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内科学 陈星星 Email: cxx922@163.com 绪论 内科学的概念; 范畴; 特点(理论性强、系统性强、实践性强); 研究方向; 学习方法。 兽医内科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 家畜内科学(Domestic animal medicine)是研究家畜非传染性内部器官疾病为主的一门综合性临床学科,运用系统的理论及相应的诊疗手段,研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规律、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转归、诊断和防治等的理论与临床实践问题。 家畜内科学的内容 家畜内科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消化器官疾病、呼吸器官疾病、心血管疾病、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泌尿器官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及中毒性疾病等。根据家畜内科学的概念,还应包括遗传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 现代家畜内科学的范围迅速扩大,内容不断丰富,除家畜家禽外,还涉及到伴侣动物、观赏动物、毛皮动物、实验动物、野生动物和水生动物等 兽医内科学的发展史 兽医内科,是前人在与畜禽疾病长期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栽培植物、圈养动物、医药卫生的重要起源中心之一,因此我国的兽医内科学源远流长,成就辉煌,在古代曾位居世界前列。 西周时,出现专职医疗家畜的兽医,王室中隶属于医师之下,初现萌芽。 春秋战国时期,精于治疗马匹中暑。 汉代,治疗马痉挛性腹痛。 晋代,治疗马、牛肠便秘。 隋唐,畜牧业走向繁荣,兽医书籍诞生。 唐代,司马李石对隋代以前的兽医著作和经验整理汇编《司牧安骥集》,是我国最早一部兽医书籍。 宋朝,建立兽医院,出版了多部专著,《贾枕医牛经》、《贾朴牛书》、《疗驼经》等。 明清,兽医发展达到新高峰,兽医著作,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元亨疗马集》、《牛经大全》、《猪经切要》、《相牛心境要览》、《活兽慈丹》等,除了马外,还涉及黄牛、水牛、猪病、羊病、犬病等。 现代兽医内科学 我国早期兽医内科病的防治与实践,有着辉煌历史和学术成就,由于历史局限性,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兽医内科学”。 随后,开办的北洋马医学堂、清华学校、南通学院、中央大学等学校,高等兽医教育和近代兽医内科学科开始建立。 《兽医内科学纲要》(崔步瀛) 《马氏内科诊断学》(罗清生) 《家畜内科学》(贾清汉) 第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概述 消化系统的重要性 消化系统组成 消化系统的防卫机能 消化液 唾液中含有溶菌酶,有杀菌和净化口腔作用 胃液、胆汁也都有抗菌、抑菌作用 肠绒毛上皮 淋巴网状组织 第一节 口炎 概念:口腔粘膜的炎症。 病因: ⒈饲料粗硬或有尖锐异物刺伤口腔粘膜。(麦芒等,多刺入舌系粘膜)。 ⒉食入有刺激性食物或药物。 ⒊继发性咽炎,血斑病,VA缺乏或其它中毒疾病,传染病(牛恶性卡他热、口蹄疫、坏死杆菌病,犬瘟热等)。 症状:采食困难,咀嚼困难,流涎,口腔有大量粘液,口腔粘膜红肿,热痛。 分类 卡他性:口腔粘膜表层的轻度炎症。 水泡性:口腔粘膜上生成充满透明浆液水疱为特征的炎症。 溃疡性:口腔粘膜糜烂、坏死为特征的炎症。 纤维素性 第二节:咽、食道疾病一、咽炎 (pharyngitis) 概念 咽炎是指咽部粘膜及其邻近组织的炎症 详细地讲: 咽炎是指扁桃体、软颚、咽部淋巴结和咽部粘膜及肌层的炎症。 