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生产、贸易、价格波动与粮食安全应对策略包宗顺摘 要:对FAO全球176个粮食主产国的统计资料分析显示,1990年以来世界粮食生产的长期趋势有二个重要特征:一方面人均粮食产量持续增加的国家多于人均粮食产量减少的国家,粮食增产国家的人均粮食产量增加幅度也大大高于减产国家人均产量减少的幅度,世界粮食生产的增长速度总体上快于人口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在能源短缺和价格不断上涨、世界经济动荡加剧等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下,粮食生产成本快速上升,国际粮食贸易和市场价格波动剧烈,粮食安全风险在加大。2005-07年间与1990-92年间相比,按世界各国人均产量增长率的算术平均计算,小麦人均产量增长16.96%,玉米增长69.17%,大豆增长172.92%,稻米增长22.90%。人均粮食产量增加的国家数也明显多于减少的国家。因此可以断定:2007年中期开始的一轮国际粮食价格超常规大幅度上涨,应与全球粮食生产供给没多大关联,也即并非全球粮食生产失衡所致,而是能源大幅度涨价导致粮食生产成本增加、金融市场的炒作、生物能源对粮食的消耗和一些国家对粮食贸易的限制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能源价格上涨和金融市场炒作则是关键性因素,对不同粮食品种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稻米的价格波动“异峰突起”,远超过其他粮食种类,国际贸易形势相对严峻得多。与过去的30年相比,世界粮食市场价格底部已明显抬高,粮食市场平均价格将很有可能长期在高位波动运行。针对上述情况,我国迫切需要确立系统的粮食安全应对策略,包括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合理的粮食自给率和粮食储备规模,尽快健全粮食安全监测预警机制和应急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央、地方粮食储备调节体系,规范地方储备粮管理,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价格波动特点,灵活调节粮食进出口数量,扩大粮食进口国范围,分散粮食进口风险。关键词:世界市场 贸易 粮食安全 对策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已日显重要。所谓粮食安全,目前世界各国政府和研究机构广泛认同FAO对于粮食安全的定义:“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获得充足、安全和富有营养的食物,满足其积极、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和食物喜爱”。本文在着重分析世界粮食生产、贸易和价格波动的长期趋势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粮食安全应对策略。一、1990年以来世界粮食生产变动趋势1、世界小麦生产变动趋势1990—2007年间,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的全世界95个小麦主要生产国中,按各国产量增长或减少幅度的算术平均计算(下同),总体人均小麦产量增加16.96 %。人均小麦产量增加的国家共有42个,占比44.2%,人均水平的算术平均增产幅度为70.16%。产量减少的国家有47个,占比49.47%,人均减产算术平均幅度为28.42%。不增不减的国家6个。从前苏联独立出来的一批北亚国家小麦增产幅度位于全球前列,土库曼斯坦小麦人均生产量由1990-1992期间的153公斤增加到2005-2007年间的597公斤,增加了2.9倍多。2、世界玉米生产变动趋势1990—2007年间,136个玉米主要生产国中,按各国增减比例的算术平均计算,总体人均产量增加69.17 %。人均产量增加的国家79个,占比58.09%,平均增产幅度139.63%。人均玉米产量减少的国家有45个,占比49.47%。平均减产幅度为36.08%。产量不增不减的国家有12个,占8.82%;南美和东欧的几个国家玉米生产增长幅度领先全球,增长最多的阿根廷,2005-2007年间比1990-1992年间人均增产242公斤(详见表1)。表1 1990—2007年间玉米主产国人均产量增减变动情况小 麦玉 米国家(个)占比%平均增减比例(%)国家(个)占比%平均增减比例 (%)合计9510016.9613610069.17人均产量增加的国家4244.21 70.167958.09 139.63增加1倍以上77.37 230.02518.38 355.77增加0.5-1倍1111.58 73.361813.24 69.67增加10%-50%1616.84 30.982820.59 29.94增加10%以下88.42 4.2485.88 5.51人均产量减少的国家4749.47 -28.424533.09 -36.08减少50%以上1010.53 -62. 86118.09 68.13减少10%-50%2829.47 -23.892820.59 30.03减少10%以下99.47 -4.2364.41 5.52人均产量无变化国家66.32 —128.82—资料来源:根据FAO,Food Security Statistics资料整理。3、世界大豆生产变动趋势1990—2007年间,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的全世界47个大豆主产国中,按各国增减比例的算术平均计算,总体人均大豆产量增加172.92 %。人均大豆产量增加的国家共有27个,占比57.45%,平均增产幅度330.67%。人均大豆产量减少的国家有15个,占比31.91%,平均减产幅度为53.39%。同期产量无变化的国家有5个,占10.64%。全球人均大豆产量大幅度增长的国家主要集中在南美洲,阿根廷2005-2007年间比1990-1992年间人均大豆产量增加745公斤。4、世界稻米生产变动趋势1990—2007年间,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的全球94个稻米主产国中,按各国增减比例的算术平均计算,总体人均稻米产量增加22.90 %。人均稻米产量增加的国家共有43个,占比45.74%,平均增产幅度77.14%。人均稻米产量减少的国家有39个,占比41.49%,平均减产幅度为29.87%。人均稻米产量无变化的国家有12个,占比12.77%。全球人均稻米产量大幅度增长的国家主要集中在南美洲和东南亚,圭亚那2005-2007年间比1990-1992年间人均稻米产量增加190公斤(详见表2)。表2 1990—2007年间大豆主产国人均产量增减变动情况大豆稻米国家(个)占比%平均增减比例 (%)国家(个)占比%平均增减比例 (%)合计47100172.929410022.90人均产量增加的国家2757.45 330.674345.74 77.14增加1倍以上2144.68 412.9199.57 206.85增加0.5-1倍24.26 78.331111.70 77.33增加10%-50%48.51 25.071920.21 30.37增加10%以下00.00 —44.26 6.99人均产量减少的国家1531.91 -53.393941.49 -29.87减少50%以上919.15 -65.8099.57 -61.02减少10%-50%612.77 -34.762425.53 -24.45减少10%以下00.00 —66.38 4.82人均产量无变化国家510.64 —1212.77 —资料来源:根据FAO,Food Security Statistics资料整理。中国上述四种主要粮食生产变动的总体趋势是“二增二减”。小麦人均产量变动总体趋势是在下降,1990-92年间的人均产量为85公斤,1995-97年间人均产量为91公斤, 2000-02年间人均小麦产量下降到74公斤,2005-07年间的人均小麦产量为79公斤,比1990-92年间下降了7.06%,比1995-97年间下降13.2%;玉米人均产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在1990-
世界粮食生产、贸易、价格波动与粮食安全对策(4).docx
下载此电子书资料需要扣除0点,