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肉的保鲜技术 肉的保鲜技术 4.食盐 食盐的贮藏保鲜效果最主要是在食盐脱水作用下的二次效应。食盐除脱水作用外,还有氯离子对微生物的直接作用;对食盐水中氧的不溶性及二氧化碳灵敏度作用;阻碍蛋白质分解酶的作用;通过渗透压抑制微生物发育的作用等。但要抑制微生物的发育,食盐浓度至少要在8﹪~10﹪以上,并且食盐浓度达到15﹪~20﹪以上时才可起到防腐作用。这就要求作为栅栏因子的盐必须与其他栅栏因子配合使用,如硝酸盐等,以增强其抑菌作用。 肉的保鲜技术 第三节 肉的新鲜度检验 一、感官检验 感官检验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视觉 肉的色泽、干湿程度、组织状态等。 2.嗅觉 肉的气味(香、臭、腥、膻等)的有无、强弱。 3.味觉 肉汤的滋味是否鲜美、香甜、苦涩、酸臭等。 4.触觉 触压肉块,判断其组织弹性、黏滑程度以及纤维的嫩度等。 5.听觉 检查冻肉时听其敲击音的清脆或混浊度。 肉的保鲜技术 进行感官检查时,要注意光线明亮、温度适宜、空气清新、周围不得有挥发性物质。当长时间检查大批样品时,会引起感官上的疲劳,应做适当休息,例如闭目片刻,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温水漱口等。感官检查方法简便易行,比较可靠,但只有深度腐败时才能被察觉,并且不能反映出腐败分解产物的客观指标。肉汤检查是把被检查的肉切成质量为2~3g的若干小块放入盛有冷水的烧瓶内,瓶口用玻璃盖盖好,把水煮沸。然后把盖揭开闻其气味,同时注意肉汤的透明度及其表面浮游脂肪的状态。 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中规定的畜禽肉的感官指标见表3-7、表3-8、表3-9、表3-10 ,牛肉感官指标见表1-5。 肉的保鲜技术 表3-7 猪肉感官标准(GB 9959.1-2001) 项 目 鲜片猪肉 冻片猪肉(解冻后) 色泽 肌肉色泽鲜红或深红,有光泽;脂肪呈乳白色或粉白色 肌肉有光泽,色鲜红;脂肪呈乳白,无霉点 弹性(组织状态) 指压后的凹陷立即恢复 肉质紧密,有坚实感 粘度 外表微干或微湿润,不粘手 外表及切面湿润,不粘手 气味 具有鲜猪肉正常气味。煮沸后肉汤透明澄清,脂肪团聚于液面,具有香味 具有冻猪肉正常气味。煮沸后肉汤透明澄清,脂肪团聚于液面,无异味 肉的保鲜技术 表3-8 羊肉感官标准(GB 9961-2001) 项 目 鲜羊肉 冻羊肉 色泽 肌肉色泽鲜红或深红,有光泽;脂肪呈乳白色或淡黄色 肌肉有光泽,色鲜艳;脂肪呈乳白 弹性(组织状态) 指压后的凹陷立即恢复 肉质紧密,有坚实感,肌纤维韧性强 粘度 外表微干或有风干膜,不粘手 外表微干或有风干膜,或湿润,不粘手 气味 具有新鲜羊肉正常气体。煮沸后肉汤透明澄清,脂肪团聚于液面,具有香味 具有羊肉正常气味。煮沸后肉汤透明澄清,脂肪团聚于液面,无异味 肉的保鲜技术 表3-9 兔肉感官标准(GB/T 17239-1998) 项目 带骨鲜兔肉、去骨鲜兔肉、分割鲜兔肉 带骨冻兔肉、去骨冻兔肉、分割冻兔肉 色泽 瘦肉呈均匀的鲜红色,有光泽;脂肪呈白色或微黄色 瘦肉呈均匀的鲜红色;脂肪呈乳白色或浅黄色;无霉点 组织状态 有弹性,指压后的凹陷部位立即恢复 肉质紧密,有坚实感 气味 具有鲜兔肉正常气味,无异味 具有冻兔肉正常气味,无异味 粘性 表面较干或微湿润,不粘手 表面微湿润,不粘手 煮沸后肉汤 表面澄清透明,脂肪团聚于水面,有兔肉香味 基本澄清透明,脂肪团聚于水面,无异味 肉的保鲜技术 表3-10 禽肉感官标准(GB 16869-2000) 项 目 鲜禽产品 冻禽产品(解冻后) 组织状态 肌肉有弹性,经指压后凹陷部位立即恢复原位 肌肉经指压后凹陷部位恢复较慢,不能完全恢复原状 色泽 表皮和肌肉切面有光泽,具有禽种固有的色泽 气味 具有禽种固有的气味,无异味 煮沸后肉汤 透明澄清,脂肪团聚于液面,具固有香味 淤血 淤血面积大于1 cm2时 淤血面积小于1 cm2时 ? 