临床特点 流涎、流鼻液 吞咽障碍 咳嗽 咽部触诊:肿胀、疼痛。 咽炎 :分类 炎症渗出物性质 卡它性咽炎 格鲁布性咽炎(纤维素性咽炎) 化脓性咽炎(蜂窝织性咽炎) 细菌或病毒沿着损伤的粘膜或淋巴侵入到深部组织,形成多个化脓灶。 病程 急性咽炎、慢性咽炎。 病因 原发性咽炎、继发性咽炎 咽炎:病因 咽炎多由咽部粘膜损伤所致,故凡能引起咽部粘膜损伤的一切因素都能引起咽炎发生 机械因子 化学因子 抵抗力下降 受寒、感冒或过劳,是咽炎的主要原因。诱因:气侯突变、长途运输、过劳、饲料中维生素缺乏等 继发 如猪瘟、鸡ND、巴氏杆菌、传支、传喉等 咽炎:发病机理 咽的解剖学位置很重要 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同通道 与鼻、舌、喉相连,两侧有扁桃体 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纤维分布 因此当机体抵抗力降低、防卫能力减弱时,极易受到条件性致病菌的侵害,导致咽部粘膜的炎性反应。 咽炎:发病机制 咽炎→红肿热痛 →头颈伸直、下咽困难(吞咽机能障碍)、流涎→卡它性、格鲁布性、蜂窝织性咽炎→扁桃体肿胀。 咽炎:临床症状 1.疼痛 头颈伸直,不安。 2.流涎 炎症刺激促进分泌物增多。 吞咽障碍。 3.厌食,吞咽障碍 水及液体饲料能咽,干饲料吞咽后表现疼痛,痛苦,严重时饲料从口鼻反流。 4.?咽部检查 咽部肿胀、增温,触诊时咽部敏感,有时出现咳嗽。 5.猪 常伴发下颌淋巴结肿胀,压迫气管,造成呼吸困难。 咽炎:临床症状 6. 咳嗽 如咽炎蔓延到喉部,则出现频频咳嗽。 7.?全身症状 如发生蜂窝织炎,则有: ①呼吸困难:听诊肺部无变化。 ②体温升高 ③白细胞增多,核左移。 以上是急性咽炎的特征,慢性咽炎主要是病程长,出现吞咽困难、咳嗽。 咽炎 病程及预后 原发性急性:3—4天达到极期(高峰)。 格鲁布性或蜂窝织性咽炎:病程长,往往继发肺炎及败血症。 诊断 临床特征 咽炎:鉴别诊断 1.咽梗阻 由异物引起,咽部有异物阻塞,出现吞咽障碍。特点是: ①突然发生。 ②咽部触诊发现有异物阻塞。 2.食道阻塞 3.喉炎 以咳嗽为主。 咽炎为吞咽障碍为主。 咽炎:治疗1 加强护理 给予柔软易消化饲料,避免给予有刺激性的饲料; 对吞咽障碍的,应及时输液,维持其营养。 消肿、消炎 中成药,两种: ①青黛散: 青黛、儿茶、黄柏各50克,磨碎过筛 冰片 5 克,吸入或含服 明矾 25克 ②冰硼散:冰片、朱砂、炉甘石(为天然产的菱锌矿,一种含碳酸锌的矿石)、硼砂等分。 抗生素 咽炎:治疗2 清洁口腔 0.01pp水(KMnO4)、3%明矾液 、1%硼酸 收敛 碘甘油 呼吸困难 气管切开 非特异性疗法 用异种动物的血清,牛20—30ml,猪5–10ml,或用脱脂乳也可,皮下或肌肉注射,具良好效果。 封闭疗法 重剧性咽炎,呼吸困难、发生窒息现象时,用0.25%普鲁卡因溶液,牛50ml,猪20ml,结合应用青霉素进行咽喉封闭,具有一定效果。 二、食道阻塞(oesophageal obstruction ) 概念 食道阻塞是异物或食块阻塞于食道的某一段,引起以急性吞咽障碍为特征的一种急症。 临床特点 ①突然发生吞咽障碍。 ②流涎。 ③牛、羊发生急性瘤胃臌气。 分类 阻塞的部位 颈部食道阻塞、胸部食道阻塞。 阻塞的程度 完全食道阻塞、不完全食道阻塞。 食道阻塞:病因 多由于唾液分泌障碍,或食块太大。 原发性病因 饲喂不规则。特别是长期饥饿,引起采食、唾液分泌、食管壁蠕动机能紊乱。 加工调制不当。块根、块茎类饲料太大。牛吃食时不细嚼,用舌头卷送,易引起阻塞 饲喂过程中家畜受惊、争抢。如成群的狗在抢骨头时易发生。 过劳:肌肉、神经紧张性降低。 继发性病因 矿物质代谢障碍:异食癖。 手术麻醉后饲喂。 食道阻塞:发病机理 阻塞部位 牛:咽后部,颈中下部。 马、狗:胸部食道。 阻塞的影响 分泌增强 触诊可摸到食管松软,插入胃管可感觉到阻塞物的存在。
家畜内科学.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