. 分析学员特点; 3. 确定可能取得明显学习成果的学习目标; 4. 列出每一学习目标的学科内容和大纲; 5. 设计预测题; 6. 选择教与学的活动和教学资源; 7. 协调所提供的辅助服务; 8. 实施教学; 9. 根据学员完成学习目标的情况,评价教学活动以便进行反馈和再修正。 优点:将学员特点、学习内容和开展教学设计所涉及的辅助服务,如技术人员、经费、设备、仪器和进度表等影响因素,加以综合考虑,统筹安排。 适用:课程、单元和课堂教学的设计。
培训与开发重点笔记-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考试.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