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魏家鹏 电话:13806465359 电邮:1030313214@163.com 黄瓜的生物学性状 黄瓜起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热带森林温湿地区。原产地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土壤腐殖质含量高,保水能力强,但土层较薄,光昭差,黄瓜只有沿树干上升才能争取阳光。 黄瓜根系属浅根系。根系集中于植株周围30厘米左右的范围内,分布在表土以下15~20厘米处,是弱根系,对外界环境反应敏感,当土壤缺水或肥料浓度过高时,根系会出现早衰或死亡。黄瓜是典型的喜水喜肥而又不耐肥怕涝的蔬菜。黄瓜易产生不定根,嫁接的黄瓜苗在育苗或定植时,如果栽植过深而把接口处埋入土壤中,或整架落蔓时茎蔓着地往往因接穗的处茎节产生不定根而扎入土壤中,失去嫁接防病的意义。黄瓜的主根木栓化早,断根后再生能力差,因此不可在秧苗过大时定植,且要尽可能减轻伤根。黄瓜茎是蔓生性,故也称为蔓。长度依品种类型而异,晚熟品种茎蔓较长,可达3-8米,早熟品种一般茎蔓较短,有的短到1米左右。黄瓜叶分为子叶真叶,叶片呈掌状五角形。花是雌雄同株异花,果实是由子房和花托发育而成,植物学上叫假浆果。种子扁平长椭园形,黄白色。 黄瓜的生育周期 黄瓜的一个生育周期分为发芽期、幼苗期、初花期、结果期。从播种以后到第一片真叶出现发芽期,时间为5~6天。从第1片真叶出现到4~5片真叶期定植前称为幼苗期。需30 ~40天,此期是花芽分化和奠定前期产量的时期在温、湿度管理上要做到两高两低,出苗前温度和湿度都高,雌花出苗后温度和湿度都低,定植后缓苗期内温度和湿度都高,缓苗后温度和湿度降低。此期管理的主攻方向是在促进根系发育的同时,促进花芽分化,增加雌花花芽分化形成的比例。苗期采取12 ~15℃的夜间低温则雌花数量增加,并降低坐瓜节位,短日照处理有利于雌花形成。从4~5片真叶期定植到第一朵花开放时为初花期。从根瓜坐住直到拉秧为结瓜期。 黄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对光的要求:黄瓜是瓜类作物中比较耐弱光的,光饱合点和光补偿点分别为5﹒5~6﹒6万勒克斯和0﹒2~0﹒3万勒克斯。黄瓜主要需要的光质是400 ~500纳米波长的青光部分和600 ~700纳米波长的红光部分。对温度的要求: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2﹒7℃,最适宜温度为28 ~30℃,35℃以上时发芽率降低。根系伸长的最适宜温度为30 ~32℃,低于8℃根系不能伸长,高于32℃根系伸长停止。根系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3 ~25℃,最低在15℃。昼夜温差在12℃左右为宜。黄瓜对湿度的要求:适宜的土壤湿度为85% ~95%, 空气湿度白天为80%,夜间90%。黄瓜对土壤的要求:对土壤的选择不太严格,微酸性及弱碱性的土壤都能适应,PH值5﹒5 ~7﹒6的土壤比较理想。但以PH值6﹒5为最佳。每生产100千克黄瓜,吸收三要素的比例量大约为氮素280 ~ 290克,五氧化二磷90 ~185克,氧化钾90 0~1000克。 黄瓜的栽培品种 黄瓜在保护地栽培的品种要求具有产量高、坐瓜节位低、连续结瓜能力强、耐低温弱光的能力强,具有一定的抗病力。生产上采用较多的品种为: 新泰密刺︰山东省新泰市黄瓜研究所选育而成。适宜于冬春棚室栽培植株生长势较强,节间短。以主蔓结瓜为主,根瓜着生于3~5节,瓜码密,刺白色。瓜长棒形,瓜色深绿,商品瓜长30抗厘米左右。早熟、品质好,耐寒性较强。 长春密刺:该品种适宜于冬春棚室内种植。其生长势中等。主蔓结瓜,节间短,坐瓜节位低,根瓜着生于3~5节,侧蔓可结回头瓜。瓜长棒形,深绿色,有光泽,棱小刺白色,刺瘤密生,瓜长30厘米左右,瓜把较短、瓜皮较薄,品质优,早熟性好。棚室内栽培耐弱光性好,抗寒性强易感霜霉病及白粉病。 黄瓜的栽培品种 津优2号:天津市黄瓜研究所育成的适宜早春和秋延后大棚保护地栽培的专用黄瓜品种。