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教育资源 > 小学初中 > 小学
小学数学第12册教案(浙教版).doc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教育语言:简体中文
教育类型:国产软件 - 小学初中 - 小学
授权方式:共享版
教育大小:1.73 M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2-02-13 09:41:17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教育真真棒!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此教育真差劲!就请您
      0%(0)

小学数学第12册教案(浙教版).doc介绍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学校:  班级: 教师姓名: 制定日期:2003/2/11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圆锥,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比和比例,小学阶段主要知识的复习四个部分。长方体等立体图形是在学习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简单的统计图表是在学习统计初步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比和比例主要是进一步研究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例,学习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和化简比、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正反比例等归后安排了总复习,对小学阶段的主要数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的复习整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编排特点上有以下特点:1、突出重点,加强操作,认识图形特征,发展空间观念;2、继续进行统计初步知识的教学,加强分析统计图表的训练;3、突出比和比例的概念教学,加强知识间的有机联系;4、加强数学知识的复习整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全册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长方体的特征、体积、表面积的计算是重点,体积概念的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圆锥体积是难点。
识图是统计图表单元的重点,绘制统计表是难点。
比、比例、正反比例的意义是重点,也是难点。
小学阶段知识的事理、复习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又是难点。
全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圆锥的特征,理解表面积、体积、容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
2、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
3、巩固和深化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
能力目标:1、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学会求比值,化简比和解比例,能正确判别正反比例的量,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比和比例应用题。
3、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系统复习整理,提高计算和解题能力。
情感目标:1、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2、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负责、细致的良好习惯。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非智力因素情况分析(学习动机、习惯、兴趣等)
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主要表现在学习的主动性不强,有个别学生的学习一定要在教师、家长的监督下才能勉强完成;还表现在学习目的不明确,他们觉得的家长要我要学习,是老师要我学习;另外还表现在部分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缺乏兴趣,不思上进,偶有抄袭现象发生。
全班学生的知识水平分析:
六(3)班共有学生43人,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属于中等,优等生较少。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较为扎实,错误大多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基础确实不够扎实,理解水平低,思维不够活跃。
本班差生原因分析:
差生成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作业敷衍了事;2、学习态度较端正,但受思维的局限,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3、学习基础差,对学习缺乏兴趣,惰性思想严重;4、家庭因素:家长没有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没有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自身素质提高措施:
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及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丰富自己;
认真参加各种教研活动,虚心向优秀教师请教,学习他们先进的
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3、认真阅读各类教学杂志,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措施:
1、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安排教学环节;
2、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获取知识。
3、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达到“教是为不教”的目的。
转变差生方法及措施:
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信心;
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逐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
及上进心;
利用课余时间给予耐心辅导,并进行“一帮一”结队的活动,师
生共同帮助他们提高。
4、与家长联系,使学校与家庭达成共识,共同培养好学生。		教学研究重点			十二册数学单元计划
学校:  班级:  教师姓名: 制定日期:2003/2/11
单元	教学目标	重点和难点	知识前后联系		1
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圆锥	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认识常用体积、容积单位,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学会正确计算它们的体积。
使学生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和体积计算公式,学会计算体积。
发展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重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体积、表面积的计算。难点:体积概念的建立,圆锥的体积计算。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基础上教学的,从学习平面几何图形到认识立体几何图形是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几何形体体积计算的基础,为初中学习 作准备。		2
简单统计表和统计图	使学生初步了解统计的简单知识,看懂并会分析统计数据,学会绘制简单的统计表,在教师帮助下绘制的统计图。
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资料,使学生受到国情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识图,绘制统计表。难点:绘制统计图。	前几册教材和日常看到过的一些统计图表,掌握数据整理和绘制单式统计表是学习本单元的基础;学习好这些知识,,能为进一步学习和参加生产劳动打下基础。		3
比和比例	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求出比值和化简比;
使学生能应用比的意义求出比例尺和根据比例尺求图上或实际距离;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解比例;
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正、反比例,能应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有关应用题。	重点:比的意义,正反比例的意义。
难点:正反比例的意义。
	学生已经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以及简易方程,用算术方法或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单元知识,为今后学习中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打下基础。		4
总复习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数的知识,能正确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掌握几何初步知识和有关计算,发展空间观念;
掌握核计的初步知识,能绘制简单的统计表,认识有关统计图。	重点:有关数的知识,基本的计算,几何初步知识的复习。
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对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和整理,形成系统化,达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的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在系统复习小学阶段所学知识的同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002学年第十二册数学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起讫日期	教学内容		1	2.12~2.15	上学期试卷分析		2	2.16~2.2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表面积		3	2.23~3.1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4	3.2~3.8	容积和容积单位、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5	3.9~3.15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复习、单元测试		6	3.16~3.22	统计图表		7	3.23~3.29	单元测试、比的意义和性质		8	3.30~4.5	比例尺、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9	4.6~4.12	正比例、反比例		10	4.13~4.19	期中考试		11	4.20~4.26	比例应用题		12	4.27~5.3	五一长假		13	5.4~5.10	比例应用题		14	5.11~5.17	复习、单元测试		15	5.18~5.24	总复习		16	5.25~5.31	总复习		17	6.1~6.7	总复习		18	6.8~6.14	总复习		19	6.15~6.21	总复习		20	6.22~6.28	期终考试		学校:  班级:  教师姓名:  制定日期:2003/2/11
数  学  备  课  笔  记
上课日期    月    日~    月    日              总第( 26  )教时 
课题	比的意义	页码	49	作业本	28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2、弄清“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理解比的概念,能正确地求出比值。		重点和难点	重点:比的意义。
难点:沟通比和除法的关系。
		教具准备	投影		教后随笔				(一)、复习铺垫
六(1)班电子计算小组有男生5人,女生4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倍?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2、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二)教学新知
1.导入:
前面都是采用除法将两个数量进行比较,除了这种方法外,在生产实际与生活中,还有一种新的比较方法,这就是“比”,“比”的意义是什么?比的读法和写法怎样?比的各部分名称叫什么?比和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复习旧知,为主动获取新知作铺垫。		
教
学
过
程	2.展开
(1)、比的意义
如: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几倍?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几分之?
       5÷4=1             4÷5=4/5
也可以说成: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五比四,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四比五。
B.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这辆汽车的速度是多少?即:180÷3=60(千米),其中“汽车每小时的速度是60千米”,也可以说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的比是180比3。
归纳: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比的读法、写法和求比值
     引导学生阅读说出各部分的名称?比的读法和写法怎样?什么叫比值?你会求出一个比的比值吗?
比的读法和写法
如:5和4的比  读作五比四 写作5:4
一个比中,“:”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
  
小学数学第12册教案(浙教版).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小学数学第12册教案(浙教版).doc》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本类热门下载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