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类抗生素 本文主要对青霉素类影响抗菌作用的主要因素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制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应注意的问题青霉素类药物的配伍禁忌 霉素类 β-内酰胺类 抗生素青霉素类是一类重要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它们可由发酵液提取或半合成而制得,各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均相似,内酰胺类抗生素与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结合而阻碍细菌细胞壁粘肽的合成,使之不能交联而造成细胞壁的缺损,致使细菌细胞破裂而死亡。这一过程发生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因此本类药物为繁殖期杀菌药。细菌细胞有细胞壁,而哺乳动物的细胞无细胞壁,故此青霉素类对细胞的毒性很低,有效抗菌浓度的青霉素对细胞几乎无任何影响。类类可分为:天然青霉素和半合成青霉素1)耐酸青霉素 苯氧青霉素包括青霉素V和苯氧乙基青霉素2)耐酶青霉素 化学结构特点是通过酰基侧链(R1)的空间位障作用保护了β-内酰胺环,使其不易被酶水解,耐酸、耐酶、可口服。用于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感染。常用苯唑西林(新青霉素),氯唑西林,双氯西林与氟氯西林。广谱青霉素 对革兰阳性及阴性菌都有杀菌作用,还耐酸可口服,但不耐酶,对绿脓杆菌无效。常用氨苄西林, 阿莫西林, 匹氨西林。4)抗绿脓杆菌广谱青霉素 其抗菌谱与氨苄西林相似。特点是对绿脓杆菌及变形杆菌作用较强。常用羧苄西林 磺苄西林 替卡西林,呋苄西林,(抗绿脓杆菌较羧苄西林强6~10倍),阿洛西林,哌拉西林。抗菌作用的主要因素抗菌作用的因素药物透过革兰阳性菌细胞壁或阴性菌脂蛋白外膜(即第一道穿透屏障)的难易对β-内酰胺酶(第二道酶水解屏障)的稳定性对抗菌作用靶位PBPs的亲和性。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制 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制可概括为1)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青霉素酶、头孢菌素酶等)使易感抗生素水解而灭活对革兰阴性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的广谱青霉素和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其耐药发生机制不是由于抗生素被β-内酰胺酶水解 ,而是由于抗生素与大量的β-内酰胺酶迅速、牢固结合,使其停留于胞膜外间隙中,因而不能进入靶位(PBPs)发生抗菌作用。此种β-内酰胺酶的非水解机制又称为“牵制机制”PBPs靶蛋白与抗生素亲和力降低、PBPs增多或产生新的PBPs均可使抗生素失去抗菌作用。4)细菌的细胞壁或外膜的通透性改变,使抗生素不能或很少进入细菌体内到达作用靶位。由于细菌缺少自溶酶而出现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即抗生素具有正常的抑菌作用,但杀菌作用差。β-内酰胺酶的耐受性有显著效果[1]。 4.青霉素类药物的配伍禁忌1)不可与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等合用。因为红霉素等是快效抑菌剂,当服用红霉素等药物后,细菌生长受到抑制,使青霉素无法发挥杀菌作用,从而降低药效[7]。不可与碱性药物合用。如在含青霉素的溶液中加入氨茶碱、碳酸氢钠或磺胺嘧啶钠等,可使混合液的pH>8,青霉素可因此失去活性。3)青霉素在偏酸性的葡萄糖输液中不稳定,长时间静滴过程中会发生分解,不仅疗效下降,而且更易引起过敏反应。因此青霉素应尽量用生理盐水配制滴注,且滴注时间不可过长。[8]。(4)青霉素在干燥状态下较稳定,一旦溶解即不断分解。其溶液放置的时间越长,分解也越多,且致敏物质也不断增加。因此要“现配现用”,不宜溶解后存放,以保证药效,减少致敏物质的产生。5)每日一次静滴给药方法并不可取。因为当停止滴入后,体内药物迅速消除,待第二天给药,因间隔时间过长,细菌又大量繁殖。6)在抢救感染性休克时,不宜与阿拉明或新福林混合静滴。