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小小说社会科学搜榜改进建议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教语言文字医学管理资源艺术资料数理化天文地球专业技术教育资源建筑房地产
当前位置:e书联盟 > 教育资源 > 小学初中 > 小学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全册教案(人教版(1).doc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教育语言:简体中文
教育类型:国产软件 - 小学初中 - 小学
授权方式:共享版
教育大小:535 KB
推荐星级:
更新时间:2012-02-13 09:41:07
联系方式:暂无联系方式
官方主页:Home Page
解压密码:点击这里
  • 好的评价 此教育真真棒!就请您
      50%(1)
  • 差的评价 此教育真差劲!就请您
      50%(1)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全册教案(人教版(1).doc介绍

教学进度表
周次   项目	起止时间	教学内容		1	3.1---5
	比例的基本性质		2	8---12	正反比例		3	15---19	整理和复习		4	22---26	圆柱
统计表		5	29---4.2	圆锥		6	5---9	整理和复习		7	12---16	统计表		8	19---23	统计图		9	26---30	整理和复习		10	5.1---7	休息		11	10---14	数和数和运算		12	17---21	代数和初步知识		13	24---28	应用题		14	31---6.4	量和计量		15	7---11	几何初步图形		16	14---18	简单统计		17	21---25	复习		18	28---7.2	复习		19	5---9	考试		20	12---16							
第十二册数学教学总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比例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尺知识解答简单的应用题。
2、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球半径和直径,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3、使学生会看制作含有百分数的复试统计表,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好的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空间能力。 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比例
单元目标:
1、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3、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4、通过比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启蒙教育。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的第l~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过程: 
一、教学比例的意义 
1.复习。 
     (1)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教师: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12:16?		4.5:2.7	10:6?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4.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2.教学比例的意义。 
(l)出示例1:指名学生读题。 
教师:这道题涉及到时间和路程两个量的关系,我们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表格的第一栏表示时间,单位“时”,第二栏表示路程,单位“千米”。   这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边问     边填写表格。) 
时间(时)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你能根据这个表,分别写出第一、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80:2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200:5 
然后让学生算出这两个比的比值。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0:2=40,200:5=40。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比的比值。再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 
“所以这两个比怎么样?(这两个比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相等,所以可以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80:2=200:5)像这样(指着这个式子和复习题的式子4.5:2.7=10:6)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指着比例式80:2=200:5,提问: “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引导学生观察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然后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并让学生齐读一遍。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例如判断10:12和35: 42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先要算出 10: 12=,35: 42=,所以 10:12=35:42。(以上举例边说边板书。) 
(2)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教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最后教师归纳: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3)巩固练习。 
①用手势判断下面卡片上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能,就用张开拇指和食指表示;不能就用两手的食指交叉表示。) 
6:3和12:6????	35:7和45:9		20:5和16:8?	0.8:0.4和:  		?学生判断后,指名说出判断的根据。 
②做第2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书,不抄题,直接把能组成比例的两个比写在练习本上,教师边巡视边批改,对做得不对的,让他们说说是怎样做的,看看自己做得对不对。 
③给出2、3、4、6四个数,让学生组成不同的比例(不要求举全)。 
④做练习的第3题。 
对于能组成比例的四个数,把能组成的比例写出来。组成的比例只要能成立就可以。 
第4小题,给出的四个数都是分数,在写比例式时,也要让学生写成分数形式。 
二、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科书第10页看第6行到9行。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内项。(学生看书时,教师板书:80:2=200:5) 
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出的比例的外项、内项。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接着板书如下: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我们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在比例的意义后面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请同学们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教师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80×5=400 
两个内项的积是 2×200=400 
“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板书:80×5=2×200“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成立都是这样的呢?”让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式。 
通过计算,大家发现所有的比例式都有这个共同的规律,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规律说出来?”可多让一些学生说,说得不完整也没关系,让后说的同学在先说的同学的基础上说得更完整。 
最后教师归纳并板书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说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指着80:2=200:5)教师边问边改写成:? 
“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内项呢?” 
“因为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所以,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怎么样?”边问边画出交叉线,如: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板书:80×5=2×200 
3.巩固练习。 
教师:前面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我们是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的。 
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后,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成比例。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3:4和6:8能不能组成比例。 
教师:我们可以这样想:先假设3:4和6:8可以组成比例。再算出两个外项的积(板书:两个外项的积: 3×8= 24)和两个内项的积(板书:两个内项的积: 4 × 6=24)。因为 3 × 8=4 × 6(板书出来),也就是说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所以3:4和6:8可以组成比例。(边说边板书:3:4=6:8) 
(2)做第3页“做一做”的第1题。 
三、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填空
3、先应用比的意义,再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那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 6:9和 9 :12          (2)1.4 :2 和 7:10          (3) 0.5 :0 .2和5/8 :1/4
4、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写成几组就组几组)
      2 、3 、4和6
四、作业 
练习的第3题。 
2、解比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解比例的内容,练习的第4~9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解比例。(板书课题) 
二、新课 
教师:什么叫做解比例呢?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全册教案(人教版(1).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

电子书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即日起,本站所有电子书免费、无限量下载下载,去掉了每日50个下载的限制
* 本站尽量竭尽努力将电子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全册教案(人教版(1).doc》提供的版本是完整的,全集下载
* 本站站内提供的所有电子书、E书均是由网上搜集,若侵犯了你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通知我们!

本类热门下载

Copyright © 2005-2020 www.book1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