不允许存在 不得超过抽样量的2% 硬杆毛,根/l0kg ≤ 1 肉眼可见异物 不得检出 注:淤血面积以单一整禽或单一分割禽体的1片淤血面积计。 肉的保鲜技术 二、实验室检验 (一)理化检验 肉类腐败变质的分解产物极其复杂。由于腐败变质阶段、肉自身性状和环境因素的不同,分解产物的种类和数量也不相同,多年来许多人曾多方面探索肉腐败变质的理化检验指标,提出多种实验室检验方法,但迄今证明挥发性盐基氮在肉的变质过程中,能有规律地反映肉品质量鲜度变化,新鲜肉和变质肉之间差异非常显著,并与感官变化一致,是评定肉品质量鲜度变化的客观指标。pH的测定,随肉的成熟度和采样部位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所以不宜作为生产上检验肉品鲜度质量的依据。肉中氨的含量虽然随着鲜肉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但是该测定方法本身并不严格,判定标准很难确定。 肉的保鲜技术 水解冻法还可采用喷淋解冻。根据肉的形状、大小和包装方式,也可采用空气解冻与喷淋解冻相结合的方法。 水解冻的肉表面色泽呈浅粉红或近乎白色,湿润;表面吸收水分,使肉的重量增加3﹪左右。静水浸渍解冻时水中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加。包装的分割肉在水中解冻较好。 生产实践中要根据肉的形状、大小、包装方式、肉的质量、污染程度以及生产需要等,采取适宜的解冻方法。而且还要根据生产的需要,将肉解冻到完全解冻状态或半解冻状态。 肉的保鲜技术 (二)解冻肉的质量变化 1.肉汁流失 肉汁流失是解冻中常出现的对肉的质量影响最大的问题。影响肉汁流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控制,可使肉汁流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1)内在因素 肉的pH愈接近其肌球蛋白的等电点,肉汁流失愈多。 冰晶越大,肌肉组织的损伤程度越大,流失的肉汁越多。 (2)工艺因素 ①缓慢冻结的肉,解冻时可逆性小,肉汁流失多。②冻藏温度和冻藏时间不同,解冻时肉汁流失各异。③冻藏温度低且稳定,解冻时肉汁流失少,否则反之。④缓慢解冻肉汁流失少,快速解冻肉汁流失多。 肉的保鲜技术 一般认为,10℃以下的低温解冻可使肉保持较少的肉汁流失。 2.营养成分的变化 由于解冻造成的肉汁流失,导致肉的重量减轻,水溶性维生素和肌浆蛋白等营养成分减少。此外,反复冻结会导致肉的品质恶化,如组织结构变差,形成胆固醇氧化物等。 肉的保鲜技术 第二节 肉的其他保鲜技术 一、辐照保鲜技术 (一)辐照的基本原理 1.辐照源 辐照源是进行食品辐照杀菌最基本的工具。常用的辐照源有电子束辐照源(产生电子射线)、x射线源和放射性同位素源。用于肉类辐照保鲜的辐照源主要是放射性同位素源,如60Co和137Cs辐照源,60Co最为常用。 肉的保鲜技术 (1)α、β、γ射线的形成及特性 α射线是从原子核中射出的带正电的高速离子流;β射线则是带负电的高速粒子流;γ射线是一种光子流,它是原子核从高能态跃迁到低能态时放出的。γ射线的能量最大,约为几十
肉的保鲜技术.ppt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