因为阿拉明与青霉素G可起化学反应,生成酒石酸钾(钠),影响两者的效价;新福林与青霉素G钾(钠),可生成氯化钾(钠),使两者效价均降低。7)不可与维生素C混合静滴。因为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使青霉素分解破坏,且维生素C注射液中的每一种成分,都能影响氨苯青霉素的稳定性,使其降效或失效。8)不可与含醇的药物合用,如氢化可的松、氯霉素等均以乙醇为溶媒,乙醇能加速β-内酰胺环水解,而使青霉素降效。9)青霉素与酚妥拉明、去甲肾上腺素、阿托品、扑尔敏、辅酶A、细胞色素C、维生素B6、催产素、利血平、苯妥英钠、氯丙臻、异丙臻等药混合后,可发生沉淀、混浊或变色,应禁忌混合静滴10)不宜与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维生素C、氨基糖甙类合并静注。和其他抗生素联合使用 可以和其他抗生素联合使用以增强它的药效如一种有增效作用的青霉素溶酶A99在兽医临床上可以很好的应用。A99是一种能够提高青霉素钾或钠盐及氨苄青霉素的临床药效,可以防止青霉素过敏反应,并具有抗炎、清热、改善消化,集多功能为一体的增效剂[9]。在治疗事例上也有很好的体现,如在治疗一例猪梭菌性肠炎(又称C型仔猪红痢病)的病例中,采用青霉素配合链霉素做成舐剂对仔猪红痢病进行预防实验,效果显著[10]。在另一例治疗奶牛乳腺炎的病例中,抗生素的联合使用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乳腺炎是影响奶产量的重要疾病之一,如何在干乳期有效地防治乳腺炎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国内牧场通常采用青霉素、链霉素组合制剂来防治乳腺炎,它们对链球菌的效果较好,但对葡萄球菌效力较差,且会产生抗球菌。浙江农业大学研制的复方(长效)青霉素油剂(TA--125)对防治干乳期及产后初期乳腺炎有良效,据此研制出的苄星邻氯青霉素(油剂注射剂)有更好的效果[11]。而用青霉素混合油剂(由普鲁卡因青霉素和硫酚链霉素混合而成的灭菌制剂)治疗奶牛干乳期的乳房炎在兽医临床上也广泛应用[12][13]。还有许多复方制剂如阿莫克拉夫等药可以增效[14]。 青霉素的检测 青霉素是目前我国最常用的抗菌药之一,为兽医临床的首选药。近几年来,在兽药市场上出现了以无抗菌药效的葡萄糖冒充青霉素的假劣产品,严重妨碍了畜禽疾病的治疗,同时也对我们进行青霉素含量的定量分析监测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目前用测定青霉素和葡萄糖单方含量时分别采用酸碱法和旋光度法,但对青霉素和葡萄糖混合物则不能用酸碱法准确测定青霉素。因为葡萄糖在碱性条件下水浴后也显红色,干扰终点判断。所以就摸索出用碘量法准确测定混有葡萄糖的劣质产品中青霉素的含量[15]。在畜牧业生产中。家畜人工受精作为先进的繁殖技术中在转化生产力方面取得显著效益,越来月受到重视。在家畜人工受精技术中,家畜精液的稀释是重要环节之一。一些微生物在-196℃下尚不能完全冻死。解冻后仍具致病力。所以在禽畜的精液保存过程中,为有效的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和滋生,绝大多数家畜精液稀释液配方中都要加入青霉素、链霉素等抗菌药物。其加量一般为每100ml稀释液中添加5—10万单位为宜。因此如何检测家畜冷冻精液中青霉素的含量,这将是拓宽兽药检验为畜牧业生产服务的又一次值得开发和探讨的课题。后经研究发现“碘量法”很可行,很有效[16]。 7. 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应注意的问题.1 过敏反应 尽管青霉素类药物毒性较低,但有少数对本类药物过敏,如产生皮疹、药物热、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以后者最为凶险,常于注射或皮试时发生,大约50%在几秒钟至5分钟内发生,其余在20分钟左右发生,应十分注意。凡初次注射或停药3大后再用者,都应做皮肤过敏试验。如果皮试阴性(可以使用),但出现胸闷、气喘、皮肤发痒等异常症状者,也不宜注射。注射青霉素后,应观察20分钟,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用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等抢救。[2]。也可建立一种检测犬青霉素过敏
青霉素类抗生素药物.doc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