主要特点是较早熟,商品性好,兼抗多种病害,优质丰产,抗逆性强。一般亩产量能达到1万公斤以上。 津研5号:天津市黄瓜研究所从津研2号和长春密刺的杂交后代中选 育而成。中熟偏早,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植株生长势强,叶片肥大,叶色深绿,有侧蔓。瓜条棒形,棱瘤明显,刺白色,嫩瓜长30厘米左右,品质好。该品种主侧蔓可同时结瓜,回头瓜多,采收期长,丰产性好。 中农12号: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中早熟一代杂交种。该品种生长势强,第一雌花着生于主蔓第3~5节,每隔2 ~4片叶出现一雌花,瓜码较密。瓜条长30厘米左右,横径3﹒5厘米,单瓜重200克左右,瓜色深绿,有光泽,无黄色条纹,刺瘤中,瓜把短,质脆,味甜。前期产量高,丰产性好,抗霜霉病,白粉病,角斑病等多种病害。是棚室保护地冬春茬栽培的高产品种之一。 黄瓜的栽培品种 津春4号:由天津市科研所1990年利用杂交优势配制的杂交一代品种,是替代目前各地主栽品种津研4号的优良品种。该品种被列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优秀项目,并被命名为天津市农业名牌产品。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强,分枝多,叶片较大,较厚,深绿色,以主蔓结瓜为主,主侧蔓均有结瓜能力,且有回头瓜。瓜条棍棒形,白刺,棱瘤分明。瓜条长30~50厘米,单瓜重量200克左右,心室小于横径的1/2,瓜把长约为全瓜的1/7,瓜条绿色偏深,有光泽,肉厚、致密清香,商品性状好,该品质抗病能力强,丰产性好。 黄瓜栽培品种除常见的长黄瓜类型外,还常见有些保护地栽培无刺短黄瓜类型。这种类型的黄瓜品种有: 萨瑞格(HA-454):无限生长型,植株生长旺盛,早熟,单性结实,全部为雌花,杂交品种。产量极高,低温坐果能力极强,瓜长14~16厘米,大小均匀,整齐度高,果实圆柱形,暗绿色,表面光滑无刺,口味佳。对白粉病有抗性,采果期非常集中,极具高产品质。耐低温,适宜于秋、冬季栽植。是保护地栽培的最佳品种之一。此外,还有MK160等品种。 保护地黄瓜定植前的准备工作 一、肥料的准备:在定植前一个月将要使用的肥料进行腐熟,具体方法是将所使用的肥料每亩10-20立方有机肥、过磷酸钙100公斤加水混匀后,用薄膜密封,进行高温腐熟,待肥温下降以后可施于保护地中。 二、保护地消毒:保护地消毒包括保护地周围杂草的清理和保护地内前茬蔬菜病株残体的清理以及保护地内土壤的消毒。杂草是一些传毒昆虫的中间寄主,清除杂草有利于减少传毒昆虫的基数,减少病害的发生。清除保护地内前茬作物的病株残体也能显著减少土传病害的基数,降低下茬作物土传病害的发病率。保护地土壤消毒的方法有药物消毒和日光高温消毒,在生产上通常是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用,方法是在定植前一个月,对保护地内土壤进行深翻30厘米以上,结合深翻施入充分腐熟的肥料,将棚膜上好后,密闭两周左右的时土壤表面可用旧薄膜覆盖密闭,这期间在天气晴好的条件下,土壤内温度可达到65℃以上,可杀死土壤中的大部分病原物,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 土壤消毒的方法 如果前茬蔬菜的土传病害发生严重,可结合土壤深翻,用5%的石灰氮进行处理。每亩用商品石灰氮80公斤,用量过大,能造成烧苗,用量过少,只能起到氮肥的作用。在土壤深翻前,湿度以攥成团不散为宜,把石灰氮均匀撒到土壤表面上,同时每亩施用截成2到3厘米长的麦秸或麦糠(稻壳)200千克,以补充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深翻后,通过多次耙地使石灰氮与土壤充分混匀,然后用薄膜把土壤封闭,维持2周以上,当土温上升后再下降到原来温度时可揭去薄膜进行起垄作业。 保护地内环境消毒可
黄瓜高效栽培技术.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